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腫瘤治療有望為肺癌患者帶來長期生存

半個多世紀以來,手術、放療、化療仍然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隨著癌症研究的不斷進步,近年來包括靶向治療、免疫腫瘤治療在內的多種創新治療手段相繼問世,其中,免疫腫瘤治療是目前最受關注的一種。與傳統的治療方式不同,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而是通過調動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具有一旦起效、長期獲益的特點。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吳一龍教授發表了專題講話,解析了肺癌免疫治療的相關問題和未來趨勢。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吳一龍教授

肺癌在我國的現狀:高發病率、高死亡率,晚期患者過往5年生存率極低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超過170萬人因肺癌死亡,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所有肺癌患者的85%。在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達78.1萬例,相當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罹患疾病。預測到2020年,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超過80萬和70萬。

然而,肺癌起病隱匿,68%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情況與組織學類型及初診時的腫瘤分期高度相關,既往數據表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獲得長期生存是他們最為迫切的期望。

免疫腫瘤治療藥物:為晚期無驅動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帶來長期生存希望

近些年來,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變/ALK融合陽性的患者在治療上有了更多的選擇,然而,驅動基因陰性的肺癌患者目前在治療上仍以化療為主,總體預後較差,這些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延長生存。免疫治療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已展示出令人振奮的臨床研究結果,有望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及生存品質。

吳一龍教授說:「免疫腫瘤治療跟靶向治療、化療等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的治療方式不同,它通過解除對免疫細胞的抑製,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殺滅腫瘤細胞。「針對免疫腫瘤治療的優缺點,吳一龍教授也做出了客觀總結:第一,免疫治療起效相對較慢,但一旦起效,療效持續時間很長。第二,免疫治療副反應少,其副反應跟化療、靶向治療完全不同。免疫治療很少出現脫髮、腹瀉,副反應多為免疫相關,如免疫性皮炎、免疫性肺炎。目前對免疫性肺炎已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應對辦法,免疫治療的其它副作用也都在可控範圍內。

據了解,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是目前在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研究中隨訪時間最長的PD-1抑製劑,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由過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目前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成為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

唯一獲批用於肺癌治療的PD-1抑製劑已上市中國

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是中國首個獲批的免疫腫瘤治療藥物,也是肺癌領域唯一獲批的PD-1抑製劑。在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中國上市之前,一些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會尋求赴美就醫,他們認為美國藥物選擇更多,治療手段也更加先進、成熟。隨著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在國內獲得批準,患者現在不出國門也能接受免疫治療了。

吳一龍教授介紹:「接受最前沿的腫瘤治療,在前些年歐美存在優勢,因為其新葯臨床研究或新的治療措施的使用早於中國。但目前中國有了極大變化,現在中國臨床試驗跟美國FDA一樣,提交新葯臨床試驗申請後兩個月之內沒有(否定)答覆,就可以開始試驗,速度已經與國際同步,因此更多的早期研究會在中國進行。」吳一龍教授還認為,中國醫生診治的病人多,臨床經驗豐富,在常規治療上優於歐美。「現在,晚期肺癌患者在國內也能接受最前沿的免疫腫瘤治療。」

免疫腫瘤治療:更廣人群更多獲益

吳一龍教授認為,未來免疫治療方向會向前移,包括針對早期患者, 其在術後輔助治療或者術前輔助治療中均可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針對早期患者術後免疫治療,或者先接受免疫治療再做手術等研究都在進行中。

在免疫治療2.0時代,探索新型、合理的聯合治療方案,包括免疫腫瘤治療與免疫腫瘤治療、免疫腫瘤治療與化療、免疫腫瘤治療與靶向治療以及免疫腫瘤治療與放療聯合正成為目前共同努力的方向。

肺癌目前仍然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的上市將為更多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的希望。隨著免疫腫瘤治療的研究不斷深入,相信不遠的未來,肺癌可以真正成為一種慢性病,更多肺癌患者可以與時光共舞,享受精彩生活。

部分內容摘自BMS新聞稿

國內首個獲批的免疫腫瘤藥物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於日前舉行上市媒體溝通會,宣布繼6月15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後,於8月28日正式在國內上市,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