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地首個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上市,免疫腫瘤治療時代來了!

納武利尤單抗全國上市,

肺癌患者免疫治療福音到來。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近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在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Nivolumab Injection)上市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已正式登陸中國市場,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得益於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高效率和BMS的雷厲風行,中國內地的肺癌患者終於盼來了改寫癌症治療的首個免疫腫瘤治療藥物!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表示:

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納武利尤單抗已成為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作為中國內地目前唯一獲批用於肺癌治療的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的上市毋庸置疑將成為中國癌症治療領域的裡程碑,開啟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為更多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的希望。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

肺癌攻堅戰,腫瘤免疫治療成為新選擇

肺癌是我國最為高發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在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達78.1萬例[1],相當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罹患疾病。這一數字還在上升,預測到2020年,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超過80萬[2]和70萬[3]由於肺癌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患者過往的5年生存率不足5%[4]。近年來,儘管肺癌在治療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對於晚期患者,特別是鱗癌及無驅動基因的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療手段仍相對有限。

腫瘤免疫治療的橫空出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現狀。與傳統治療方式不同,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作用於腫瘤本身,而是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免疫T細胞可以監測並清除腫瘤細胞。然而腫瘤細胞十分狡猾,它能通過自身表面的PD-L1/PD-L2與免疫T細胞的PD-1結合,使T細胞減少增殖或失活,從而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

納武利尤單抗就是通過抑製T細胞表面的PD-1與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PD-L2結合,重新激活T細胞的腫瘤識別功能,並將其消滅。

那麼納武利尤單抗的實際抗腫瘤效果如何呢?一項大型隨機III期臨床研究CheckMate 078回答了這一問題[5]

該研究比較了納武利尤單抗與多西他賽在含鉑雙葯化療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其中90%為中國患者

結果顯示,納武利尤單抗組的中位OS達到12.0個月,化療組僅為9.6個月,使用納武利尤單抗可使患者死亡風險降低32%;並且在鱗癌和非鱗癌患者中均觀察到生存獲益,證明PD-1抑製劑在中國人群中有效性優於標準化療

此外,研究顯示,不同PD-L1表達水準的患者均能從納武利尤單抗治療中獲益。也就是說,對於沒有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患者,在其接受含鉑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或不耐受時即可使用納武利尤單抗,無需進行PD-L1檢測。

納武利尤單抗上市,陸舜教授解答治療細節

在本次媒體溝通會上,陸舜教授還就一些醫生和大眾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解答。

納武利尤單抗治療起效時間與化療相似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PD-1抑製劑起效時間與化療時間相當,幾乎沒有差別。

但免疫治療存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報導:在接受PD-1抑製劑治療後,大約5% -7%的患者會出現短暫性腫瘤增大,繼續用藥一個月後,腫瘤才明顯退縮,這一現象在傳統化療中幾乎不存在。

活檢可以證明這種「短暫性腫瘤增大」並非腫瘤細胞變多,而是淋巴細胞變多了,也就是所謂的「假性進展」,需要臨床工作者予以辨別。

常規兩年治療期,安全性優於化療

根據現有的臨床研究數據,PD-1抑製劑一年治療效果不佳,大多數接受免疫腫瘤治療的患者需要用藥兩年,兩年以後停葯、且不再用其他藥物,患者的生存狀態依然很好。但三年會不會療效更好,要等到藥物上市後以真實世界數據說話。

在安全性方面,免疫治療總體優於化療,毒副反應相對較輕。但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療是激活人的免疫系統,治療相關毒性多為免疫相關不良反應,與傳統化療的不良反應表現並不一致。目前全世界各大指南已經針對免疫相關不良反應頒布了相應處理對策,只要處理得當,絕大多數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可以逆轉。

納武利尤單抗全國上市,基層患者也能用上

目前,納武利尤單抗已在中國內地獲批並上市,藥物獲取方面並不存在系統性問題。

從治療策略選擇上,2018.V1版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已將納武利尤單抗寫入Ⅲ級推薦——用於Ⅳ期無驅動基因、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以及無驅動基因、Ⅳ期鱗癌二線治療。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基層鄉鎮,指南均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從醫保上考慮,目前我國醫保政策日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這對患者是個好消息。目前納武利尤單抗尚未納入醫保,但從目前的建議零售價來看,納武利尤單抗價格並不算高,相比美國、香港都低很多。但仍然期待未來BMS和政府能夠找到合理的價格平衡點,早日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實現肺癌5%到16%的生存飛躍,

免疫治療仍在探索未知

納武利尤單抗作為內地首個獲批上市的免疫腫瘤治療藥物,不僅改變了肺癌治療的臨床實踐,對顯著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功不可沒。

一項經治晚期NSCLC臨床試驗CA209-003研究公開發布了免疫檢查點抑製劑領域目前為止隨訪時間最長研究數據,證實了納武利尤單抗將晚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期從過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6],大大改善了患者對肺癌的生存預期。未來,有可能實現對肺癌的慢病化管理。

事實上,截至目前,納武利尤單抗已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及地區獲批了17項適應症,涉及肺癌、黑色素瘤、腎癌、霍奇金淋巴瘤、頭頸鱗癌、膀胱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等9個瘤種。

征途漫漫,納武利尤單抗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幾步。不過一切才剛剛開始,推開免疫腫瘤治療的新奇大門後,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未知驚喜。

首先需要找到較為明確的生物標誌物用以預測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及優勢人群。目前,腫瘤細胞PD-L1表達量和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是兩個已知的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因素,即PD-L1高表達或TMB值高的患者可能療效更佳。

除了腫瘤本身,腫瘤周邊的微環境、腫瘤組織中不同亞群免疫細胞的佔比和分布,例如是否有較多淋巴細胞浸潤等,也可能影響PD-1抑製劑的療效;另外,宿主狀態比如腸道菌群分布對免疫治療的影響也是免疫治療潛在的研究方向之一。

除此之外,通過聯合治療方案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擴大腫瘤免疫治療獲益人群。比如免疫治療聯合化療、聯合靶向、或雙重免疫治療聯用等治療模式,目前世界範圍內已開始進行探索。

集多方之力,提高藥物可及性

在中國,肺癌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因此,改善患者治療現狀、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為第一家在中國開展免疫腫瘤治療臨床研究的公司,目前百時美施貴寶在國內已經和正在開展的免疫腫瘤臨床研究已超過二十餘項,其中大多數為III期臨床研究。

展望未來,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總裁趙萍女士表示:

百時美施貴寶將關注中國最迫切且未被滿足的治療領域,除肺癌之外,我們還將致力於探索免疫腫瘤治療在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在內的不同高發瘤種中的應用,以期將更多創新藥物加速帶入中國。

未來,我們將繼續與多方攜手合作,通過實施多元化的舉措、響應各級醫保談判等方式,共同促進納武利尤單抗在中國的可及性,幫助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改善治療現狀。

參考文獻

[1] Wanqing Chen et al. Report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2014 [J]. China Cancer, 2018, 27(1):1-1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Prediction [DB/OL], new cases (all ages). link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Prediction [DB/OL], cancer deaths (all ages). link

[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2018: National Cancer Statistics[DB/OL].

[5] YL Wu, S Lu, Y Cheng, et al. AACR 2018; Abstract CT114.

[6] Scott N. Gettinger, et al. AACR 2017; Abstract CT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