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D有用嗎?要補嗎?補鈣還是補VD?

北京東單九號院,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所在地。百年來,從這裡畢業的莘莘學子,已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脊樑。現在,他們又彙集在這裡,為每一位中國老百姓,用平實簡單的語言,做負責任的醫學科普。

老媽的朋友陳阿姨有骨質疏鬆,長年骨痛,雖然一直在補鈣,也經常看養生堂,各種食補、鈣片補,但是收效甚微。最近她來看老媽,老媽於是分了些我帶回去的維生素D(VD)給陳阿姨,她吃了不到一個月,癥狀明顯好轉,腿也不抽筋了,托老媽捎話來,讓我也帶一些維生素D給她。

然而,最近互聯網上的一篇關於維生素D無用的文章又讓她備感疑惑。維生素D到底有沒有用?要補嗎?我們應該補鈣、還是補D?

讓我們從頭說起。

鈣和維生素D對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性早已人所皆知,勿容置疑,一圖以說明:

(本圖來自參考文獻4)

來自皮膚和飲食中的維生素D,經肝臟和腎臟的作用轉化為活性D後,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和腎臟對鈣的重吸收,然後和鈣一起,作用於骨骼,貫穿在我們一生骨骼的生長和健康中。

兒童如果缺乏維生素D和鈣,會造成骨骼生長髮育的障礙,嚴重的形成雞胸、漏鬥胸、佝僂病等骨骼畸形。

成年人,尤其老年人,如果缺乏維生素D和鈣,會發生骨軟化症、骨質疏鬆,甚至發生骨折。因此,2013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推薦補充維生素D來預防骨折。

然而,近年來的一些臨床觀察和實驗,結論卻各有爭議。比如,美國婦女健康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D水準與骨折的發生高度相關,但另一些研究卻並未發現補充維生素D或鈣可以降低居住在社區的老人骨折的風險。這些研究大多有一些共同的局限:補充的維生素D劑量大部分僅為800 IU ,對於VD缺乏者,這個劑量不足以補充VD水準至正常;研究未區分已經患有骨質疏鬆或者維生素D缺乏的人,而這一類病人才是最有可能受益的人;研究隻包括了社區居民,排除了住在療養院、老人院、康復院的人,而後一類人通常年紀更大、骨密度更低、更多維生素D缺乏,也有更高的骨折風險。因此,研究的結論是否正確尚不肯定,更不能任意推廣。

綜合考慮近年來各項研究的結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2018年對骨折預防的推薦進行了修改:目前關於補充維生素D和鈣對骨折的一級預防作用證據尚不充足,因此不推薦社區居住的健康人群每天小劑量補充維生素D (≤400 IU)和鈣(≤1000mg)來預防骨折。但是上述推薦不適用於:骨質疏鬆患者、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維生素D缺乏者、易摔倒者。

歐洲骨質疏鬆、骨性關節炎和骨骼肌肉疾病協會(ESCEO)以及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 2017年專家會議在評估了近百份醫學文獻和臨床實驗後,給出的總結意見是:

1、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以適度減少骨折的風險;
2、目前文獻並不支持單獨補充鈣片可以減少骨折的發生;
3、補充鈣的副作用包括腎結石和胃腸道癥狀
4、補充維生素D,而不是鈣,可以減少摔倒的風險
5、對於補充鈣劑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目前證據尚不充足。

因此,他們的推薦是: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和高風險鈣和維生素D缺乏者,建議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

回頭再來看看互聯網上的那篇文章,文章所注為倫敦國王學院Tim Spector教授所做,發表在「對話」(The Converation)網上。文中指最近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超過50萬人、涉及多個國家的最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以基因檢測的標誌來評估體內的VD水準,得出結論VD水準與骨折風險無關,進而推導出「維生素D是一種假維生素,維生素D缺乏是一種假疾病」的結論。

本著認真嚴謹的科學精神,我們決定先找出原始文獻好好研讀。這篇「史上最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並不是臨床乾預實驗,而是應用遺傳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和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對多個國家的22個臨床隊列數據進行薈萃分析,試圖找出骨折風險的遺傳因素,並評估相對應的臨床因素與骨折風險的關係。他們鑒定了15個可能與骨折相關的基因位點,對應的臨床因素分別為:股骨頸和腰椎骨密度、初潮年齡、絕經年齡、握力、維生素D、乳糖不耐受、高半胱氨酸、促甲狀腺激素、空腹血糖、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炎性腸病、和冠心病。數據分析顯示,只有骨密度與骨折之間有顯著的因果效應,其餘的臨床因素都未顯出與骨折風險線性相關,但都會影響骨密度,並在基因圖譜上與骨骼生物學有關。

具體到對維生素D的評估,該研究並未真正檢測研究對象的血清維生素D水準,而是通過對「易患維生素D缺乏」的基因位點的檢測,來「預測」其維生素D水準,從而得出結論。眾所周知,血清維生素D水準除了基因,還與環境因素(日照時間及強度)、飲食攝入和體重有關。大部分疾病包括骨折也是如此,都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多重作用下才發生。僅僅通過檢測一個基因位點,就得出結論,是否可靠?

該研究的作者在文章最後的討論中也指出:文章隻研究了維生素D和骨折之間的線性關係,不排除兩者之間有非線性的閾值關係存在(也就是,只有當維生素D低於一定水準時,它對骨折的影響才顯現出來);而且,研究對象是相對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研究結論不能泛化到存在骨折高風險的老年人群(比如,長期維生素D缺乏、行動障礙者等等)。

由此可見,網上Spector的那篇文章,對上述研究的結論進行了斷章取義,並顯然忽略了維生素D除骨骼以外的其他作用,而以一個聳人聽聞的結論「維生素D無用」來吸引眼球。

那麼,鈣和VD,哪個更重要?我們應該補鈣、還是補VD?

我們所接受的宣傳和教育中,包括在醫學界中,似乎都更重視補鈣,各種有關如何補鈣的講座、文章、電視節目比比皆是;而對維生素D的作用認識遠遠不夠,甚至國內都沒有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製劑,也沒有如何監測、補充維生素D的臨床指南。

其實,在維持骨骼健康中,維生素D的作用更重要。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無論是食補還是口服補充鈣片,都需要維生素D在腸道的作用,才能吸收入體內,發生作用;如果維生素D缺乏,補再多的鈣也無法完全吸收,最後都從糞便中流失了。這也是為什麼陳阿姨一直在補鈣卻收效甚微的原因。

陳阿姨的例子絕不是少見的個例。維生素D缺乏的比例在人群中相當高。在美國,大約有40%的人維生素D缺乏,在體重過重/肥胖人口中,這一比例鋼彈70%;在中國,尚無全國統計數據,北方一些省市的調查報告顯示,維生素D缺乏者可能鋼彈60%以上;另一份在湖南湘雅醫院進行的有關骨質疏鬆的研究顯示,受試的1688名絕經後婦女,維生素D缺乏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準低於20 ng/mL) 為61.4%,如果再加上維生素D不足者(25(OH)D < 30 ng/mL) ,這一數字鋼彈91.2%!

維生素D除了維持骨骼健康,對身體還有許多其他健康效應(這些都是鈣沒有的):提高免疫力,調節代謝,抑製脂肪合成,調節情緒,等等。維生素D缺乏者,除了骨質疏鬆以外,其他多種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疲勞、抑鬱症的風險都增加。可見,維持維生素D正常有多麼重要!

我們身體需要的維生素D,80%以上由皮膚紫外線B的照射下合成提供,其餘小部分則來自飲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防曬用品的使用,都使得皮膚合成的維生素D大大減少,即使是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從皮膚中獲得的維生素D也遠遠不夠。而維生素D從食物中的來源也非常有限,它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大部分食物中含量都很低,只有在含脂高的食物中才比較多,比如三文魚、牛肉、雞蛋黃、罐裝沙丁魚等;在國外,一些食物中(比如牛奶、優酪乳、果汁、麥片等)會額外添加維生素D,但是在國內,這類「維生素D強化食物」還很少見,因此,大部分人都需要額外口服維生素D製劑來補充。

那麼,維生素D水準到底多少算正常?口服補充的話,需要多少劑量?補多了會不會過量、產生毒性?

維生素D水準可以通過測血清25-羥維生素D 25(OH)D 水準來衡量。成人血清25(OH)D在30-100 ng/ml之間為正常,< 30 ng/ml 為不足,< 20 ng/ml 為缺乏 (表1)。

維生素D缺乏八大癥狀:

1、容易生病(經常感冒、感染)
2、慢性疲勞(經常覺得累)
3、骨痛、背痛
4、抑鬱
5、傷口癒合慢
6、骨質減少(骨密度下降)
7、掉發
8、慢性肌痛

如果你有以上癥狀,就應該去找醫生查一下血液VD水準了。低的話,就應該額外補充。

美國醫學研究院推薦的補充劑量針對健康人群,因此劑量較為保守;而美國內分泌協會的推薦針對容易產生VD缺乏的高危人群,並且由於VD對骨骼以外組織的作用(脂肪、肌肉、糖代謝、免疫系統等),通常需要較高的血液水準才能達到,因此,推薦的補充劑量更高 (表2)。

上述協會並未對VD缺乏時的補充劑量做出明確推薦,本人參照各專業協會的推薦及多年臨床經驗,考慮病人不同的血液VD水準和體重情況,綜合推薦用量如下 (表3):

血清25(OH)D水準超過150 ng/ml 時,可能出現中毒癥狀,比如: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胰腺炎、金屬味覺、多飲多尿、脫水、腎臟或血管鈣質沉著等。所以在補充VD的過程中,需要監測血液水準,防止過量;當血液VD水準>60時,就應該停用口服補充劑,無需再額外補充了。

VD中毒的情況非常罕見,過去十年,查閱PubMed文獻檢索,僅有幾例個案報導,而且都發生在病人錯誤地長期過量服用極高劑量VD的情況下。相反,全球VD缺乏的人,說過億都不誇張。因此,VD缺乏是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國內醫學界的更多重視。

兒童和成人血液VD的標準大致相同,也有人認為兒童血清25(OH)D 20-100 ng/ml 為正常,但是美國內分泌協會對兒童血液VD水準的推薦標準與成人一樣,也是40-60 ng/ml,補充劑量推薦詳見表2。

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建議每天補充VD5000 IU, 以保證媽媽和寶寶的需要。

說完了維生素D,我們再來說說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補鈣?補多少合適?如何監測?

不同年齡、不同生長階段、不同性別的人,每天需要的鈣不一樣。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對不同人群每日鈣攝入的推薦如下(表4):

研究顯示,大部分能正常飲食的健康人,每天從飲食中獲得的鈣已足夠,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相反,過量的補充鈣,反而會造成便秘、胃腸道不適、腎結石等副作用,近年來更有研究顯示,高鈣血症使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增加。

鈣是一種水溶性電解質,血液中離子鈣的濃度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上下波動,並不能反映骨骼內所含鈣質的情況,也不代表骨骼健康,因此,不能做為體內鈣含量的監測指標。比如,口服鈣片60-90分鐘後,血液會出現一過性高鈣血症,而過後血鈣濃度又會下降。而正是這一過性高鈣血症,有研究認為,會影響心肌細胞膜的電穩定性,誘發心律失常,並增加血管鈣化的可能,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

沒有合適的血液監測指標,補多少合適,補到什麼情況算正常,補到什麼情況算多了,都不清楚,那麼,這種情況下的補充就是盲目的、沒有科學證據指導的,這也是我為什麼強調補VD、而不主張盲目補鈣的另一個原因。

總結:

1、能正常飲食、沒有癥狀的健康成人,無需額外補充鈣和維生素D;健康兒童,建議通過增加戶外活動、食用維生素D強化的奶製品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

參考文獻:

1.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in US Adults. Forrest K Y, et al. Nutrition Research 2011, 31(1): 48-54
2.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 perspectives. Lin X, et al.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Aging 2015:10, 1017-1033
3. The role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musculoskeletal aging. Anexpert consensus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Aspects of Osteoporosis, Osteoarthritis and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and the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 Harvey NC, et al. Osteoporosis Int(2017) 28: 447-462
4. 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和骨骼生長的作用。作者:學哥樂享生活。來源:百家號,2017-11-24
5. 8 signs and symptom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Spritzler F. Www.Healthline.com, July 23, 2018
6. Vitamin D toxicity - a clinical perspective. Marcinowska-Suchowierska E, etal. Front Endocrinology 2018 Sep 20;9:550
7. Vitamin D: not just the bone. Evidence for beneficial pleiotropicextraskeletal effects. Caprio M, et al. Eat Weight Disord 2017, 22:27-41
8.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recommended in all children, teens. (Pediatricnews, Experts analysis from AAP 16). Haelle T. Www.mdedge.com, Dec 5, 2016
9. Calcium intake: good for the bones but bad for the heart? An analysis ofclinical studies. Lima G, et al. Arch Endo Metab 2016;60(3): 252-263
10. 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o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fractureincidenc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Zhao JG, et al. JAMA 2017 Dec 26; 318(24): 2466-248211. Vitamin D, calcium, or combined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of fractures in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 2018 Apt 17;319(15): 1592-1599
12. Comments on 「Calcium and Vitamin D do not prevent fractures in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JAMA 2018 May 15; 319(19): 2041-2044
13. Vitamin D - a pseudo vitamin for a pseudo disease. Spector T. The Conversation Aug 29, 2018

作者簡介

肖丹華

1997年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八年製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博士,200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營養學博士學位,2012年獲美國內科醫師執照,2014年獲美國肥胖醫學專科執照,現任美國大西洋醫療系統營養代謝中心專科醫生。開有個人公眾號「小小四月花」,著有書籍《煉獄三年》和《減肥不是鬧著玩兒》。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