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AT發力小程式,站在十字路口的開發者又當如何抉擇?

文|鄰章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於當下的互聯網以及背後的應用開發者而言,大抵或都如此。

人口紅利見頂,流量板結化趨勢明顯,用戶獲取成本高企,諸多APP用戶啟用頻率與停留時長偏低,都成為了已進入下半場的互聯網的顯著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總有新的理念更新、技術發展、解決方案來破壁當前困境。諸如小程式在2018年的全面爆發,就可以視作是巨頭分享自家流量賦能中小應用成長的顯著一例,當然,這其中巨頭也是在利用自家流量、技術、服務在跑馬圈地。

一、巨頭入局小程式,開發者站上十字路口

如我們所見,2018,把持當下中國網絡用戶社交、購物、搜索、資訊等核心需求的巨頭玩家們,悉數入場小程式,開始搶佔新移動時代的發展風口。

而其中對於開發者的爭奪,正成為巨頭們競爭的關鍵。這事實上並不難理解,他們選擇誰家平台做為核心耕耘平台,那麽這一平台未來的生態環境自然也就會會更為壯大,這一邏輯與Android和iOS對開發者的競爭,事實上是如出一轍。

也正因如此,各大平台拿出了優勢與解決方案來爭取開發者的歡心。可以說當下的小程式開發者們正處於一種久違的辛福感中——要扶持有扶持,要流量有流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發現,許多開發者面對究竟選擇誰做為首選平台頗為舉棋不定,陷入了選擇困難症。

在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就時常身陷其中。

的確,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也是他們的身不由己——看似擁有很多選擇,但往往卻似乎有沒有選擇——畢竟他們多為沒有資源、能力有限的小公司,經不起折騰,沒有大公司的多輪試錯機會,多數的盤算是先將某一平台做大做強之後,在實現多平台覆蓋。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小程式開發平台的選擇,實際上是關乎其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

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各色小程式平台時,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徘徊四顧。

二、選擇核心發力平台,需要多方權衡

那麽對於小程式開發者而言,特別是當下尚不具備廣撒網能力的眾多中小開發者而言,面對微信、百度、支付寶、今日頭條等推出的小程式平台,究竟選擇誰家平台作為核心發力點,才有可能更好更快的打響第一槍?事實上需要從平台的競爭激烈程度、扶持政策、流量規模、品質等多方權衡。

1)小程式平台競爭激烈程度:微信>百度=支付寶>今日頭條

從當下四大主要小程式平台的競爭現實來看,微信小程式平台的競爭無疑是最為激烈。

得益於微信在小程式上的先發優勢,其平台已有的小程式的數量,在當下可以說是佔據著絕對的領先優勢。據36氪報導,在12月6日微信小程式團隊的閉門溝通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當下已上線的微信小程式超過100萬個。作為對比,此前支付寶在9月份正式發布小程式時,對外宣稱:依靠自然增長,支付寶小程式平台的小程式數量共計超過2萬。這種數量差距可見一斑。

對於正準備入局小程式的開發者而言,已有百萬級小程式存量的微信平台,必然競爭變得分外激烈,這使得微信小程式生態在事實上已經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叢林法則——先來者已經在微信平台上已經佔據了先機,且在大概率上並不會允許後來者冒頭,這就猶如當下的App Store,雖然有著數以百萬計的APP,卻鮮有後來居上者,多數都是死應用。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對於現在準備入局小程式的開發者而言,選擇微信平台並不見得是個明智的決定,反而選擇百度、支付寶、今日頭條這些平台,或許更為有利可圖。畢竟這些平台的小程式競爭,在當下的並不是特別激烈,這使得開發者在這些平台能夠擁有大得多的成功幾率,即使從概率來說。

另一方面,百度、支付寶、今日頭條這些平台同樣也擁有過億的月活數據,也為開發者提供了流量保底。諸如在11月初召開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就對外宣布稱:“在過去120天內,百度智能小程式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5億,成功覆蓋了262個細分領域。”在此之前,支付寶也宣稱其小程式日活達1.2億。

2)小程式平台的扶持力度:百度>微信支付寶>今日頭條

從現實來說,對於小程式這一戰略級產品,除開今日頭條,BAT三大平台事實上都拿出了自己的開發者扶持計劃。

微信小程式推出了一站式小程式雲計劃,宣布在微信小程式在資金方面提供一億元雲基金;在技術層面提供開發、編譯、一站式部署等支持,在投資上則是舉辦開發者大賽等。

支付寶小程式拿出了STS扶持計劃,宣布在三年內拿出10億元扶持資金,用於激勵、孵化支付寶小程式生態創業者;在技術支撐上則表示將為開發者提供平台運營能力、深度培訓指導等業務資源扶持;在投資上則是推出了科技創新、新租賃經濟、本地生活專項領域投資扶持。

百度智能小程式則是推出了開發者共築計劃,宣布將為智能小程式開放全域千億級別的用戶流量;提供百億聯盟的廣告分成;並且成立一個提供專門扶持和推廣智能小程式的十億創新基金以及一對一專人服務,線上線下公開課等。

綜合對比來看,BAT三大小程式平台在對開發者的扶持力度上,百度相對而言是最為賣力——給足了小程式開發者流量、資金以及服務支持,特別是一對一的專業服務,對於諸多小開發者而言,可能會相當具備吸引力。而事實上流量、資金之外,對於開發者而言,百度在智能小程式上推出伊始,就宣布的將百度大腦3.0的AI能力——包括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擴增實境以及情景感知等類別在內能力全部開放給了智能小程式開發者的AI賦能,同樣不容忽視,他使得開發者無需自己開發,就能直接接入實現豐富的AI功能。這事實上是極大的減輕了開發者的開發難度,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3)流量規模品質比拚:百度、微信>支付寶>今日頭條

從現實來說,開發者們紛紛入局巨頭的小程式平台,核心在於利用巨頭們富集的流量,激活自家的用戶增長勢能,實現用戶服務。畢竟從現實來說,一個愈發明顯的現實是:用戶越來越朝著超級App聚集,其在超級App上花費的時間遠超以往,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乃至有報告稱:用戶手機裡只需要安裝35個APP就可以滿足社交、娛樂、電商、新聞等等方面的需求。

所以對於開發者而言,平台流量的多寡與流量品質的高低對於初期的勢能激活與後續的持續發展預期都極為重要。那麽從流量的層面來看,誰又更為值得開發者選擇?

在用戶基數層面,當前微信和WeChat的用戶超過10億,支付寶目前數據顯示其全球用戶數超過9億,百度App的用戶量也已經超過7億。所以從從自有超級APP的用戶數據來看,微信拔得頭籌,而百度APP相對而言稍有差距。但百度另辟路徑,成立了開源聯盟包括愛奇藝、快手、WiFi萬能鑰匙、58同城,以及百度地圖、百度貼吧等百度內外部產品。這使得百度智能小程式擁有超過40個App流量入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在智能小程式這一戰略級產品上,其已不拘泥於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採用了完全開放策略,轉而與行業夥伴共建“智能小程式開源聯盟”。從理論來說,在小程式上奉行開源策略的百度智能小程式,其不僅可以運行在百度系App上,其同時也可以運行於外部第三方App上,乃至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車載系統等IoT設備,讓開發者具備了“一次開發服務全球”的能力。

這種聯盟構建的累計流量,相對於封閉式的微信、支付寶小程式以及在當下僅支持安卓系統的今日頭條小程式而言,其流量規模要大得多。誠如此前百度副總裁沈抖所言:“或許在百度做完小程式的流量沒有微信大,但是把所有合作夥伴的流量都算上就很大。”

在流量精準性方面,相對於而言,個人認為百度、支付寶的額流量精準性要遠大於微信小程式的流量精準性,原因在於,搜索與工具流量,事實上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這使得小程式具備了更大的激活可能,諸如我們去搜索旅行,那麽其目的就在於我們擁有旅行訴求,但社交流量,則往往不具備這樣的特徵。

三、選擇比能力更重要

羅振宇在2018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給出了這樣一道選擇題:“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紅色綠色兩個按鈕,按紅色鈕,可以直接拿走100萬元,按綠色鈕,有50%的機會拿到1億元。你會選擇哪一個鈕?”

事實上這樣的選擇題,同樣也擺在了當下眾多準備入局小程式的開發者面前。是選擇生態已經繁榮的微信小程式,還是選擇百度智能小程式這些在生態上略微落後的平台,與其共同努力追趕微信小程式?

畢竟從事實來說,基於先發優勢,當前的微信小程式相對於支付寶小程式和百度智能小程式而言,已是明顯勝過一籌。

但對於開發者而言,同時也需要看到的是:在微信小程式生態的繁榮之下,也擁有著更為慘烈的競爭,並且相對而言,微信小程式對於開發者的扶持力度、整體的流量規模與品質,是落後於百度智能小程式這些平台的。

所以 在此,對於準備入局小程式的開發者而言,究竟選擇那一平台作為核心發力平台,相信心中已然明晰了。在個人看來,選擇百度智能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對於新入局的小程式開發者而言,可能更能擁有發光發熱的可能性。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文|鄰章【微信號:ZLxgic,微信公眾號:TMT317】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余家平台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