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壓患者能吃大魚大肉嗎?要限制蛋白飲食嗎?醫生是這樣回答的

有人問:高血壓病人要限制蛋白飲食嗎?對於這個問題,醫學家的回答是:一方面蛋白質不可缺少;另一方面蛋白質不可過量。

先說蛋白質不可缺少。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組織的最基本材料,參與人體各項生理活動,因此人體離不開它。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100克蛋白質。若蛋白質攝入過少,會使人感到疲倦,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等病症。尤其是雞、魚、肉、蛋之類的動物性蛋白質,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醫學研究表明,攝入動物性蛋白質過少,尤其是魚類蛋白攝入過少,是導致高血壓的因素之一。某些地區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量僅為1~3克/日,魚類蛋白質更是微乎其徽,因此這些地區的居民高血壓發病率就高。

而一些沿海地區的漁民,長期在海上作業,睡眠時間少,精神高度緊張,吸煙飲酒者多,食鹽攝入量也高,雖然存在著許多高血壓發病因素,但實際上漁民的高血壓發病率卻很低,同時冠心病、腦卒中的患病率比全國其他地區也偏低。醫學家們認為,漁民膳食中的動物性蛋白(主要是魚類蛋白)是一種保護因素,這類蛋白質能促進鈉的排泄,保護血管壁,降低血壓。海產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降血液黏稠度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及腦中風。

醫學研究人員對中國5個不同地區的人群調查表明,吃魚多的地區和膳食中動物蛋白質高的地區,人群血壓水準及腦卒中發生率,均低於吃魚少和膳食中動物蛋白低的地區。因此,一味追求素食來預防高血壓,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

再說蛋白質不可過量。凡事都有兩面性,有有利的一面,就有不利的一面。物極必反,蛋白質對人體雖然極其重要,但也應適量,不可過量,過則有害。蛋白質在消化、分解的過程中,可產生一些具有升壓作用的胺類,如酪胺、色胺、苯乙胺等。若是腎臟功能正常,胺還能進一步氧化生成醛,然後排出體外;若腎功能不全或腎缺氧時,則造成胺積蓄,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另外,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熱量過高,久而久之,可造成肥胖、血管硬化等病症,促使血壓升高。

綜上所述,蛋白質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不可缺少,也不可過多。原則上成人每日進食蛋白質80~100克左右,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工作性質、運動量大小等情況,靈活選用蛋白質品種及用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