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商基金周海棟:投資不追熱門也忌貪“生冷”

周海棟,華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華商主題精選混合型基金、華商盛世成長混合型基金、華商策略精選混合型基金、華商新趨勢優選混合型基金、華商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管理學碩士,10年證券從業經歷。曾任上海慧旭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上海拓引數位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員,2010年5月加入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月中旬的一天,華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周海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的A股價值投資更似價值概念投資。其實價值投資在A股一直有效,但炒“價值”概念在2018年或失效。

周海棟說,專業投資者忌追熱門已成常識,然而部分投資者卻走入另一極端。在周海棟看來,專業投資者亦忌貪戀“生僻”和“冷門”公司。基金經理的成長需在堅持原則和拋棄“執念”之間權衡,改變自己並非易舉,卻是投資成功的必經之路。

均衡配置非常重要

周海棟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一直有效,但2018年“價值概念”投資則難奏效,投資者需轉變觀念。他認為,2018年A股大概率在消費和新興科技之間擺動。

中國證券報:2018年以來,A股存在較多擾動因素,在這種市況下,應如何操作?

周海棟:在擾動因素較多的情況下,均衡配置非常重要,我的做法是選擇相關性低的個股來分散風險。在具體個股的選擇上,還是以基本面分析為主。在組合構建上,我會從上證50中挑選幾隻質地優良的個股,再從成長性好的個股中選擇與已經選擇的個股相關性低的構建組合。比如,2018年我看好航空板塊優質個股。我們認為航空板塊整體估值較低,隨著國內航空公司競爭格局改善,優質公司的盈利能力會持續上升。為對衝油價對航空板塊帶來的影響,我配置航空股的同時會重倉油氣相關個股。依據我們的測算,油價上漲對於航空公司成本的影響是可控的,由於市場情緒往往放大相應影響,為分散風險,我還是在組合中配置了油氣個股以對衝風險。

中國證券報:2018年以來,價值投資“退燒”,怎麽看這種現象?

周海棟:價值投資在A股是一直奏效的。2017年被擁護的,我更傾向於認為是“價值概念”投資。我理解的價值投資不是簡單的看估值。因為部分公司雖然估值高,但是公司的盈利增速可以支撐那樣的估值。反過來,有的公司雖然估值較低,但是盈利若乏善可陳,也並不具投資價值。估值本身沒有意義,估值與公司盈利增速兩個因素結合才具備參考價值。

此外,除了估值低、盈利增速能持續支撐估值,我們認為價值投資也要注重經濟周期。在特定的經濟周期階段,不同行業所能獲得的機會是不同的。目前我國進入了去杠杆的中後期,在這個階段,經濟增長下行壓力逐漸顯現。在此巨集觀經濟背景下,我們認為2018年A股會在消費和新興科技之間搖擺。市場預期偏向悲觀時,資金會大幅湧向消費;市場預期偏向樂觀時,資金對新興科技的熱度會上升。而決定市場預期的因素則具較大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外圍因素影響等都會影響市場預期。我們認為今年比較難以出現趨勢性行情,所以均衡配置將是今年全年都可採用的投資策略。

看好醫藥板塊表現

周海棟表示,醫藥行業發展獲得政府支持,少數頭部公司正在崛起,部分領域醫藥需求有提升趨勢,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優質醫藥公司具有長期持有價值。

中國證券報:今年醫藥板塊表現出色,如何看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

周海棟:針於醫藥行業,目前也出現了較多爭議。我們還是比較看好醫療行業今年剩餘時間的投資機會的。雖然醫療行業的估值普遍較高,但是我們認為醫療行業的優質公司可以繼續持有。第一,政府對於醫藥行業的態度邊際上有了一些變化。對於醫藥行業,過去兩年政府主要以控費降低藥品價格為主,現在慢慢過渡到既重視降低藥品價格,同時也重視提高藥品品質,促進醫藥行業創新,主要體現在對於一致性評價和創新藥的支持上。

第二,醫療行業的行業格局正趨向集中。首先是醫療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自我加強效應。新藥研發的落實難度越來越大,不僅技術難度提升,而且需要投入的財力也提升,而新藥審批過程要求嚴格,以前可能很多公司都能做,以後能做的公司將越來越少,這些因素都將促成頭部效應,產生強者恆強的局面。

第三,就國內的創新藥而言,無論對於產業還是資本市場都是新興事物。創新藥本身在研發和市場推廣上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極強的專業性,因此資本市場就創新藥的投資也會有較大的波動,有時候過於樂觀,有時則可能過於悲觀,因此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研究就可能帶來可觀的價值,這是我們未來長期重視的投資方向。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A股市場未來的投資機會?

周海棟:我們認為,由於貨幣政策和外圍因素影響,今年市場大概率會在樂觀與悲觀之間擾動。樂觀時,新興科技公司獲得機會;悲觀時,消費藍籌獲得機會。一方面,資管新規發布之後,市場情緒已經趨向穩定。尤其央行近期又將“去杠杆”改提“穩杠杆”,市場也解讀為資金寬鬆信號;另一方面,違約資訊不斷給市場帶來緊張情緒。但從整體來說,目前情緒面還是穩定的。我判斷今年大概率還是一個震蕩的行情,趨勢性的機會難以出現。

不追熱門,不貪“生冷”

周海棟認為,價值投資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有效的投資方式,但對價值股的選擇卻是見仁見智,不應該輕易給某些股票打上“價值股”或者“成長股”的標簽,也不要輕易認同其他人對於公司或者股票標簽式的判斷。只有通過對公司基本面細致的獨立研究和判斷,才能真正甄別價值。

中國證券報:你的調倉風格是什麽樣的?

周海棟:調倉分兩種情況:從股票池調入組合和從A股3000多隻股票中調入股票池。目前我的股票池裡有40-50隻個股,這些公司分散在電子、醫藥、化工、航空等行業。這些股票調整的頻率較低。一般是某隻個股漲跌幅嚴重超出預期,並且已經證偽了我對於他們的判斷,我會選擇調入或者調出這些個股。從股票池到組合的調整相對更頻繁,我會根據個股的波動進行一定的增減倉。漲太多的時候減一部分倉,跌太多的時候加一部分倉。

中國證券報:你是從產業進入投資的,在投資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快速學習?

周海棟: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兼顧原則和靈活性。

我的風格是對於估值有比較大的容忍度。也就說,如果大家都認為這個公司從估值看太貴了,但我發現依據我的研究它的估值是站得住的,我還是會選擇這家公司。這是我的風格。但是這個事情的另外一面是,我可能會過於堅持自己的判斷,導致在判斷失誤的時候,撤退得比較慢。我認為基金經理只有明確自己之前對於公司的判斷被證偽才應該對倉位進行調整。這體現在具體操作上有兩種反應:我能發現別人忽視的優質個股,也會由於過於堅持而延誤撤退時機。

中國證券報:你的決策風格對實際投資有影響嗎?

周海棟:2016年時我買入了一家醫藥公司。當時市場對這家公司有比較大的分歧。質疑這家公司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曾經出了一些事故,由此大家對於公司管理層、對於公司的執行力,以及公司的技術能力都產生了質疑。但經過我們的調研,我們認為這些波動不會影響到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的盈利會持續改善。另外,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事故出現以後,公司主要股東也積極增持,給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最關鍵的是,通過我們對於它的研發能力的跟蹤,我們相信這些事件不足以影響公司的中長期發展,因此堅定持有。2017年12月公司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一進展正逐漸被市場認識,並逐步兌現在股價上。事後反思,因為我堅持自己的判斷,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

盈虧同源,我也因為“執念”而吃過一些虧。2016年我還買入了另一家公司。起初買是因為它便宜,此外,公司對市場做了很多承諾。但後期公司發展與其初期的承諾不一致,且業績兌現大幅度低於預期。公司本身通過並購短期輸血,業務隨之變得龐雜。事後看,其實應該逐漸修正,做一些減倉操作。但是我考慮到當初買入的理由是它便宜,這個理由此時仍然是成立的,所以沒有及時減倉。這是我正在調整的地方,即要兼顧原則性和靈活性,力求及時止損,又不撤退得太早。這個“度”需要仔細考量,拿捏得當。堅持原則和撤退滯後是一體兩面,但需要誠實地面對事實。如果決策風格已經影響到了投資,你就需要做出調整。

中國證券報:要怎麽去克服這種性格帶來的決策傾向?

周海棟:我認為首先要意識到:我在決策時容易往哪邊傾斜。事實與我的想法不一樣的時候,我需要多想一步,我引導自己適當地降低預期差在決策中所佔的權重。投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個股的基本面,好的公司不一定都是藏在角落裡大家看不見的。如果大家都看見了,公司的盈利增速跟得上市場預期,這樣的公司也具有配置價值。不應該害怕與別人的選擇相左,也不應該害怕與別人的選擇一致,還是要基於公司本身的研究進行判斷。

中國證券報:如何檢驗自己的判斷?

周海棟: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原則還是,只有當我的邏輯被證偽了,我會調整。市場的波動不會作為調整的依據,但會提醒我去認真審視自己有沒有錯過或者忽視的地方。我在早期犯過過於關注公司的財務狀況而對於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不夠重視的錯誤。說到底,公司業務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持續地賺錢是首要的。有時候即便公司此刻財務報表沒問題,但是經營上出現了大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反映到股價上來。我覺得有兩點可以對及早糾正錯誤有所幫助:一是對自己的核心持倉勤於跟蹤研究,二是看更多的公司對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因為有時候不一定是邏輯錯了,只是與別人比沒有那麽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