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身上有3大「養肝穴」,每天按按!補肝益氣、調理脾胃,百病消

肝臟是我們人體裡面非常重要的器官。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好對肝臟的保護,不僅要從日常的作息著手,而且,日常的飲食也是需要重視的。

我們都知道,大量的喝酒對於肝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要避免大量的喝酒。此外,在日常飲食中,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可以幫助我們養肝護肝的食物。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身體出現什麼癥狀表示肝不好了呢?


【肝不好的徵兆】


1.皮膚髮黃:從未患過肝病的人,在畏寒、發熱、噁心、嘔吐、肝痛、極度乏力後,忽然出現眼睛和皮膚髮黃,則表明患了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現黃疸,表明病情加重。


2.傷口容易化膿感染

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皮膚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3.鼻頭髮紅

所謂「紅鼻子」就是鼻頭部分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雖然「紅鼻子」並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紅鼻子」。


4.便秘

排便是人體排除廢物及毒素的最重要途徑,通常每天排便一次。如果排便不規律,或者有便秘的情況,則說明你的腸道內有宿便。


如果以上幾種徵兆出現的話,那說明我們要抓緊救治我們的肝了!肝的恢復有很多方法,可以通過平時吃些水果,經常熬一些養生湯等等。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按摩穴位的方法來為我們的肝保駕護航!


【護肝按摩三大穴位】

1.護肝按摩--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按摩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足三裡穴具有補肝益氣、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效

2.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的話,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秋冬肝火盛,會導致腮幫子腫、牙痛、腮、口腔潰瘍、鼻出血、等癥狀,這說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3.太溪穴

此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穴位按摩也是中醫的療法的一種,就像我們說的,這些方法也只是在平時能緩解我們的肝部出現的問題,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為肝排憂解難,解除困擾,我們還需要內調外治,養好我們的肝。


【最佳護肝秘方】


中醫內調外治是養肝最佳的選擇,中藥熬製比較麻煩,並且口味較苦。現有將數種中藥材經過64倍濃縮,加以蜂蜜熬製而成的膏方。在國內知.名健康.周.刊《中醫.養生.學》上曾介紹過一款百.年老.字.號:「柒.黃草清.甘膏」,是精.選上等材料純手工熬製,經歷多層複雜而嚴格的工序,目的在於更好地提取自然精華,以發揮出其最佳效果。

此方採用「甘味」之葯,「調」與「補」有機結合。加強脾胃生化氣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滋生肝血;用調和之法,維持脾正常的運化。使用一段時間後,由肝火旺、脂肪肝、酒精肝,以及肝毒未排清引起的粉刺、痘痘、痤瘡,包括肝血不足引起的臉色發黃髮暗等癥狀,都會有明顯改善。現在國家越來越扶.持醫的發展,像這類中.華老.字.號在.網.上都是可以買.到的,很是方便。

我們想要更好的護肝保肝,中醫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養肝護肝,從小事做起!


【秋季養肝做好這3步】


1.多喝水,促排毒

一般來說,每天要喝1400~1500毫升左右的水,根據個人情況有所不同,可以注意看小便的顏色,小便黃色表明喝水不夠,小便顏色清亮透明表明喝水喝夠了。


2.開心最重要

只有當肝不受約束時,身體才能達到一種輕鬆、疏泄的狀態,猶如一棵枝葉舒展的樹。人只要一生氣,肝就會堵,嚴重的還會「氣的肝疼」。


3.遠離酒品

酒精的90%要在肝臟內代謝,酒精可以使肝細胞的正常酶系統受到干擾破壞,所以直接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壞死。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