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擇時還是選股 私募遭遇淨值焦慮

“我在淨值回撤了9個點後,扛不住壓力減倉了,因為絕對收益法則是私募的生存法則,淨值回撤過大是淨值曲線的硬傷。”私募老方近期有點鬱悶,他有著20年的投資經歷,他本來覺得回調是加倉良機,無奈卻做著減倉的動作。

去年以來,市場波動幅度加大,有不少私募像老方一樣出現了淨值焦慮,無法承受短期波動,過分關注淨值回撤,經常陷入“上漲即買入、買入即虧損、不斷止損”的怪圈。

過分關注回撤 投資變形“只有上帝才知道底和頂”,但因為管道和客戶的壓力,許多私募不得不進行著猜頂和猜底的擇時遊戲。

2017年底到今年年初,A股氣勢如虹,上證綜指收出“十八連陽夾一陰”的走勢,諸多私募在行情大熱之時紛紛加倉。但2月初,大盤急轉直下,上證綜指急跌500點,再度回到3000點附近,許多私募又被迫減倉。除了部分成立周期較長、規模較大的老牌私募外,私募基金經理普遍陷於擔憂淨值回撤的焦慮之中,表現為在倉位上不斷進行騰挪轉移。

私募的主要銷售管道依然是銀行,而在銀行看來,過大的淨值回撤就意味著風險。為了控制回撤,私募需要時時保持警惕,只要市場有風吹草動,就必須進行倉位調整。但隨著倉位的不斷調整,私募的收益卻好不到哪裡,控制了短期波動,同時也錯過了長期收益。

“不是不看好市場,3000點一帶明顯是中長期底部,但對新基金來說,還是要減倉慢行,新基金有減倉線和平倉線雙重約束。”深圳某私募投資人無奈地說。在2015年夏天的股市大幅波動之後,銀行銷售管道對私募淨值回撤的要求更加嚴格,除了傳統的0.7元平倉線外,增加了0.9元的減倉線約束,一旦淨值跌破0.9元,基金的倉位必須降至五成以下。

面對大盤的大幅波動,即使久經沙場的大佬也有不淡定的時刻。2015年夏天A股大幅波動,千股跌停時有發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在這一階段賣出了自己持有的九成貴州茅台。儘管貴州茅台當時市盈率僅15倍左右,但斌對自己跟蹤過13年之久的貴州茅台基本面也了如指掌,但他更關注的是,旗下私募基金的淨值不能承受巨大的淨值回撤。

“本來該買的時候,卻因為無法承受來自外部的壓力,遺憾賣出。”這已經成為諸多私募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過分關注波動 長期收益不足

在平倉線和減倉線等各種硬性指標的約束下,在管道和客戶的壓力之下,私募行業過分關注淨值波動,也可能帶來投資收益的平庸化。比如,某2015年初成立的私募基金,儘管在當年逃過了A股大幅波動,並贏得了市場的一片讚揚,但該私募基金此後長達兩年的時間均是輕倉運行,回避掉了大跌同時也回避掉了收益。該基金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僅為1%左右,錯過了2016年中期以來的白馬股行情,並沒有給投資人帶來超額收益。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即使你成功避開了歷史上所有的大跌,但不會選優質資產進行投資,那麽到頭來,你還是賺不到多少錢。

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立超過5年的私募產品共有3666隻,年化收益率大於20%的僅有108隻,佔比不足3%,而年化收益率不足5%的私募基金卻佔到一半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收益不足的風險,並不比淨值回撤風險更小,收益不足同樣會帶來客戶的流失。“很多私募基金在大部分時候是輕倉的,形同僵屍私募。它們只有在股市系統性大漲的時候,才能獲取收益。儘管回撤很小,但年化收益率比不上銀行理財收益,同樣對客戶和銀行管道沒有吸引力。”某資深私募基金經理說。

長跑優秀私募的淨值回撤其實並不小,但並不妨礙它們獲得市場和管道的認可。比如,長跑優秀私募基金華潤信託-明達、華潤信託-景林豐收等年化收益率均超過20%,但歷史最大回撤也超過20%。

明達資產董事長劉明達表示:“明達資產的風格一向非常堅定,就是高倉位策略,用優秀的個股來穿越牛熊,如果過度關注淨值波動,就不會有明達資產的歷史業績。明達資產的風格也為長期合作的管道和客戶所認同。”

景林資產相關人士也表示,自2001年到現在,17年時間經歷了2003年的SARS危機、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1年的歐債危機、2015年至2016年的多次大幅波動,其間景林資產的淨值雖有過一定的回撤,但無一例外,很快走出了危機的影響並創出新高。對長期基本面價值投資的信仰,同時在市場恐慌時堅持逆向投資,是它們長期戰勝市場的重要原則。

充分投資 才有長期優異業績

由於0.7元是私募的清盤線,新成立的私募對淨值回撤再怎麽強調也不過分,富有經驗的私募在新基金成立時往往採用安全墊策略。在此階段,私募往往通過低倉位策略,將基金淨值累積到1.1或者1.2元之上,然後逐漸加大倉位。

但優秀的私募基金業績一定以充分投資和長期投資為前提。“在境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股票多頭型私募大都是高倉位運作,以擇股為主,這樣才能發揮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品今資管總經理仇彥英說,境內不少私募暗含著擇時因素,並不利於私募的長期發展。

“很多私募講自己優點的時候說風險小,追求絕對收益。看似有道理,短期內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違背了風險收益匹配的基本原理,長期收益一定不如以充分投資為原則的產品。”仇彥英說。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並非只是知識層面的問題,更是心理層面的,如果過分在意短期波動,容易陷入焦慮狀態,投資往往會踏錯節奏。投資應該回歸本源:一是倉位配置應該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在行情冷清時加大倉位,而在行情熱鬧時減輕倉位。二是選擇優質的個股,以堅實的基本面投資穿越牛熊,為客戶創造超額收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