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豆腐容易得結石?豆腐:這個鍋我不背!

生活中,我們用含鈣高的水燒開水,很容易在水壺裡形成厚厚的一層石頭一樣的東西。據此,人們就以為,做豆腐時加入的石膏有鈣,多吃豆腐會很容易得結石病,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解!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天然食物中的鈣攝入量提高,反而會減少患結石病的可能。

豆腐中跟結石有關的物質

在大豆中,與結石有關的物質主要有三種:嘌呤、鈣和草酸。大豆經過不同的加工,其中與結石有關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嘌呤

嘌呤在人體內會轉化成尿酸,過多的嘌呤可能會對尿酸鹽結石有一定影響。乾大豆中有比較多的嘌呤,不過經過浸泡,很多嘌呤被除去了。

而豆漿和豆腐中都含有大量的水,會大大稀釋嘌呤的濃度。也就是說,做成一杯豆漿或者一塊豆腐,所需要的大豆並不多,其中所含的嘌呤也就有限。

因此,豆腐和豆漿,並非高嘌呤食品。

與大家認識不同的是,鈣攝入量不足反倒會增加結石風險。所以,即使是對結石風險較高的人群,依然需要攝入適當的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富含鈣的食物有助於降低結石風險,而鈣片則不具有同樣效應,反而可能增加結石風險。

這可能是食物中的鈣能結合食物中的草酸,從而避免了草酸被吸收;而鈣片使得身體短時間大量攝入鈣,可能會增加尿中的鈣,從而成為結石的原料。

草酸

草酸是導致腎結石最常見、最主要的原因。它進入尿液之後,與其中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草酸鈣溶解度很低,所以容易析出成為結石。

不同的豆製品中草酸的含量相差巨大,其中豆腐一般草酸含量很低,所以結石風險高的人也可適量吃一些豆腐。

結石風險較高的朋友,雖然可以放心吃豆腐,但其他簡單加工的豆製品,比如豆粉、豆醬等,草酸含量可能較高,就要警惕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