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所說的醫門八法是什麼?

醫門八法指的是清代程國彭在他的醫學著作《醫學心悟》中所提出的中醫方劑八種治療方法,在程國彭之前的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中,張景嶽創立了以法統方的先河,將方劑分類為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法,並命名為《古方八陣》,而程國彭的《醫學心悟》中,將張景嶽的固、因二陣換作汗、吐二法,並將之命名為醫門八法,分別為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

中醫的治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許多,如針灸、按摩、湯液以及醪醴等,但並沒歸納成一個系統,許多的重要原則,如「結者散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以致和平」、「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等直至今日仍在影響著中醫,是為中醫學的基礎板塊。

一直地到了北齊時的徐之才首創了「十劑」之說,中醫的方劑治法才開始有了歸納分類的苗頭,明朝時的張景嶽創立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法,而汪昂的《醫方集解》則是創立了以補養、發表、湧吐、攻裡、表裡、和解、理氣、理血、袪風、袪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收澀、殺蟲、明目等十九法的歸類方法,汪昂的分類方法直至今日仍有許多歸類條目被運用於中醫學上。

在金元時期,中醫的各種治法得到了非常有力的發展及完善,其中又以張子和的攻下、朱丹溪的滋陰降火、李東垣的補中益氣諸法最為人所樂道。

醫門八法出自程國彭的《醫學心悟·首卷》,簡單地摘錄一些給大家看:

「論病之原,以內傷外感四字括之。論病之情,則以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統之。而論治病之方,則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蓋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病變雖多,而法歸於一。此予數十年來,心領神會,歷試不謬者,盡見於八篇中矣。學者誠熟讀而精思之,於以救治蒼生,亦未必無小補雲。」

1)、論汗法:「汗者,散也。《經》雲『邪在皮毛者,汗而發之』是也。又雲『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

2)、論和法:「傷寒在表者可汗,在裡者可下,其在半表半裡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東加減是已。」

3)、論下法:「下者,攻也,攻其邪也。病在表,則汗之;在半表半裡,則和之;病在裡,則下之而已。」

4)、論消法:「消者,去其壅也。臟腑筋絡肌肉之間,本無此物而忽有之,必為消散,乃得其平。《經》雲『堅者削之』是已。」

5)、論吐法:「吐者,治上焦也。胸次之間,咽喉之地,或有痰食、癰膿,法當吐之。《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而已。」

6)、論清法:「清者,清其熱也。臟腑有熱則清之。《經》雲『熱者寒之』是已。」

7)、論溫法:「溫者,溫其中也。臟受寒侵,必須溫劑。《經》雲『寒者熱之』是己。」

8)、論補法:「補者,補其虛也。《經》曰:不能治其虛,安問其餘。又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曰:精氣奪則虛。又曰:虛者補之。補之為義,大矣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