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治療有八法,「通」字一法可概全!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中醫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是否有共通之處呢?中醫臨床是否可以法歸於一呢?今田老劉就給大家詳細講講這其中的門道!

1

清·程鍾齡《醫學心悟·醫門八法》謂:「論醫之源,內傷外感四字括之;論病之情,則以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統之;而論治之法,則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

蓋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病變雖多,而法歸於一,此予數十年來心領神會,歷試而不謬者,盡見於八法篇中之矣。」

金元·張子和《儒門事親·汗吐下三法賅盡治病詮》謂: 「予之三法能兼眾法,用藥之時,有按有蹻,有揃有導,有減有增,有續有止」,並引《內經》「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以證其說。

此與程氏以「八法」概百法,「病變雖多,而法歸於一」之論實有共通之處,即認為治病之法雖多,但可概括歸納,執簡馭繁。

2

多年來,我對臨床的治法困心衡慮,略有體會。我認為前人理論和實踐經驗都是寶貴的,我們除了繼承外,還要在前人的理論經驗基礎上加以發展提高,以至創新。

薑春華論醫主張要敢於發展新的理和法,對此我深受啟迪。程、張二氏的論治法則最後歸於「一」的道理,個人在學習揣摩中,頗有體會。

張子和說:「《內經》一書,惟以氣血通流為貴,世俗庸工唯以閉塞為貴,又隻知下之為泄,又豈知《內經》之所謂下者,乃所謂補也。」他還說「人身氣血貴通而不貴塞,非三法何由通乎?」

張氏重視治病以通流人體氣血為要,闡明這種意義是正確的,發揮和發展了前人的理論。

陳修園《醫學從眾錄·心痛續論》引高士宗的話:「通之三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若必以下為通,妄矣!」他主張以通概三法。

3

我以為不僅是限於「三法」,實可以概括「八法」「百法」。也就是說,「通」是諸法的共性。

現舉「八法」以「通」為用析釋如下:

汗法,發汗開毛竅是使表通;

下法,攻下潔凈腑是使裡通;

吐法,湧吐決痰壅是使上焦通;

清法,清熱解毒是使內燔邪火泄通;

消法,消散結聚是使氣血暢通;

和法,和解上下左右是使陰陽氣血調通;

溫法,溫經散寒是使經脈凝閉開通;

補法,補缺填空是使經隧貫串氣血津液運通。

臨床使用通的機會很廣,諸凡人體氣血運行,水津輸布,或代謝產物的排泄產生遲滯,或停留,或阻斷,或凝結,或閉塞,或積聚,皆可以使通。

如活血化瘀,使血流通而不淤積;醒腦開竅,使竅道疏通而頭腦清醒;芳香化濁,使水液澄通而邪濁芳化,皆「通」之作用。所謂通之則不痛,實即包涵著「通」之無所「苦」的含義。

中醫的治療方法,既有特殊性,也有它的共性。多年來對於共性原理方面探索不多,一般隻停留在複述前人的經驗上,視野不闊,思路不廣,限制了學術的發展。

故我以「通」為用可概百法這一共性貢獻個人長得之見,希望能引起同道注意,進一步探討,在臨床上進行驗證,或許對中醫學之繼承與發展有所裨益。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