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陽光、沙灘、仙人掌-滿滿都是維生素D的味道

為什麼人們討厭陰雨綿綿?

為什麼度假喜歡選擇陽光沙灘?

為什麼高緯度地區抑鬱症的發病率增加?

因為陽光帶來了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

維生素D於1923年由哥廷根大學的德國化學家Windaus發現並人工合成,是被發現的第4種維生素,故命名為維生素D。維生素D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類化合物,也是一種脂溶性的類固醇化合物,其主要來源是通過人體皮下組織中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 B(波長295~315nm)照射後轉化為維生素D3。

人體的維生素D可以通過日光照射、膳食以及外源性的人工合成製劑補充等方式來獲取。大部分的維生素D是由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食物中只有少量的種類(如深海魚類、蛋黃、菌類等)能夠提供維生素D的補充。

維生素D經血液流到肝臟後,在肝臟內酶的參與下,完成25號位的羥化過程,形成25(OH)D,它具有較長的半衰期(2~3周),是人體內維生素D最主要的儲存形式,因此被作為評估人體內的維生素D水準的最好指標。

25(OH)D在腎臟經25-羥維生素D-1α羥化酶(25-(OH)D-1α-hydroxylase)系統的作用下生成1,25-(OH)2D,發揮其生物作用。

目前維生素的檢測主要有三類:總維生素D;維生素D亞類;活性維生素D

總維生素D:25(OH)D是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儲存形式,包含25(OH)D2;25(OH)D3。反應了體內維生素D的水準,是最為常用的維生素D水準評估指標。

維生素D亞類: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最主要的25(OH)D是25(OH)D3,如果進行維生素D補充或治療時需分別監測25(OH)D2及25(OH)D3以判斷治療效果。25(OH)D2及25(OH)D3需通過質譜的方法加以區別。

活性維生素D:總維生素D是維生素D的儲存形式,真正發揮生物學作用的是1,25-(OH)2D。在肝腎疾病狀態下1,25-(OH)2D真正體現了維生素D的實際水準。但1,25-(OH)2D體內含量極低,對檢測要求極高,往往需複雜的萃取及高敏的檢測過程。

維生素D是近年來研究熱點,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骨代謝、心血管疾病、腫瘤及抑鬱症。

Arnaud 等(1975)測定半歲至3歲半的佝僂病兒童血液發現維生素D水準與佝僂病嚴重程度相關。I 期的佝僂病患者維生素D水準即可下降至正常水準的一半。

約 33%的 60~70 歲的女性,66%的80 歲及以上的女性患有骨質疏鬆。Chapuy等人研究顯示,在3270 名老年法國婦女中,連續3 年每日給予1200 mg 鈣和800 IU 維生素D3,髓關節骨折的危險降低了43%,非椎骨骨折危險降低了32%。一個納入5 項隨機臨床試驗(共1237 名研究對象)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僅使用鈣或安慰劑相比,增加維生素D 攝入使跌倒的危險減少22%。

Scragg等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心血管事件多發生於冬季和/或高緯度缺乏陽光照射的地區。動物實驗證實心血管疾病與小鼠血清中維生素D含量存在關聯。維生素D通過介導炎症、腎素血管緊張素及血管鈣化等多種途徑影響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D受體存在於不同類型的組織細胞,維生素D有著更為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多項研究表明1,25-(OH)2D對各類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2018年BMJ雜誌發表彙集17項關於維生素DD水準和結直腸癌風險的國際間臨床隊列研究結果。結果表明血液中總維生素D缺乏(<30 nmol/L)會導致結直腸癌風險增加31%(RR = 1.31, 95%CI = 1.05 to 1.62)。高維生素D濃度 (75–<87.5 和87.5–<100 nmol/L) 會降低結直腸癌風險為19% (RR = 0.81, 95% CI = 0.67 to 0.99) 和27%(RR = 0.73, 95% CI = 0.59 to 0.91)。另外,血液中遊離25羥基維生素D每增加25nmol/L, 女性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19%,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樣,這個數據在男性為降低7%。

維生素D與抑鬱也密切相關。Schneider等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平均維生素D水準(分別為35.1和37.3 pg/m1)明顯低於健康對照組(45.9 pg/ml),Ga 等2010年檢測了7 970名年齡為15~39歲的美國居民血清維生素D水準並對他們的抑鬱狀況進行了評定,發現血清維生素D水準≤ 50 nmol/L人群的抑鬱症發生率明顯高於血清維生素D:水準≥75 nmol/L人群(OR= 1.85),且呈抑鬱狀態女性的維生素D缺乏較普遍。

總維生素D{25(OH)D}是用於判斷維生素D水準的最常用標誌物,但對於25(OH)D的最佳水準並未達成共識。許多專家不建議使用基於人群的參考值,認為此參考值偏低,會低估維生素D缺乏的程度。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同的維生素D缺乏標準源自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Holick教授提出的標準。

維生素D缺乏--25(OH)D≤20ng/ml

維生素D不足---25(OH)D 21~29ng/ml

這一標準是否適用於上海人群尚值得商榷,2010年華東醫院朱漢民教授團隊調查顯示:使用20ng/ml為標準上海地區健康成人維生素D缺乏率達66.12%,使用30ng/ml缺乏率達97.36%。

嘉會醫院目前25(OH)D的切點定為30ng/ml,使用這一切點在體檢人群中檢出的維生素D缺乏率達81.7%,與文獻報導相接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