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葯和熱葯能一起用嗎?

導讀

很多學中醫的朋友有這樣的疑問:一個方子,寒葯和熱葯能一起用嗎?藥性會中和嗎?

己安先生在優酷影片《小道經方》第25期中,對此有精彩的講解。點擊文末左側「閱讀原文」即可觀看影片。



實踐經方 找回國學自信

為什麼方子中有寒涼葯,又有大熱葯,放到一塊不就中和了嗎?通過下面的經方運用,可以看出,它們會按照自己的路線,根據身體的敦敏性,走不同的方向,來解決不同的問題,所謂同氣相求。

《傷寒論》第154條

第154條,「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心下痞,這個時候很有可能要用到瀉心湯了,按之濡,更進一步說明這是氣痞。


其脈關上浮者,關脈對應中焦。臨床中有這種體會,如果把脈關上浮緊,同時這個人有胃疼,大便拉出來是黑的,這個人很有可能是胃出血了。如果這個人右脅下疼,同時伴隨口苦、偏頭痛、咽乾、目眩,脈診關上浮緊,患者可能是得了膽囊炎或者膽結石。


以上都說明中焦出了問題,而且往往是中焦腑證。本條中,這是胃的毛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其實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深入,就知道很有可能不是大黃黃連瀉心湯,而是三黃瀉心湯,也就是說有大黃、黃連、黃芩。而且進一步,按照之前所講,此時黃芩的劑量還有可能是三兩。


綜觀瀉心湯類,除了附子瀉心湯外,黃芩黃連劑量都是三比一的關係,黃芩三兩,黃連一兩。

所以如果這個湯頭真是三黃瀉心湯,黃芩應該用到三兩。

《傷寒論》第155條

第155條,「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

心下痞,應該用瀉心湯來解決這個證候。


而復惡寒汗出者,惡寒汗出是桂枝湯證嗎?桂枝湯也有汗出,也惡寒。但是本條不是,這裡是強調的邪進到了少陰、陰經這個層面所犯的一個證候。此時應該用到附子,振奮心陽,恢復整個身體機能,同時用它來治療。


也許很多人不理解,汗出應該用寒涼葯啊,這是不對的。大部分人虛證的汗出都是表不固所致,應該用熱葯來固表。

我們之前學過桂枝東加附子,也是來治療汗遂漏不止。

這一點要牢記。而且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惡寒,不是因為太陽證,而是少陰證,所以用附子。


通過本方,也可以間接理解一個問題,當有熱證之時,為何會出現心下痞?這是因為胃裡有虛熱。同時伴有少陰證的時候,還可以用熱葯。附子是大熱的葯,跟清熱葯是可以放到一起用的。

為什麼方子中有寒涼葯,又有大熱葯,放到一塊不就中和了嗎?通過本方,可以看出,它們會按照自己的路線,根據身體的敦敏性,走不同的方向,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本方有個看上去很例外的地方,同是瀉心湯類,別的方中,黃芩黃連比例都是3:1,而這裡是1:1。

《傷寒論》第156條

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以下之,誤用下法,出現心下痞,繼而應該用瀉心湯類解決。

但是,其人痞不解,而且出現口渴,喝水不解渴,小便不利,這是五苓散證,用五苓散來解決,臨床中這種情況特別多,效果也特別好。


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每天十點分享最實用的中醫知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