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桂枝麻黃各半湯、麻杏石甘湯、竹葉石膏湯,三大名方運用加減!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1、桂枝麻黃各半湯

《傷寒論》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由桂枝湯、麻黃湯各三分之一量合而成方,組方思路類似於葛根湯,用於傷寒表實之輕證,寒鬱肌表,需小發其汗者。

病例二十五

高某,女,7歲。初診:2017年10月28日。

鼻炎病史2年,近3日鼻塞加重,伴流清涕,微咳,少量白痰,咽部不適,舌尖紅苔薄白,脈浮。

寒鬱肌表。

桂枝麻黃各半湯小發之:麻黃6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白芍6克 炙甘草5 桔梗6克 黃芩5克 薄荷5克 辛夷6克 白芷6克 生薑2片 大棗2枚

2劑。

二診:2018年10月30日

流涕、咳嗽止,鼻塞也改善,用他方轉治鼻炎。

討論:

本例患兒無發熱、惡寒,僅鼻塞、流涕、咳嗽,為寒鬱肌表之輕證,用桂麻各半湯微發其汗,邪去則咳嗽、流涕均止。

本方常用於老人、兒童傷寒感冒之輕證。寒性蕁麻疹,用本方加當歸、白鮮皮有良效。

2、麻杏石甘湯

《傷寒論》第63條: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第162條: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杏石甘湯在中醫教材中屬於解表劑,其實與表證無涉。

本方在《傷寒論》中主要用於表證失治、誤治後,外邪入裡化熱,邪熱壅肺而引起的咳嗽、氣喘,重在清熱宣肺,降氣平喘。

辨證要點為:發熱、汗出、咳嗽、氣喘,痰黃粘稠,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病例二十六

宋某,男,10歲。初診:2017年6月1日。

因發熱、咳嗽而住院一周,經點滴治療,熱稍退而咳喘不止,欲轉院治療。

就診時見:發熱,體溫38.5℃,咳嗽,氣喘,喉中痰鳴,痰黃而粘稠不易咯出,大便乾,舌紅苔黃濁膩,脈滑數。

予麻杏石甘東加味:麻黃6克 杏仁6克 石膏30克 浙貝6克 瓜蔞10克 桑皮6克 黃芩6克 炙甘草5克 大黃5克 炒萊菔子6克 蘇子10克 地龍10克

3劑

二診:2018年6月4日。

服上藥,熱退喘止,仍有咳嗽,痰不多,易咯出,大便通暢,舌紅,苔黃,脈數,上方去大黃、炒萊菔子,加桔梗6克 前胡6克

3劑,愈。

討論:

患者已住院一周,就診時已無表證,邪熱壅肺,肺失宣降,故發熱、咳嗽、氣喘,燥熱傷津,故便秘,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宣肺;

加大黃通腑瀉熱,貝母、瓜蔞清熱化痰,桑皮、黃芩清肺熱,蘇子、地龍降氣平喘。

二診時熱退喘止,大便通暢,故去大黃、萊菔子,加桔梗、前胡,增強原方宣肺止咳的力量。葯證相投,故得速愈。

3、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常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氣陰兩傷的證治。

辨證要點為:發熱或不發熱,口渴,食欲不振,甚則水米不進,嘔逆,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虛數。

病例二十七

這是多年前的一個醫案,具體時間已記不清了。

患者龐某,男,86歲。

半月前感冒發熱,在家點滴治療後熱退,但食欲不振,乾嘔,漸至水米不進, 日漸衰竭。當時已近年關,家屬無奈,只得送醫院就診。但縣市兩級醫院均拒收,謂不治。受朋友委託,我去出診。

症見:水米不進,已歷一周,乾嘔,已不能下床,精神萎靡,呼之尚有應答,說話含混不清,舌嫩紅,無苔,脈細數。本欲推託,奈家屬懇求,勉為治之。

竹葉石膏湯:竹葉10克 石膏24克 麥冬15克 半夏6克 人蔘10克 炙甘草6克 炒麥芽10克 蘆根15克 石斛15克 粳米一把

3劑

二診時嘔逆止,精神較前好,能進少量水及米粥。此後以此方加減出入二十餘劑,患者食慾轉佳,日漸康復,一月後能下床活動。

九十歲因腫瘤而歿。

討論:

熱病後餘熱未清,胃之津氣兩傷,故嘔逆不食。竹葉石膏湯清熱和胃,益氣生津,加麥芽醒胃氣,石斛益胃陰,蘆根清熱和胃,降逆止嘔。雖重而幸能得愈。

此後用此方治療了幾例類似病人,皆有良效。可見竹葉石膏湯不僅是病後調理方,我還稱之為保命方。

劉醫生說

一般而言,外感病較內傷病更易治療。但治之不得法,常易滋生他病而致遷延不愈,尤其是老人、兒童,更要引起重視。

治外感病,首辨寒熱。發熱惡寒為傷寒表證,發熱不惡寒,甚至反惡熱者為溫病。表證無汗為太陽傷寒,有汗為太陽中風。

但要注意寒熱錯雜,表裡同病,合病等不同情況。

根據輕重緩急,靈活使用解表清裡、先表後裡、先裡後表、表裡同治等不同治法。

同時,外感熱病還要重視兼挾證的治療。如挾濕、挾食、挾燥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婦女、兒童,尚要重視扶正,正虛者,需扶正祛邪並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