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案例丨6例消化液收集回輸聯合腸內營養治療胃術後胃癱病人

播放GIF

術後胃癱綜合症(PGS)是一種腹部手術後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胃動力紊亂綜合症,是胃癌及各種腹部手術後的早期併發症之一。因其特徵是胃排空速度延遲,故有學者稱之為胃排空延遲症、胃弛緩症。主要表現為殘胃蠕動無力、胃排空延遲等,是各種原因導致胃動力的下降,是腹部手術特別是胃部手術後的併發症,常持續2周以上或更長時間。臨床處理比較棘手,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有學者傾向稱胃麻痹,國外以前稱癱。

腹部術後因胃腸動力紊亂導致的PGS在國內較普遍,手術後胃癱發生率較高,由於診斷時間的標準不同,腹部外科手術後發生率0.3%~10%,胃癌手術後的發生率0.4%~5%。PGS病因可能是由肌肉運動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體液異常改變所致。診斷時間常用標準為術後7、10、14d,目前趨向用10d作為統一標準。因為一般患者在術後10d胃腸動力基本恢復,可以正常進食。PGS多見於胃部手術,但腹部其他手術後也可發生。PGS早期認為其僅發生於胃或胃空腸吻合術後,但近年來發現在其他腹部手術、甚至婦科盆腔手術後也有發生。

所以增強外科臨床醫生對胃癱的認識,採取正確合理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科自1999.1~2009.1行胃癌根治術285例,胃大部切除術126例,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2例,術後並發急性胃癱9例,其中6例留置了空腸營養管,在禁飲食、持續胃腸減壓、使用胃腸動力葯後聯合腸內營養加消化液收集回輸治療,無一例出現胃癱反覆,均康復出院,現報導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6例病人(胃竇部癌2例,胃體部癌1例,賁門癌2例,胃角潰瘍1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齡43~70歲,平均59歲,所有病人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①病人術後肛門已排氣,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後發生噁心嘔吐、上腹飽脹,體檢發現胃振水音;②胃引流量>800ml/d,並持續6~10d或更久;③無嚴重水電解質酸鹼失衡;④術後未使用影響胃平滑肌收縮的藥物;⑤通過檢查證實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

臨床癥狀出現時間和表現:

術後第四天出現1例,第五天3例,第六天1例,第八天1例。均在開始進流質後1~2d內發生,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反覆嘔吐含有或不含有膽汁的胃液,嘔吐後癥狀緩解,上腹部叩診呈濁鼓音,胃內有振水音,胃腸減壓量800~2500ml/d。

二、治療及治療效果

本組病人均確診為PGS後採用以下綜合治療措施:①持續胃腸減壓;②消化液收集聯合腸內營養回輸:將消化液收集至三升袋與腸內營養液,如瑞素、米湯、菜汁、果汁等混合均勻,加熱至38℃左右緩慢均勻輸入;③消除緊張情緒,克服恐懼心理;④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⑤胃復安10mg墨菲氏管滴入,2次./日;⑥應用胃動力學,嗎丁啉10mg,3次/日;胃管內注入;⑦紅霉素150mg靜滴,1次/日。上述病人均經綜合治療而治癒,胃癱無反覆,時間持續10~30d,平均18d。

三、討論

預防胃癱的重要性:

胃癱的發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故預防術後胃癱比治療胃癱更重要。相關文獻研究報導:PGS發生與手術前患者的身體狀況,如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精神高度緊張、年齡偏大(60歲以上)、腹腔感染等有關,也與手術方式有密切相關性。要針對上述因素採取綜合措施,預防其發生,如圍手術期儘可能糾正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控制好血糖,胃癱綜合征患者常存在焦慮、緊張等心理,心理疏導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有利於抑製交感神經的興奮,減少神經體液調節對胃動力的抑製及對胃十二指腸蠕動波的影響,醫護人員要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及時給予心理安慰,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後早期下床活動,腹部按摩,促進胃腸功能早期恢復,對年齡偏大或易於發生吻合口漏、胃癱的病人常應放置空腸營養管。

消化液回輸的作用意義:

消化液是自身分泌的液體,最適合人體需要,也最利於保持人體內環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性。胃癱病人胃腸減壓丟失液體較多,易出現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特別是消化液丟失較多>2000ml/d,持續時間較長>20d。身體營養狀況較差者通過輸入自身消化液,有效糾正了上述缺陷,利於人體自身重新維持平衡,早期恢復胃功能,從而縮短了胃癱治療時間及患者康復時間。

回輸注意事項:

①採用密閉式收集回輸法,避免了消化液的汙染;②隨時引流、及時回輸,保證了消化液的新鮮;③消化液與腸內營養液同時輸注、速度均勻維持了腸道的持續性和完整性,當引流出的消化液含有絮狀物等雜質時,需使用無菌紗布過濾後回收,再與腸內營養液混合輸注。

綜上所述,通過綜合性的非手術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引起PGS的確切病因雖尚不明了,但通過各種治療手段解決可能引起PGS的潛在病因,並通過多種方式刺激胃動力恢復是非手術治療治癒該病的重要途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