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to B新業務:從年報透析美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有著著名的Day 1理念,甚至亞馬遜的辦公大樓也被以此命名。在他看來,不管公司發展如何,始終把每一天當做第一天來做。

在發展以分秒來計的互聯網和科技時代,Day 1式的發展保證了亞馬遜從電商到雲,再到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有所建樹,其中少不了它不落時勢的轉型,以及高速決策。

當然,在Day 1的另一面,是從第一天開始不追求短期利益式的發展邏輯,在1997年的致股東公開信中貝索斯就明確提出了“一切都要從長計議”,後來他又頂著股東與外界的盈利壓力,讓亞馬遜有一個非常長的模式探索期。

同樣,它還需要有一套自己能夠完整自洽的核心邏輯,保證它在高速發展與轉彎時不會脫軌,這就是它在一直宣講的“客戶至上”。

緊跟時勢,高速決策,用戶至上……這幾個詞匯也同樣可以概括美團近十年的發展軌跡。從早期的團購時代,進化到現在的到店、酒店及旅遊(這與早年團購時代的核心品類幾乎一一對應),以及新湧現出來的餐飲外賣,它的每一次發展都踩在互聯網與行業發展的時間節點上,並配之以不算少的組織架構調整以及新業務探索與適時退出。

這一切看似跨度很大,其實有著自己的內核,去年美團將其歸結為“Food+Platform”——這又是一次它的調整與模式探索。

“Food+Platform”是什麽,效應如何,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麽?

這一切在近日美團公布的首份年報中有了答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美團實現營業收入652.3億元,同比增長92.3%;實現毛利151.05億元,同比增長23.6%。

其中,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按合並基準計已錄得正的“經調整經營溢利”,這意味著美團的主體業務已經實現盈利。

當然,美團依然會堅持在新業務中的探索。與主體業務實現盈利這一消息同等重要的是,新業務合計實現了450.3%的高速增長。這其中,既包含美團計程車、摩拜單車、機票火車票和新零售等to C業務,也包含餐飲RMS、快驢餐飲供應鏈等to B業務。

某種意義上,這些核心面向餐飲商家的toB新業務,從“未來性”這個角度猶為重要性。一方面,它們的快速增長可以為美團帶來新的營收;更加重要的是,這些意在強化美團與餐飲商戶的“生態協同”的toB新業務,與餐飲外賣、到店餐飲等主體業務之間可以有更多的聯動,可以深化美團在“吃”這一領域的護城河。

01|主業盈利,攻勢不減

去年對美團來說是競爭激烈的一年,也是重新出發的一年。

財報顯示,去年在平台效應的帶動下,美團的總交易金額達到5156.4億元,繼續穩步增長44.3%。同時,其交易用戶和活躍商家均創下新高,其中交易用戶突破4億,較2017年淨增近1億;年度活躍商家增長至580萬,增長32.1%。

去年,美團的“Food+Platform”戰略布局被正式提出,且初具雛形。以“吃”為核心,以用戶需求出發,它的各項業務間相互聯動,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

其中,雖然餐飲外賣仍未扭虧,但其已經以約六成的市場份額成為這個市場最大的話語方。根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在3月1日發布的《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這一數字再次刷新為64.1%。

財報顯示,2018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實現381.4億元,同比增長81.4%;毛利總額為52.7億元。餐飲外賣交易筆數從2017年的40.9億筆增至2018年的63.9億筆,增長56.3%;2018年日均餐飲外賣交易筆數1750萬筆。

在這個主戰場上,美團改變了原來單純的橫向擴張,轉而開始向下式的縱向發展。財報信息顯示,去年美團通過激勵用戶進行社交分享,增加早餐、下午茶、夜宵以及快餐、零食、甜品、飲品等服務品類。

“該行業目前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們會繼續在幫助商家和吸引新客戶的領域進行投資,以及刺激訂餐頻率的增長”,美團CFO陳少暉在財報發布後的投資者電話會中表示。

在到店及酒旅的另一項主體業務上,美團同樣保持了快速發展。以“吃”為核心,以餐飲外賣的高頻流量帶動,到店及酒旅業務的盈利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到店及酒旅業務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46.0%,實現158.4億元;毛利總額達141.0億元。此外,其國內酒店間夜量由2017年的2.05億增至2018年的2.84億,同比增長38.5%——這相當於Booking、Expedia等其他全球OTA主要玩家的3倍左右。憑借“高頻帶低頻”的超級平台優勢,美團酒店業務的競爭力進一步顯現。

“我認為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實現增長,市場競爭和盈利能力三方面實現平衡。”陳少暉似乎對美團在新階段的表現信心滿滿。

02|“Food+Platform”下的to B新業務

去年10月30日,在成功上市的一個月後,美團宣布進行組織升級。

在這一次組織調整中,美團變成三大平台(用戶平台、LBS平台、金融服務平台),四大事業群、事業部(到店、到家、快驢、小象)。

其後,到店事業群還將餐飲RMS、聚合收單等to B新業務聚合為統一的“餐飲生態”業務板塊進行管理。再加上聚焦餐飲B2B供應鏈的快驢事業部,美團的to B新業務探索正式站上舞台。

正如王興去年11月參加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所說的那樣,“過去二十年,需求側的數字化逐漸完成了,但是在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過去幾年,我們的策略是把用戶和商家轉移到線上,進行在線訂餐,享受配送服務。”對以“吃”為核心、一端連接用戶一端連接商家的美團來說,此前參與的是需求側的數字化。

未來,美團計劃在供給側的數字化進程中貢獻一己之力。除了把商家信息“搬到線上”之外,美團希望能夠把商家的經營過程也能夠一部分、一部分的實現數字化,也能夠“搬到線上”。

譬如在財報中被重點提及的餐飲RMS(餐廳管理系統Restaurant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以收銀機為核心,為餐廳提供包括點餐、收銀、外賣、廚房管理、進銷存、會員行銷、經營報表在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看似小小的收銀機,實際上早已成為每一家現代化管理餐廳的“樞紐”與“大腦”,它連接廚房、服務生、餐台等每一個環節,並可以實現對顧客的會員身份識別、餐台點餐等“生意”環節的管理。

在去年,美團進一步升級了RMS標準版本(即美團收銀標準版),同時還推出了美團RMS茶飲版(即美團收銀茶飲版)。目前,包括喜茶在內的中國十大茶飲品牌,以及諸多高速增長的飲料連鎖店,都採用了美團RMS茶飲版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優化用戶體驗。

以喜茶為例,在使用美團RMS茶飲版前,店員輸入顧客口味與喜好時,每次頁面跳轉都需要3~5秒,而喜茶每天門市訂單量超過千單,一天就浪費了5000秒的時間。在使用美團RMS茶飲版產品後,通過顧客預點單以及更快的收銀,每單能節省3~5秒,系統穩定性更強。

目前,喜茶單店的日單量紀錄已刷新至4000單,這背後,就有著美團RMS茶飲版“每單節省3至5秒”的貢獻。

在餐飲商家的進貨環節,美團則推出了快驢進貨App,為餐飲商戶提供了一站式、方便高效的採購平台。按照國盛證券的測算,2018年快驢的年交易額預計在30億元左右,2019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120億元,增長至4倍規模。

有這樣一個案例:上海有一對60多歲的夫婦,他們經營著一家小吃店,其中的老大爺左臂嚴重受損,平時採購米面油等都非常不方便。如今,他們可以直接在快驢進貨App上購買米面糧油、蔬菜雞蛋、肉禽水產、調料醬菜等商品,價格更低,且可以上門送貨。

在大學生創業者、網紅煎餅店“餅小君”店主王道雲看來,快驢可以解決他餐飲創業的“三大難”:針對“起床進貨難”,可以一部手機全部搞定,店面營業前收貨,提高經營效率;針對“傳統餐飲採購價格不透明”,快驢采取定價標準化、定期促銷和買贈活動等舉措,更符合新一代創業者的購物習慣;針對“成本核算難”,年輕人通過快驢可以實現從採購記账到後台訂單一鍵導出,同時不同分店對應不同訂單、分別配送,還能節省整體配送成本。

這些toB新業務,在為美團拓展新領域的同時,也與其兩大主體業務產生了協同。

美團指出,“我們的RMS正透過SaaS模式對餐廳軟體行業造成革命性改變。RMS能夠將餐廳的整體業務經營數字化及與我們平台更好地連接。”

同時,餐飲RMS與快驢供應鏈解決方案,可以“加強與平台上的商家合作關係、提高其運營效率並探索餐飲服務價值鏈的額外變現機遇。”

王興認為,RMS等to B新業務將提高美團業務的在線滲透率,“如果他們(商家)使用的還是以前的RMS產品,那麽就不能很好地連接我們的平台,現在裝了這個產品後,就能實現與平台的無縫銜接”。

而快驢,則透過移動電子商務為餐飲配送服務轉型。在快驢進貨App,商家可以看到食材的實時價格和服務情況,並可隨時隨地下訂單。通過整合來自商家的大量訂單,快驢可以利用更強的經營杠杆去整合採購與配送,同時商家也將享受到效率改善帶來的經濟成果。

對於美團來說,餐飲RMS、快驢進貨等to B新業務,是其“Food”生態閉環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協助商家經營、打通商家交易與平台的連接、提升商家效率、沉澱商家數據,繼而鞏固美團與商家之間的合作關係和深度,豐富整個平台上的商家數量,這都是這些toB新業務必須達到的使命。

數據顯示,2018年美團年度活躍商家達580萬,較2017年同期的440萬增長32.1%。未來這一數字的持續增長,既需要餐飲外賣、到店餐飲等主體業務的持續發力,也需要餐飲RMS、快驢進貨等to B新業務的跑通走順。

03|未來:下一個增長曲線

美團對toB新業務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培育我們的RMS和供應鏈解決方案業務,不斷增長優質商家用戶的數量”,同時還將“不斷加強新業務與核心業務之間的戰略協同作用。”

從自身佔優勢的“吃”出發,以餐飲RMS、快驢進貨系統,美團為自己的“Food+Platform”打下地基,最終兩者匯合於供給側數字化這一大前提,為美團劃下一道新的“護城河”。

在現在這個以數據論成敗的數字化世界中,美團的獨特之處在哪裡?

答案是“吃”,從團購、外賣、到店到現在正在做的新零售,美團積累了大量關於“吃”的數據。在美團2018年的4億用戶,以及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的23.8筆交易中,“吃”可以說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在互聯網的2B浪潮下,這些關於“吃”的數據有了用武之地。當有了足夠的大數據積累和AI等技術積累,美團們已經可以觸達用戶需求的前端,即供給端。

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本地服務商家,大部分是小型個體商戶。這些小商戶很多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的管理與經營方式,有生意、進貨時一筆一筆地用紙筆記账,今日不知明日事。

而在互聯網已轟轟烈烈地影響C端消費,人人手中都有智能手機時,這些超千萬規模的商戶連帶地也有了數字化需求,線上的生意需要記,店裡的账也需要管,甚至什麽東西好賣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得。

對這些有著數字化意願,而缺少數據與技術的商戶來說,有數據、有技術、可能本來就與其合作的美團,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以千萬商家的規模計算,美團的這項toB生意可以說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成為繼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之後,美團的又一條增長曲線。

如今,美團的兩大主體業務作為第一曲線,已實現合計盈利。未來,餐飲RMS、快驢等to B新業務,有望形成“第二曲線”。

同時,隨著前期商業模式與投入的加大,這條“第二曲線”的走向也日益清晰:以基礎的餐飲外賣業務為基礎,以新業務為盈利增長新引擎。在產品與服務已全面覆蓋的當下,未來等待它的是產品與服務的迭代升級,以及優化商業模式。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美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合計588.7億元。在本地生活的諸多行業從最開始的電商“紅利驅動”轉向“效率驅動”所帶來的行業革命中,手中資金充沛的美團做好了準備。

04|結語

從最開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到現在的門市、供應鏈管理,互聯網對餐飲等傳統行業的改造只是進行到中途。

先進入者先得利。在“吃”這個事情上,美團的數字化已全面深入供給側,通過它的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它覆蓋了商家的供應鏈、銷售、行銷、配送、信息建設、金融等全生命周期。

如今,這些新業務已經與美團原有的業務產生協同,新的護城河正在形成。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邱 韻

編輯:劉 煜

版面:蘇慕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