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市狂奔後的第二年 美團的“吃”生意還好做麽?

如今,互聯網各大巨頭混戰加劇,面對多方挑戰,都在積極尋求新的戰略打法。近期,美團股價一路高漲,截至6月28日以68.5港元收盤,創2018年10月以來新高。

股價的上漲與其Food+Platform戰略所顯現出來的巨大發展空間也是離不開的。

事實上,美團的Food+Platform戰略早在上市前便開始了。只不過,在上市後對這個戰略又進行了升級調整,具體表現為,以“吃”為核心,組建用戶平台,以及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群,在新業務側,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將繼續開展業務探索,同時成立LBS平台。

那麽,美團的Food+Platform戰略究竟是怎樣的?這一戰略是否已經開始產生“飛輪效應”了呢?

美團緣何堅持Food+Platform

作為一家以“吃”為中心的互聯網平台,美團企圖圍繞“吃”建立一個線上線下的生態閉環模式,就前段時間的財報數據以及近期的股價來看,其Food+Platform戰略有啟動飛輪效應的苗條。

1、市場數據趨好 戰略意義初步顯現

美團自去年上市後一個月便對Food+Platform戰略進行了升級,經過市場實施以後,也顯現出了初步的成效,從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便可以窺得一二。

據美團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美團第一季度的收入為191.7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8年同期的113億元同比增長70.1%。其中,餐飲外賣的收入為107億元,到店酒旅收入為44.9億元,新業務及其他收入為39.8億元。這一數據在去年同期分別為70.6億元、31.4億元、10.8億元。

具體來看,第一季度餐飲外賣業務的交易金額為756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545億元增長38.6%;餐飲外賣訂單量17億筆,相比2018年同期的12億筆增加35.8%;餐飲外賣變現率由12.9%同比上升至14.2%。

到店酒旅業務的交易金額為464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403億元增長15.1%;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交易金額達到164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134億元增長22.4%。

經上述數據來看,這三大業務無論是從收入還是交易金額方面相較上一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此外,整體虧損金額收窄,這一季度美團的虧損金額為13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後的虧損金額為10.39億元,同比增長6%,環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3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同時,美團交易用戶4.118億,同比增長26.4%;活躍商家580萬,同比增長27.3%;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24.8筆,同比增長23.8%。

綜上可見,美團目前取得的成績,也是其一直以來堅持並不斷優化這一戰略最直接的原因。同時,美團ceo王興也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呈現的業務增長和財務改善得益於聚焦的“Food+Platform戰略”。

2、市場多方角逐 美團必須加快布局

其次,美團堅持Food+Platform也是為了加快其生態鏈的布局。在如今激烈的競爭市場之下,若不能加快產業布局,將迅速落後於市場。

此前美團計程車開始轉向於做聚合平台,一部分的原因或許是迫於網約車市場的壓力,滴滴、攜程、高德等平台都開始轉向於聚合平台,搶佔流量市場。另一方面,轉向聚合平台正好迎合了美團的這一策略打法,同時從網約車這一方面來看也緩解了其投入壓力。

此外,背靠阿里的哈羅單車早前也插足網約車市場,並且和餓了麽展開深度合作,對美圖發起進攻。市場多方位的角逐從未停止,腹背受敵的美團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基於這樣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美團若不能深化自身策略,加快腳步,最後能不能穩住行業地位也不好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美團雖與連鎖酒店OYO達成合作,但在此之前,滴滴便已經和OYO攜手,這也不是滴滴第一次試圖切入旅遊酒店業務,對美團來講無疑會形成一定的市場壓力。

各大流量巨頭紛紛線上線下奪食,儘管美團擁有龐大的以“吃”為主的客戶群體,面對行業內各大平台的窮追不捨,美團深知不能放緩腳步。

由此綜合看來,這一戰略所獲得的市場成效以及行業市場需求的驅動,美團走Food+Platfom路線也是其必經之路。

美團超級生態夢 實踐路上阻礙不少

根據美團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今年業績增長可觀。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總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113億元同比增長70.1%至人民幣192億元,同比增長7成。

儘管如此,但並不代表美團就可以高枕無憂,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依舊不少。

1、過分倚重外賣餐飲虧損依舊不少

從美團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財報可以看出,雖然總體業績增長,但仍然存在巨額虧損。2019年第一季度經營虧損13億元,同比增長24%,經過調整EBITDA為4.589億元,轉為正值,調整後的虧損淨額依舊有10億。

與此同時,美團在收入上同比換環比都出現增速放緩趨勢。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38億收入,環比減少了3.2%。而同比增速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除此之外,過分依賴外賣餐飲業務的營收也是一把雙刃劍。今年第一季度,餐飲外賣的收入為107億元,到店酒旅收入為44.9億元,新業務及其他收入為39.8億元。去年同期分別為70.6億元、31.4億元、10.8億元。其中,餐飲外賣的同比增幅達到51.7%。

由此可見,餐飲外賣的收入明顯高於酒旅以及新業務,依舊是美團的營收大頭。美團這樣的偏重和依賴於其本身來講並不是件好事兒。

至少可以認為,其餐飲外賣以外的業務增長狀態不夠好,另一方面,面對外賣市場的競爭壓力對美團來說無疑會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

2、新業務進展緩慢零售生態挑戰重重

就目前階段來說,外賣餐飲是美團在Food領域的主要力量,也是美團大力發展的領域。與此同時,在新業務方面進展卻顯緩慢。

根據美團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可知,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約達40億元,相較2018年同期的11億元增長達267.8%;交易金額約164億元,相較2018年同期的134億元增長約22.4%。同時,美團新業務及其他部分的總虧損呈現環比縮窄趨勢,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三個月,毛利率為負11.1%,環比改善12.2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儘管虧損幅度收窄,但其在新業務板塊依舊是處於虧損狀態。新業務部分進展緩慢,體現出其在這一板塊面臨的挑戰不少,進一步影響到美團在新零售方面的搭建和布局。

據其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披露,由於新業務板塊回報低於預期,美團在第一季度便關閉了低線城市的小象生鮮超市,隻注重改善北京其余兩家店鋪的購物體驗及運營效率。

從新業務不斷的調整到整體的布局,可以看出美團對於其新業務與新零售之間如何聯動仍處在摸索階段,未來新業務在經營上還會長期給美團帶來投入壓力,而其所能夠產生的價值,目前尚不能確定。

另外,美團在網約車這一領域也遭阻擊。美團推出網約車的初衷是,基於LBS平台推出的網約車、大交通及無人配送等會對於業務形成閉環。但現實中會有多少用戶在美團平台上叫車去點評上的一家飯店吃飯還是未知。面對市場各路夾擊,美團的網約車項目也正在刹車轉型,而大交通的一環共享單車仍在每個季度給其帶來數億元的虧損。

此外,雖然美團在外賣餐飲行業依舊是老大哥,但不斷地有參賽者加入,同時背後還有餓了麽等平台的窮追不捨,也被搶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給美團帶來的壓力不小。

從其本身的新業務進展狀態以及行業內的多方挑戰來看,美團建立完整生態鏈的路上阻礙依舊不少。

美團的Food+Platform之路未來仍需不斷探索

美團聚焦的Food+Platform戰略,市場已有初步表態。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布後,其市值和股價紛紛提振,成為中概股裡繼阿里、騰訊之後的第三大互聯網巨頭。

雖然很多領域依舊處於不斷摸索的階段,但美團作為一家以“吃”為主同時建立智慧生態系統的平台,這種圍繞Food領域橫向縱向發展的打法無疑是正確的,不然,市場也不會有應允的苗頭。

但想要打造美團的專屬生態鏈,建立起成熟並且長期盈利的模式,未來的路仍需摸索著前進,是否能長期走好依舊需要市場的驗證。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導港股企業,對港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