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都脫水了,媽媽還死守「1歲不吃鹽」!

寶寶與鹽之間絕不是要麼拒之門外,要麼來者不拒的關係。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孩子都脫水了,還糾結要不要加鹽的問題……

表弟家1歲的寶寶患病毒性腹瀉,大便稀水樣,次數很多,孩子蔫蔫的,就診於當地醫院,醫生建議配置口服補液鹽喝。

但因為補液鹽口感不好,侄女一口都不喝。 姑姑很捉急,電話求救。

我提供方案:熬小米東加一點放鹽的菜湯。

姑姑驚呼:這個孩子長這麼大還沒吃過鹽呢!小孩子不是不讓吃鹽嗎? 吃鹽可以嗎?脫水了喝水不就可以了嗎?加鹽乾嘛?……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我經歷過無數個家長問孩子可不可以吃鹽的問題。

網路上各種文章鋪天蓋地,向寶媽們灌注這一個觀念,「給1歲內的寶寶吃鹽,等同於喂毒」,「吃鹽傷腎」,「寶寶吃鹽導致死亡」……

一時間媽媽圈內「談鹽色變」,偷偷給孩子飯菜裡放鹽的爺爺奶奶成為眾矢之的,大家奔走「討伐」 老一輩人觀念多麼落後、多麼坑娃,甚至把他們形容成「豬隊友」。

鹽真的是毒嗎?1歲以內的寶寶是否必須無鹽飲食?

目前這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個的寶寶的膳食營養都要因人、因時、因狀況而定,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營養素的補充,當然也包括鹽。

學名氯化鈉(NaCl),溶於水後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而這兩種電解質是維持人體內環境的重要離子。

從這個意義上,把鹽作為毒來看待,鹽表示不服。比如腹瀉、嘔吐的嬰幼兒,適量補鹽就至關重要。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感染學組和《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聯合組織有關專家製訂的兒童腹瀉病診治原則的建議方案,腹瀉兒童的治療原則最重要的是預防和治療脫水

患兒從腹瀉一開始,就要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

  • 母乳餵養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並且增加餵養的頻次、延長單次餵養的時間;

  • 混合餵養的嬰兒,應在母乳餵養基礎上給予ORS或其他清潔飲用水;

  • 非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嬰兒,應選擇ORS或食物基礎的補液如湯汁、米湯水和酸乳飲品或清潔飲用水。

而到了中度脫水,ORS口服補液就更加重要了。用量(ml) =體重(kg) ×(50~75) , 且要求4小時內服完,如無效,應靜脈補液。

該專家共識反覆提到的ORS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口服補液鹽,其配方和組成如下:

表1:新ORS配方和組成

這個配方中,最核心的成分就是氯化鈉,也就是鹽。

所以,即使孩子年齡在1歲以內,只要出現腹瀉就有可能有脫水,而脫水後的補液絕不是隻喝涼白開那麼簡單,得是含有氯化鈉的補液鹽。

根據脫水程度和性質的不同,醫生會選擇不同張力的補液配方,而這些配方中,均有不同含量的氯化鈉。

表2:常用的幾種不同張力液體的配製

媽媽們可以按指南添加餵養,但寶寶們未必按照指南吃

近幾年鹽的話題之所以這麼多,還要從一份權威發布談起。

2016年《臨床兒科雜誌》發表了一篇指南《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該指南強調: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同時指出: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鈉能夠滿足嬰幼兒的需求。

既然是權威指南,那一定是權威專家科學研究的成果,是正確的,所以大家奉行指南無可厚非。對於這個觀點,筆者也是認同的。

問題在於,媽媽們有沒有通讀整篇指南

該指南寫到:7~12月齡嬰兒可以從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動物性食物中獲得鈉,如1個雞蛋含鈉71 mg,100 g新鮮瘦肉含鈉65 mg,100 g新鮮海蝦含鈉119 mg,加上從母乳中獲得的鈉,可以滿足7~12月齡嬰兒鈉的攝入量(AI)350 mg/d的要求。少數確認雞蛋過敏的嬰兒應迴避雞蛋,相應增加約30 g肉類。

指南還貼心的給了一個10~12月齡嬰兒的一日膳食安排

10 ~ 12月齡嬰兒每天添加2 ~ 3次輔食,母乳餵養3 ~ 4次。停止夜間餵養,一日三餐時間與家人大致相同,並在早餐至午餐、午餐至晚餐、臨睡前各安排1次點心。

大致可安排如下:

  • 早上7點: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嬰兒米粉或其他輔食。以餵奶為主,需要時再加輔食;

  • 早上10點:母乳和/或配方奶;

  • 中午12點:各種厚糊狀或小顆粒狀輔食,可以嘗試軟飯、肉末、碎菜等;

  • 下午3點:母乳和/或配方奶,加水果泥或其他輔食。以餵奶為主,需要時再加輔食;

  • 下午6點:各種厚糊狀或小顆粒狀輔食;

  • 晚上9點:母乳和/或配方奶;

  • 10 ~ 12月齡嬰兒每天奶量約600 mL;雞蛋1個,肉禽魚50 g;適量的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稠厚的粥、軟飯、饅頭等穀物類;繼續嘗試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根據嬰兒需要增加進食量,可以以嘗試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蘿蔔等。

事實上,媽媽們可以按照指南添加喂,但是寶寶們未必按照指南吃

輔食添加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適反應。不一定每個媽媽都有能力、有時間、有精力、有經濟條件按照這個安排照顧自己的寶寶,很大一部分是把孩子交給了奶奶、保姆或者其他人。

但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寶寶萬一沒有按照媽媽的意願完成這份食譜呢?

尤其是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少,或者奶奶、保姆們沒有按照媽媽的意願去做這些飯食,卻一味的強調1歲內寶寶一定不許吃鹽的問題,孩子因為低鈉導致的危害。

門診隨訪中,不乏面黃肌瘦、萎靡無力的小嬰兒。

詢問進食情況,10個月了,輔食的添加非常單調,許多孩子僅僅添加麵食,而動物性食物、蔬菜添加不足,孩子出現貧血、發育落後,免疫力低下等狀況。

當你告訴她,寶寶輔食添加種類不夠豐富,多種營養素缺乏。

媽媽還會委屈的說:大夫,我都是按照網上的育兒專家提供的食譜餵養,原味飲食,做飯的原料都用稱稱過,而且從來都不加鹽,為什麼還會營養缺乏呢?

媽媽們忽略了指南中還有一句關鍵的提示

少數嬰幼兒可能因疾病而造成輔食添加延遲,或因發育遲緩、心理因素等致使添加固體食物困難,對於這些特殊情況,需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逐步乾預、改進。

作為兒科醫生,我們看到的病理性情況可能要比營養科醫生要多。很多時候,寶寶是需要吃鹽的,甚至是靜脈輸生理鹽水。

比如,文章開始提到的小侄女:她患急性病毒性腹瀉,已經出現了脫水、電解質紊亂的表現,當然可以口服含鹽的飲料和湯類。

總之,指南的發布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科學餵養,避免近遠期的併發症。

高鹽飲食的危害是一定的,順利添加輔食的寶寶推薦原味飲食。但是,寶媽們一定不能斷章取義、固化指南,寶寶與鹽之間絕對不是要麼拒之門外,要麼來者不拒的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而人體也是一部非常精密又功能完善的機器,我們的確應該小心的維護保養 ta ,機械地人為乾預,忽略身體本身的調節能力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 中華兒科雜誌, 2009, 47(8).

2.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7 ~ 24 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臨床兒科雜誌 第 34 卷第 5 期 2016 年 5 月 J Clin Pediatr Vol.34 No.5 May 2016 · 381

醫生們的福利來了!

快來參加癲癇診治相關問卷,

1分鐘動動手指,

有機會得神經解剖彩色圖譜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