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語堂眼中的蘇東坡:流淌於女人與美酒間的文采

流淌於女人與美酒間的文采

林語堂眼中的蘇東坡

倘若說李白裝點了盛唐,那近一千年前蘇東坡,便是北宋時期一顆耀眼的文壇巨星。蘇東坡的生平諸事,靜靜地流淌於各種文獻資料與人們茶余飯後的交談裡,不僅較為分散,且主要著筆於他的文采。將蘇東坡從生至死的文采、家庭和仕途沉浮全景描述的,且較為接近實際情況的,唯有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了。

林語堂將蘇東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描寫的淋漓盡致。樂天派的蘇東坡一邊面對挫折一路高歌,在唐宋文壇上留下了姹紫嫣紅般的成果。意外的是,透過林語堂的筆,我們不僅能欣賞到蘇東坡的文采,還能品到與之相伴一生的女人與美酒。

(一)文采

蘇東坡出生於四川一個叫眉山鎮的地兒,其祖父是位不識一字唯有幾畝薄田的“地主”,其生性豪爽,高大英俊,酒量也很大。倒是父親蘇洵天性沉默寡言,秉賦穎異,思想獨立,性格古怪,不易與人相處。不知蘇東坡是否遺傳了祖父和父親的良好基因,落的個“散文作家、新派畫家,偉大書法家”美名?

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佔去唐宋八大家近一半,可見蘇家在唐宋的文化地位。而“三蘇”中,東坡理應排在首位,文采之水準在其父蘇洵,弟蘇轍之上。雖然不是宋詞的發起者(詞的鼻祖應該是後唐主李煜),可他開創了豪放派的詞風,那句無人不曉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便出自其手,一改之前適於仱工吟唱的婉約風格(如李煜、枊永)。書法也造詣不淺,擅長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全稱為宋四家“蘇黃米蔡”。據說他還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結束了在他之前關於詩與畫有別的長期爭論不休。

不論放在哪朝哪代,也不管放在誰的身上,上述成就已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可在蘇東坡身上,卻還具備了許多他人不具備的能力。據林語堂書裡所寫,蘇東坡還是一位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吃貨,對美食有著異常的執著與考究。他喜歡擺弄起鍋碗瓢盤,弄吃弄喝,杭州的東坡肉、黃州的“豬肉(豬肉賦)”及春鳩膾芹菜、惠州的烤羊脊和東坡豆腐,都與他有關聯。他不僅時常下廚做菜以求創新,將做菜心得寫信告之弟子由(與子由弟四首(之四)),還喜歡自己釀酒喝。人至中年後,因為見著弟弟因常練瑜伽而精神比之前改善許多,也開始了瑜伽的征途。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才氣與其所具備的性格是存在天然的某種關係,蘇東坡亦然。與父親的沉默不語,弟弟子由沉穩寡言,拘謹都不同,蘇東坡好辯天真,不計後果,他的直言無隱和玩笑戲謔有時會讓聽者害怕。即便在與子由的交談中,弟弟提醒過,他自己也清楚這樣直接表白的不良後果,可他還是願意保持這種“英雄本色”: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性情直率地說出他想說的話語,並不在意外面聽的人如何想。

也許正是這種不做作、率真,順乎天性的個人特質,使得他在文學方面不刻意去講究修辭和堆砌辭藻,才能常常情之所至、隨意揮灑,卻足以動人。

(二)女人

蘇東坡一生中重要的女人有三:妻子王弗、堂妹和妾朝雲。

蘇東坡的妻子名王弗,是他十八歲時娶的距眉山鎮南約十五裡靠近河邊的村子的姑娘,年方十五。這位蘇夫人雖然未為世人留下半句詩詞,但對蘇東坡這個男人在青年時期的成長至關重要。蘇東坡才高八鬥,有隨風飛馳、征服四野八荒之勢,但身上也沾有文人常常有的那種“才高氣傲”、“大事聰明,小事糊塗”習氣,尤其是在他年少得意時。故此,在他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王家小姐常常給他些忠言箴勸,提醒自家男人要提防那些過於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可以說,少年才氣四溢的東坡與少年老到的王弗小姐相得益彰,日子過得再美不過。

可惜,王弗與丈夫的婚期不過十年,二十六歲時病逝,留下六歲的長子蘇邁。父親蘇洵曾對蘇東坡說:“汝妻嫁後隨汝至今,未及見汝有成,共享安樂。汝當於汝母墳塋旁葬之。”可見這位賢惠兒媳婦在蘇家之地位。蘇東坡為王弗寫過兩首詞,其一為《南城子.感舊》,另一首則是王死後十年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王弗死後兩年多,蘇東坡續弦,娶了妻子的堂妹王閏之,又稱“二十七娘”一位比蘇東坡小十一歲的女人。蘇東坡認識王弗堂妹也算是偶然。

在母親去世需要居喪守禮的一年多時間裡,蘇東坡無所事事,常去離家不遠的老丈人家,時常會與老丈人家裡的那些同年齡的年輕人一起遊玩,在眾多的年輕人當中,有一位小姐,命中注定與蘇東坡分不開,她便是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王閏之,那時只有十一歲多點。她是他十足的粉絲,早就對他才氣佩服得五體投地,加上性情柔和,易滿足,雖與前任王弗對男人的頓頓教誨如何待人接物不同,她仿佛什麽都聽從丈夫。雖在做人接物方面對丈夫沒多大幫助,但她對前任留下的孩子以及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可見其賢惠之極。

王閏之與蘇東坡一起的時間大約有25個年頭,雖然經歷了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的貧苦,但也享受過曾陪皇太后祭祀皇陵那等榮耀,其喪禮也是極為隆重。蘇夫人的去世,正可避免此後蘇東坡一生最為淒苦的晚年。蘇東坡死後與王閏之合葬一處,實現了其生前的“惟有同穴”的願望。

除去閏之的這一堂妹外,在蘇東坡人生旅途中留下淡淡一筆的還有叔叔家的堂妹,詳細名字並未留下,有稱“小二娘”。她是他的初戀情人,一生都對她念念不忘。他們是因祖父去世後兩家人在一起的那段時間認識的,蘇對她的評價是“慈孝溫文”。因是叔叔家的女兒,自然是不能成親,堂妹後來嫁於靖江的柳仲遠,一位正直但清貧的儒生,未中科舉。日後,蘇還在旅遊途中在她家呆過三月有余。晚年流放於廣東惠州,收到妹夫說堂妹去世的書信後,在給他人信裡說“此心如割、情懷割裂”。可見他對她的依戀不捨,用情之深。

四十多點的蘇東坡被貶黃州,在過著農家生活的時候,納王弗當年在杭州買入名為朝雲的丫鬟為妾。有記載她也會詩詞,佩服蘇東坡的人都對朝雲有好感。不知是愛屋及鳥還是確有其才,當然,我更願意是後者,長年累月地服待其左右,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她寫上一詩半詞應當也不難,另外,在蘇東坡流放於廣東嶺南一帶時,尤其是晚年,她始終隨行於左右。

王與甦生下一子,只可惜不到一歲便夭折,此後她再無孩子,也算是可憐後半生了。用林語堂的話說,在這幾個女人中,朝雲最為知己(不合時宜的典故),蘇東坡寫給她的詩詞也最多。《西江月·梅花》便是他對她的思念。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麽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該詞名為詠梅,實為懷念王朝雲,全詞筆墨高潔。朝雲去世後,蘇一直鰥居,再未婚娶,“不作巫陽雲雨仙”。

除去這些與他有情感關係的女人外,說來也奇怪,蘇東坡雖然一生起起伏伏,但在由壞變好時,出手相助的高人也都是女人,隻不過,她們都是宋朝的皇后。當他受到王安石當權派的審訓時,是仁宗皇后救了他的命。在她行將閉眼時,還不忘記交待皇帝,蘇是先帝為子孫物色到的“兩個宰相”,你們不可冤枉好人;將他從荒蕪之地的黃州調回京都,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從七品至三品的“翰林學士知製造”的,是英宗皇后的提拔。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裡,若不是神宗皇后的代攝政事,他也許會客死他鄉。

一代才子,與女人怎樣也分不開乾系。

(三)美酒

自古才子皆好酒,蘇東坡也屬此類。雖沒李白等人喝酒時的那般豪邁,可蘇東坡的可愛之處,是他不僅喜歡喝,還樂意自己實踐於作酒。蘇東坡愛酒堪稱一個“癡”字。

蘇東坡一生留下三百餘首作品中,約有九十幾處有“酒”字。他見客時喝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余胸中為之浩浩焉……”;書寫前喝酒,“吾酒後乘興作數十字,覺氣拂拂從十指中出也”;畫畫前也喝酒,“東坡老人翰林公,醉時吐出胸中墨。”不過,蘇雖然好一口酒,但酒量卻不大,也不會將自己喝的不醒人事,只是在半醉半醒間,書寫出佳作。

也許,酒是歷代文人作詩書畫時的崔發劑,唯有酒精才能激發出文人的才華。蘇東坡既能跨馬長嘯,有著“酒酣胸膽尚開張”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乾雲豪氣;又能閑雲野鶴,得“幾進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曠達情懷;更有細膩之心、豪放之情,譜一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篇。

與李白借酒消愁的不同,蘇東坡的杯中酒絕無逃避現實之意。他既不支持王安石的新法,也不盡同意司馬光重新得勢後的廢新法,均受排擠,一生坎坷起起伏伏。儘管不如意,酒之於蘇東坡依然不是苦悶的象徵,是他曠達、恬適和樂觀的伴侶。《虞美人》便是一佐證: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複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

除了自己邊飲邊作詞外,他還常與街頭路邊的百姓喝酒拉家長。半夜裡與道士對酒高歌,路遇老叟也可以與之暢飲,之後倒到路邊酣睡至農夫路過將他喚醒,更堪者,西新橋建成後,與鄉親們“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在黃州被貶的那些日子裡,求書索畫之人無數,蘇東坡只有“求字之人必帶酒一壇”的條件。可見酒對他而言是多麽的重要。

更有趣的是,蘇東坡不僅喜歡喝酒,還願意嘗試著釀酒。他在黃州釀蜜,以少量蜂蜜摻入蒸面並發酵,以米和米飯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釀過松酒,此酒甜中微帶苦;在廣東惠州,用生薑、肉桂為輔料釀過桂酒;在海南,用白面、糯米和清水三物釀過“真一酒”。

不過,據林語堂在書中所指,雖蘇東坡愛喝酒也願意親自釀酒,可因蘇東坡是性急之人,往往不到時日便請親朋好友嘗飲,故此,其酒的品質不高,偶爾還使飲酒之人鬧肚子。所以,說句公道話,蘇只能算是釀酒界外行中的內行,而非真正的行家。

文學家自然需具備天資聰明的基因,方能書寫精彩的畫卷。蘇東坡一生中主要的幾位女人,或是教他如何做人,或是細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又或是知道他“一肚子的不合適宜”的知己,加上生命中對酒如癡般的偏愛,都是其一生不朽創作之源泉。畢竟,有太多的作者靈感在很多時候是來自於生活,那些每天都經歷的日子。具體到蘇東坡身上,許多佳作不是寫給自己女人,便是在飲酒高歌時性情所至。

- 作者簡介 -

原名:張寶友,筆名:玥玥她爹一位任教於經濟學的大學老師,一次偶然進入了文學的殿堂,由此拉開了文學愛好者的征途。時常寫點孩子故事、往事回憶及生活瑣事,三年下來已積累下近百萬字的東西。願意與文學愛好者聊天、喝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