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2018期中考:多頭十家虧七家 量化對衝弱市逆襲

  私募2018“寒冬”期中考:多頭十家虧七家,量化對衝弱市逆襲

  盛夏已來,但私募行業的“寒冬”卻仍在繼續。

  2018年上半年,A股低迷,數據顯示,私募行業平均虧損4.52個百分點,七成私募基金收益告負。34家百億級私募中,25家上半年負收益,平均虧損5.95個百分點。

  弱市之中,不同策略境遇也有所不同。上半年股票多頭苦熬業績卻超過70%的產品陷入虧損,私募排排網統計,股票策略收益前二十家,平均收益-2.6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量化私募則在“小年”後迎來逆襲,前二十平均收益2.94個百分點,安全過了半年冬。

  “大家都在熬,曾經很牛的人,在上半年也垮掉了。”如上海一私募董事長、投資總監感歎,私募行業經歷了困難的半年,千余家私募規模縮水,行業洗牌正在進行。私募的“賺錢效應”明顯下滑,投資環境壓抑,這也對研究和擇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寒冬下的兩種境遇

  2018年2月以來,A股市場便開啟震蕩下跌模式,上證綜指在上半年的尾聲(6月28日)更是跌破2800點,這讓私募行業注定在“寒冬”中過了六個月。

  但都是過冬,大家的處境卻也不盡相同。

  格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到6月22日),私募行業平均收益-4.52%,其中股票策略收益最差,平均虧損6.29%,此外,組合基金亦平均虧損1.91%。而阿爾法策略、套利策略則收益排前,平均盈利3.98%和2.07%。

  再以各大策略的前二十名進一步觀察,即使行業前排的股票多頭,收益也較為慘淡,而量化私募則在市場低迷之中獲得更多超額收益。

  “收益有好有壞,對於純多頭的私募多數只能靠建倉來平滑收益,但兩相對衝私募顯然比前兩年都要好。”私募排排網智能投資部副總監楊建波接受第一財經採訪表示。

  具體來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上半年股票策略前排二十家,平均虧損近3個百分點,其中僅有五家今年以來獲得正收益,百億級私募僅上海保銀投資;虧損超過十個百分點的四家,最大虧損達26.28%。

  而相對價值策略(包括阿爾法、套利策略)前20名中,13家上半年實現正收益,最大收益18.10%,最大虧損9.70%。

  在淘利資產量化對衝部投資總監胡天福看來,今年以來A股震蕩下行,結束了去年權重白馬股單邊大幅上漲行情,對於股票多頭策略的私募公司,由於Beta風險(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在市場整體大跌的情況下,產品表現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去年後期以及今年成立的產品。而市場中性等絕對中性策略由於沒有或者很少的Beta敞口,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整體表現不錯,相關風格並沒有隨著市場下跌有較大變化,超額收益相對穩定。

  不過,胡天福也同時表示,綜合來看,在市場行情不明確,存在下行風險的情況下,量化私募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持有多頭Beta敞口的策略。

  “大家都在熬”

  有人爆倉,有人清盤、有人突然換策略·····2018年上半年,無論規模是10億以下還是100億以上,私募幾乎都沒能逃脫虧損大勢。

  格上理財統計,今年以來(截止到6月22日),10億以下、10-20億、20-50億、50-100億、100億以上私募的平均收益均為負值,而兩頭虧損最大,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5.15%、10億級以下也虧損4.80個百分點。

  以行業中的翹楚——百億級私募重點來看,目前規模超過五百億的有四家,分別是1099.81億的上海高毅資產、865.09億元的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533.61億元的恆天中岩投資、518.15億元的上海景林,這之中僅上海高毅資產上半年實現了2.57個百分點的正收益。

  “百億級裡面很多偏價值長線,市場風格突變,所以上半年有一定風險暴露。”上海一私募董事長、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表示,2018年上半年能夠提供收益的股票越來越少,對於私募來說,整投資環境比較壓抑,大私募規模大但收益低面臨客戶流失,規模縮水,而小私募的博弈、短線策略也都失效。

  “2018上半年是一個艱難的市場,各類事件都堆積在一起發生,市場波動很大,整體都陷入低迷之中。”清和泉資本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從年初以來,內有去杠杆導致的融資收縮,外有貿易戰的負面影響,造成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均較高,A股已發生本質上變化。

  “大家都在熬,曾經很牛的人,在上半年也垮掉了。”該人士感歎,當前的市場環境,讓很多私募人的職業生涯變得非常短暫,尤其是2015年牛市中“下海”私募的公募、券商人士,已經在低迷的市場中“被消滅”,而剩下的私募也多會控制倉位和規模,同時部分私募也暫緩了新產品發行速度。

  私募排排網數據,2018年以來,有1288家私募規模均出現縮水,2017年這一數據為691家。新產品成立方面,2018年以來,私募共成立新產品12667隻,約只有2017年三分之一。此外,低迷的市場已讓部分私募不得不提前清盤產品,今年以來已經有2059隻產品清盤,其中提前清盤1031隻。

  私募何以自處?

  在楊建波看來,無論是剛剛過去的半年,還是接下來的半年,對於私募而言,將非常考驗選股和擇時能力。

  “與去年‘賺錢效應’明顯的行情不同,今年影響整體市場行情的內外因素太多,這種環境對研究能力和擇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星石投資策略師袁廣平也對記者表示,當前的市場需要聚焦基本面,深入到細分行業中,找到估值合理的公司,挖掘結構性機會。

  “基本面驅動因素的變化才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袁廣平稱。

  “雖然今年指數表現較差,但是以消費為代表的優質龍頭公司,今年收益率整體仍然較好,表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而質地差的公司再慘遭冷落。”上述清和泉人士認為,預計這樣的趨勢預計會持續下去。

  實際上,私募也在弱市之中尋找防禦品種,上半年如醫藥、二線白酒、大眾消費品等抵抗經濟周期較強的板塊,成為私募的重點選股區域,業績跟不上估值增長,價值窪地效應減弱的問題也不乏存在。如此背景之下,受訪人士也普遍認為,私募當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熊市還要持續多久,二是多少私募還能活到那一天?

  “今年以來,A股市場低迷,市場普遍解讀為是受外圍市場影響。我們認為現在A股整體估值偏低,大底已經出現,是一個具備投資價值的標的。”袁廣平表現的比較樂觀,他認為,從估值水準上, A股估值已經見底,A股主要指數的估值,已經接近2016年2638點的位置,2008年1700點左右的位置,甚至低於2005年998點的估值水準。低估值帶來高安全邊際,目前位置機會大於風險,市場在反覆磨底之後,仍會回到基本面主導的軌道上。

  上述私募董事長則直言,當前市場情緒悲觀,小的事件就大可能會引起恐慌打破趨勢,儘管A股在底部,但當前的估值仍然比2012年底貴20—30%。而對於指數的走向,清和泉人士的看法則是“向上與向下的太空都不大”。

  編輯:杜卿卿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