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談緩解民企融資“貴”,長效扶持機制如何建立?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唐元起2018年11月1日,民企座談會提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六大舉措,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但是2017年以來,非標融資受監管加強影響出現急劇收縮,民營企業其他渠道的真實融資成本至今仍在高位。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中國民企融資“貴”與融資“難”伴生,其關鍵原因在於供給側中介成本的高企和固化。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在資本有效供給低於其有效需求,而這自然也會推高資金價格,帶來融資之“貴”。除此之外,中國的民企融資之“貴”,其關鍵在於供給側的中介成本。數據表明,中國金融供給側資源的配置效率不高事實上足以影響到不同類型實體企業的競爭力。

近十年來,在經濟增速下降的同時,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一直維持在高於6%的水準,借新還舊的壓力和粗放增長的慣性交織,既帶來了債務風險,也拖累了轉型升級,貿易摩擦和外需疲軟也進一步放大了企業的經營壓力。在增長和轉型均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降低融資成本無疑是緩釋多重壓力的重要抓手。

在程實看來,扶持民企政策的短期效果仍有待觀察,解決融資之“貴”更需長效機制。由於直接融資比重較低且信貸存在結構性錯配,中國民營企業對於非標融資的依賴程度明顯偏高。2017年以來,非標渠道受金融監管加強影響出現急劇收縮。在融資渠道受限的情況下,非標收緊進一步提高了民營企業其他渠道的真實融資成本。

2018年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六大舉措,其中強調要 “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等措施,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2019年一季度,隨著非標融資的進一步收縮,上浮貸款比例在短期下降之後重又上行,也凸顯了“穩民企”有賴於長效機制的建設。

化解民企融資之“貴”的宏觀政策關鍵在於樹立長遠預期,實質重於形式:第一,要壓低銀行的風險溢價,需大力推進完善民企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良性的信用擔保機制,避免“互聯”、“互保”等問題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降低融資成本;第二,借助資本市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契機,簡化審批流程,可以暢通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新經濟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第三,鼓勵金融創新,借助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相關金融產品,有助於為民營企業提供便捷、高效、低交易成本的金融服務。

“化解民企融資“貴”的關鍵在於建立長效扶持機制:以信用體系建設壓低風險溢價,借助資本市場開放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鼓勵科技創新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程實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