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政貨幣政策錯配正在得到糾偏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文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在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長期錯配。積極的財政政策越來越積極,但貨幣政策一直是緊的基調,至多是中性基調。這將導致執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國有企業佔用太多金融資源,而其他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同時國有企業杠杆率越來越高。

這不是現在才發生,而是在 2010 年退出經濟刺激計劃時就埋下了伏筆。 2012 年到 2017年之間,出現了“錢荒”、 高利貸風波以及“脫實向虛”等各種金融亂象,還出現了金融短期化、民營經濟離場論等,這些或多或少都與巨集觀經濟政策錯配密切相關。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現在。

央行行長易綱 11 月 6 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慮不周、缺乏協調、執行偏離,強監管政 策效應疊加,導致了一定的信用緊縮,加大了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易綱的這段 話是否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考慮不周、缺乏協調”的問題?從最近一段時間看,貨幣政策正在走向“配合積極財政政策”的方向。貨幣政策配合積極 財政政策的做法可以支持民營經濟,在積極財政政策佔用的金融資源之外,更多為民營經濟補水。

這實際也是外界一直期待的。總量上,央行應當執行“中性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當然並不排斥在執行過程中刻意突出“定向”原則。看來,事態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一些人認為,金融 機構的順周期行為,風險偏好下降,有的金融機構惜貸斷貸,又會加劇企業的融資難度。其實,對金融機構的這種認知和觀點是不對的。對商業金融機構而言,風險控制機制決定它“晴天送傘、雨天收傘”。

因此,所謂“順周期”行為是必然的。 正因為金融機構“順周期”操作,所以當經濟下行時,需要金融貨幣當局加大“逆周期”操作力度,刺激商業金融機構 的風險偏好,平衡因商業金融機構收縮信貸而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年,中國貨幣政策“逆周期”操作力度嚴重不足,而內需扶持更多依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財政政策又多以基建投資方式呈現,這導致民營經濟信貸支持不足。

事實上,積極財政政策本就不應和 緊縮貨幣政策組合在一起。但有人提出,美國為什麽可以一邊加息縮表,一邊實 施積極財政政策?對此,應當明確兩點: 第一,美國積極財政政策體現為減稅,而不是大規模基建投資,給企業減稅的積極財政政策,本身並不佔用市場上的金融資源。第二,到目前為止,美國利率依然低於中性水準,所以美國加息、 縮表只是降低了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並非實施緊縮貨幣政策。

易綱有句話說得很好,“今後,在制定政策過程中,人民銀行將注重實地調研,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意見 ;對需穩妥實施的政策,采取先試點再推廣的方式 ;對利於長遠的規範措施,設定合理的過渡期,避免‘一刀切’,便於企業適應調整。”這實際也是外界一直以來的期待。

如何防止好政策產生相反作用?全方位的改革是需要的,注重體制改革更要重機制改革。過去,往往是機制上出現了技術性錯誤,導致改革效果事與願違。央行應按照“實體經濟為本”的客 觀要求,在金融機制上做出認真的梳理和調整,以最大的勇氣和魄力扭轉金融 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趨勢。

文字編輯:陳棟棟

新媒體編輯:劉屹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