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敬老師 給心臟補窟窿的神奇醫生:每一個病人就是一份考卷

先天性心臟病在中國出生缺陷疾病中排行第一,一直以來,人們想利用微創封堵的方法來補上心室間的這個窟窿,但都以失敗告終。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孔祥清和他的團隊,利用「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新器械新技術及其臨床應用」項目,填補了這一空白。這位傳奇科學家同時也是一名人民教師,他創建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40分鐘給心臟補窟窿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來自鎮江的張女士因為心臟房間隔缺損剛剛做完手術,以往這種心臟手術需要開胸,不僅對身體損傷大,術後恢復期也長。通過房間隔缺損封堵術,40分鐘之內就能完成,術後恢復兩三天就可以正常工作。

張女士告訴記者,手術做完第二天感覺就挺好,當天就下地了,第二天已經基本沒有問題。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孔祥清給記者解釋,把心臟缺的那塊找到,將大小位置確認好之後,通過導管送一個像水瓶塞子一樣的東西,把這個地方塞住就行,主要是解決這個問題。

孔祥清開始心臟手術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讀博士。機緣巧合,孔祥清獨自完成了一台成功的手術,讓老闆對他另眼相看,不僅給了他醫生身份,還稱他有「兩隻右手」。然而博士畢業後,他卻放棄一個月幾千馬克的高薪,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

回國後,孔祥清萌動了要自己發明創造的想法,大膽的設想,工程技術上不斷更新,幾年動物實驗中的摸索,一個精巧的封堵器終於誕生。這期間經過了10年,結束了只能開胸治療室間隔缺損的歷史。孔祥清稱,如果能發展一個新的技術,從新的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醫學的貢獻就更大。

孔祥清的這項發明走上世界的舞台,得益於2009年世界先心與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CSI)大會一場實況轉播,他的技術和器械讓國際心血管專家眼前一亮。如今,他的團隊發明的「給心臟補窟窿」的對稱型封堵器,已在68個國家地區推廣,確立了中國在室間隔缺損微創治療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孔祥清稱,從此以後,在全世界範圍內,只要是涉及這個內容,一旦有了爭論,他們就會找他。這個名字,外國人喊不清楚,外國人專門起了這個綽號,叫kingkong。

教師責任首先是傳道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孔祥清作為江蘇省人民醫院抗震救災醫療救援隊隊長,在無水、無電、無通訊、無補給的惡劣條件下,不到一周時間,救治了400多名傷病員。孔祥清稱,其實是心靈的洗滌,每個人去過之後就會知道什麼叫大愛,什麼叫無私。

從業30年來,孔祥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上課不拘泥於書本,掌握重點,多維度理解,是他獨特的教學方式。

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大學生王露陽告訴記者,用50個字把堂課的精髓概括出來,這樣能夠實現最大效率的學習。他會告訴大家一些實習方面的經驗,並希望大家能夠堅持自我,堅持本心,做一個最為自信的南醫人。孔老師無論是作為一名醫生,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作到了盡善盡美。

每一個病人都是一份考卷

孔祥清稱,一個病人就是一份考卷,所有的考試都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一個病人是一樣的。沒有哪個病人是按照你教科書生的,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必須要去融會貫通。

孔祥清帶領團隊指導開展臨床教育教學研究,推行臨床課程整合教學方法,牽頭創建校特色課程《早期臨床實踐》。團隊成員既是臨床一線骨乾,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書育人的使命。

在他的學生和團隊中,湧現出了一批品格高尚、立志報國的優秀人才。「江蘇最美醫生」、「感動南醫人物」,他自己也先後獲「江蘇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江蘇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8年,南京醫科大學孔祥清教授領銜的「心血管病診療技術與社會服務創新」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江蘇最美醫生」江蘇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生陳紅武稱,他們身上的品質,那些積極向上向前走的精神,也會讓大家一起往前學,他們這種精神簡單一點講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孔祥清稱,用知識解決問題,幫助到別人,心裡會比較愉快。做醫生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做老師要盡量讓學生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醫生。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黃迪 王健安 編輯/趙夢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