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票補成了集體作惡,電影市場該淨化了

9月12日傍晚,一則網絡上傳出的消息讓影迷們覺得“涼涼”,據稱,相關主管部門將發布新規,從10月1日起,停止一切線上票補行為,不管票補動作來自線上售票平台、影院自有管道、還是製片方,再用9.9元賣票的話,可能將觸動懲罰措施。

 

9月12日傍晚,一則網絡上傳出的消息讓影迷們覺得“涼涼”,據稱,相關主管部門將發布新規,從10月1日起,停止一切線上票補行為,不管票補動作來自線上售票平台、影院自有管道、還是製片方,再用9.9元賣票的話,可能將觸動懲罰措施。如果傳聞屬實,那麽讓影迷們受惠數年的票補,將徹底成為歷史,蝴蝶扇動翅膀之後還會有什麽呢?

  

1 一樁臨時促銷手段因何變成業界常態?

  

在購票APP出現之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票價一直很穩定,觀眾也接受了價格稍顯昂貴的票價,並且死心塌地地認為電影票價就是鐵板一塊,只可能存在會員卡這樣的小幅度優惠,不可能會有大幅度的打折行為。

  

票補的靈感或來自網上商城賣書與網約車的補貼大戰,當電影售票APP上線時,自然而然地便將先行者們的經驗拿了過來。已經習慣了享受網上消費折扣的用戶,對9.9元一張的電影票沒有任何拒絕理由,買不到9.9的票,19.9也行。

  

觀眾喜歡低價票,但對於究竟是誰在幕後當活雷鋒,卻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票補這一本來該是臨時行為的促銷手段,成為一種常態現象,是財大氣粗的資本在後台進行博弈所帶來的結果。也就是說,票補是一樁由資本引發的狂歡,如果不被主管部門強行叫停,票補是不會消停的,就像網約車一樣,除非有公司取得壟斷地位,不然的話,資本就會一直主導這場狂歡進行下去,直到競爭者聲嘶力竭暴斃而亡。

  

在票補最瘋狂的2015年,全年各方投入票補的資金達40億元,在2016年春節檔票補達到一個頂峰,僅這一檔期據統計票補總額就近10億元。一家互聯網企業為了扶持自己的售票APP佔據優勢地位,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投入了16億多進行票補,並且美其名曰“戰略性虧損”。

  

對於這樣的“戰略性虧損”,不但觀眾們歡迎,在一開始的時候,製片方與影院也都是持支持與配合的態度。票補狂歡之餘的確完成了它線上購票率達90%的歷史使命,實現了購票管道與平台的快速轉移,客觀上拉動了票房數字的強勢增長,為整個產業的擴張帶來過積極貢獻,但由於沒能及時收手,票補也終於被人磨成了雙刃劍,成為讓業界各方受傷的利器。

  

2 票補已不再是單方作弊,而成了集體作惡

  

如果票補只是資本層面的刀槍相見,那麽其他各方都會樂見其成,但在票補成為一劑不可或缺的補藥之後,也成為一劑讓所有人欲罷不能的毒藥。隨著票補大戰的深入,院線、製片方紛紛都被拉下水,由一開始的嘗試與狼共舞,變成了一旦旋轉開來就無法停止的陀螺。

  

在中後期,票補早已脫離了它的補貼性質,變成一把高懸在每一部電影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爛片依賴票補,在預售期間就能獲得上億票房,高預售數字又轉化成觀眾的高期待值,一旦電影公映,釋放出來的消費欲望,會把一部部爛片推上票房排行榜高位。當製片方掌握了這個快速生產、快速變現的規律之後,便取代了資本,成為積極參與票補的第二股強大力量。

  

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好電影贏得高票房合情合理,但在票補形成的巨大漩渦下,一旦好電影沒有發力在票補上,則很有可能被票補力度大的爛片淹沒,這樣的現實環境,嚴重挫傷了嚴肅創作者的積極性。票補的破壞性,也漸漸由對市場秩序的破壞,最終影響到對創作源頭的汙染。

  

無怪乎在票補最熱鬧的這幾年,也是國產電影整體品質呈下滑趨勢的幾年,雖偶有爆款出現,但體現在諸多電影產品身上的投機色彩,讓真正關心這個產業的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比如前段時間某影片被曝光的“刷票事件”——片方先進行票補降低票價,大量購買影票後進行退票,如此做法,只需要付出少量退票費,就既能提升票房數字,又能帶來熱賣效應,對於片方來說,這是一樁很劃算的買賣。但“刷票事件”也將票房的惡性競爭帶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在線購票平台與院線的默許甚至支持,是不可能出現的,由此可以看出,票補已經不再是單方作弊,而成了集體作惡。

  

在業內,票補爭論成為一個解不開的結。製片公司一方面公開抱怨參與票補降低了利潤,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參與其中,諸多公司老總看上去很分裂;因為票補,院線一下子憑空多了不少觀眾,院線經理樂見其成,但隨著在線購票平台話語權的強化,院線的話語權卻在降低,一些院線發現,一旦取消票補,不少影院將沒法生存;而對於被業界各方頻繁指責的在線購票平台來說,他們也有強大的推脫理由,觀眾的歡迎以及鏈條下遊環節的欲拒還迎,使得在線售票平台的負責人,依然能夠在各大電影論壇各方的輪番批評下,以強勢的態度回擊。

  

票補成了一場被禁忌的遊戲,而如若主管部門一聲令下,終將把這個結斬斷,各方可以去收拾殘局,舊的秩序不可能會複現了,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合理的、健康的競爭秩序,還需要一個試驗與磨合的過程。但有一點必須要確認,取消票補應做到令出必行,如果由明變暗,成為潛規則,則這幾年來因票補積下的隱疾,仍無被治愈的可能。

  

3 取消票補終將讓各方受益

  

取消票補帶來的負面影響肯定會存在的,一是短期內觀眾的觀影熱情將會降低,二是少數影院可能撐不過觀眾流失帶來的寒冬期倒閉,三是電影公司將會進入一段時間的迷茫與困惑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取消票補終將被證實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也是一個有利於中國電影以及電影市場健康長久發展的決定。

  

首先,取消票補迎合了業內普遍的呼聲,尤其會受到創作群體的歡迎。在今年4月於海南舉辦的一場業內高峰論壇上,多位知名導演集體對票補表達不滿,認為票補是“不正當競爭”,不僅影響到了小體量電影公司的生存,還把電影由“內容競爭”引向了“行銷競爭”。電影公司遭到了票補的綁架,繼而創作群體也遭到了票補的綁架,沒法踏實下來拍自己喜歡的作品類型。取消票補,最先被糾正的,當是當下已經嚴重跑偏的電影創作傾向。這幾年來,爛片已經讓觀眾對多數商業片的期待值大大下降,一個看不見的雷早已埋下,未來如果一旦出現新興的娛樂方式(比如圍繞VR、AR、MR技術成熟後衍生的虛擬娛樂工具),缺乏優質選手的電影市場,會快速流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觀眾群。

  

其次,一個正常的市場是不需要票補“補藥”的。據了解,好萊塢從來不存在票補概念,發行商與影院會針對不同檔期、不同時段公映的電影,在票價上有可控性的浮動,但最終目的還是指向“一分錢一分貨”,讓好電影被更多的人所看到。好萊塢在保證優質內容競爭力的同時,還十分著重於對電影周邊衍生品的開發,比如公園、電子遊戲、玩具等,用周邊產品帶來的龐大利潤,來保證電影業的內容創作核心地位。而獨具中國特色的票補,恰恰把大多數注意力吸引到了對虛假票房的營造上,丟失了完善整個產業鏈的內在動力。

  

對於觀眾來說,低票價會提升他們的觀影次數,帶來更多的娛樂機會,但有一個潛在的傷害是,觀眾觀影頻率的增多,也意味著觀看爛片的時候居多。隨著觀眾審美水準的不斷提高,看一部佳片要勝過看兩部爛片的觀念將會深入人心。至於“影迷的天要塌了”的說法,隻不過是一些觀眾情緒化的表達,一旦觀眾意識到,自己付出相對高一些的票錢能換回一部更高娛樂價值的好電影時,他們或許會覺得,取消票補所帶來的益處最終會反哺到影迷群體。

  

取消票補後的電影票價,將會根據不同地域呈現出不同的價格,一線城市上百元,四五線城市二三十元的價格格局將會被穩定下來。在強大的消費慣性趨勢下,觀眾群大面積流失的可能性很小,在度過幾個月的適應期之後,電影市場會恢復到它真實的樣子。

  

在過渡期當中,不排除影院會繼續采取其他方式來降低票價,比如會員卡優惠,但這樣的優惠,已經是影院針對不同經營狀況所做出的單獨決定,不會像票補那樣損害整個產業。這也意味著,觀眾仍然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消費水準的影院觀看電影,影迷的天,並不會真的塌下來,相反,這塊天,會變得更藍,空氣更清晰,更令人愉悅。

-END-

來自新京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