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用卡代償是個小市場?為何騰訊也在大舉殺入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洪偌馨

  這個原本被創業公司把持的小眾市場,為何突然入了巨頭的眼?信用卡代償這個看似性價比並不高的業務模式,還能帶出多大的商業太空?

  國慶長假前,主打信用卡代償產品的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和薩摩耶金融,一個在紐交所正式敲鍾,一個緊隨其後披露了招股書。如果再算上在港上市的維信金科,在信用卡代償這個細分市場中份額佔比前三的公司都在今年齊聚資本市場。

  對於一個尚在快速發展和調整的新興行業來說,新金融領域中得以成功上市的公司本就不多,而一個小眾的垂直領域竟能孵化出三家上市公司,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朋友跟我討論信用卡代償市場,但大部分人的結論基本上都是:太小眾、太垂直、太空有限.....這個結果並不難推演,根據現有的信用卡餘額和增速便可以推算個七七八八。

  但我看到的趨勢是,這個“天花板”並沒有阻礙企業們湧入這個領域的步伐,大家反而越來越積極。就連一直低調布局信用卡代償產品的一些行業巨頭和商業銀行也大有加碼力推的趨勢。

圖為馨金融小夥伴連續收到微樂分的推廣簡訊圖為馨金融小夥伴連續收到微樂分的推廣簡訊

  因為長期關注新金融領域,我對於行業的動向和微妙的變化一向比較敏感。

  這個原本被創業公司把持的小眾市場,為何突然入了巨頭的眼?信用卡代償這個看似性價比並不高的業務模式,還能帶出多大的商業太空?當然,我更好奇的是,垂直領域是否有可能避免被巨頭通吃的命運。

  1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馨金融就寫過一篇關於信用卡代償的稿件,那時,這個細分領域才剛剛露出苗頭。所謂信用卡代償,又稱餘額代償(balance transfer,簡稱BT),在歐美等信用卡滲透率較高的地區是個常見的伴生業務。

  即信用卡持卡人償還髮夾銀行的信用卡账單時,通過在第三方機構申請較低利率(低於信用卡账單分期利率)貸款的方式一次結清信用卡账單,再分期還款給金融機構的過程。

  其背後商業邏輯並不難理解,當用戶無法按時還款時,他們不僅要承擔透支利率(信用卡年化利率約18.25%),還要支付滯納金(通常為最低還款額未還部分的5%)。因為這部分費率高昂,瞄準這個細分需求的餘額代償業務便應運而生。

  只是,不知是時間上的巧合還是階段性的趨勢,就在這個國慶長假前後,信用卡代償這個小眾的產品突然在中國變得熱門起來,就連騰訊也開始加碼推廣自己的信用卡代償產品——微樂分。

  詢問了身邊的幾個小夥伴,大家都看到了微樂分的廣告或者受到推廣簡訊。而在此之前,這個已經上線了超過一年的產品幾乎沒有太大的存在感,我也鮮少聽到身邊的朋友提及。

  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跟騰訊的大部分產品一樣,微樂分也是實行白名單製,即隻對部分用戶開放,覆蓋面有限。目前,使用微樂分主要有兩個管道:

  1、受邀用戶可在“微信-我-錢包-信用卡還款-更多還款方式”中找到“分期還款”,點擊即可體驗產品(並未向所有用戶開放)。

  2、目前可以在微信上通過搜索及關注公眾號“微樂分”看到入口,點擊“進入微樂分”按鈕即可體驗產品。

  於2017年上線的微樂分是繼“微粒貸”之後騰訊推出的又一款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貸款產品,用於償還信用卡欠款,最高借款額度可達3萬元,隨借隨還,按日計息。

  事實上,除了騰訊之外,包括招行等商業銀行,招聯等消費金融公司也均在這一兩年上線了自己的信用卡代償產品。

2

  2

  其實在美國,信用卡代償業務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它主要由銀行、信用卡公司,以及後期如Lending Club等網絡借貸機構提供,是它們爭奪新客戶,或者對現有客戶進行資產管理的常用手段。

  其本質上是為消費者提供了資金的中短期流動性,消費者通過低利率的代償借款替換了高利率信用卡貸款餘額。這樣一來,既可以降低還款付息的壓力,又能提升消費能力。

  鑒於這樣的初衷,信用卡代償本身並不是一個高利潤的業務。相反,為了爭取信用卡用戶,理論上它們要提供比信用卡分期更低的利率,以及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以剛剛披露招股書的薩摩耶金服為例,其產品的加權平均年化費率在18.25%以下(IRR口徑),其中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加權平均年化費率分別為15.1%和15.5%,低於銀行自營信用卡分期費率。

  而根據微樂分的介紹,其日利率低至0.45%。但從我和身邊朋友的測評情況來看,基本日利率都在0.5%的水準,雖然很難達到產品宣傳的最優利率,但以萬5的費率測算,年化利率為18.25%,也與信用卡平均的分期利率相當。

  考慮到現在日漸高企的獲客成本,風控成本和資金成本,要單純依靠信用卡代償業務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並非易事,這也是不少大機構此前沒有大舉進入的重要原因。

  以銀行為例,原本就有信用卡分期,更加缺少推廣信用卡代償產品的動力。在便捷性上,銀行的信用卡代償產品基本以服務本行客戶和信用卡還款為主,不能跨機構還款,適用範圍就更窄了。

  據業內的朋友說,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曾力推一款可以跨機構還款的餘額代償產品,希望借此打開信用卡的獲客管道,但這一產品剛上線便迫於同業壓力而下架,阻力可見一斑。

  3

  說了難點和瓶頸,再回到開篇的問題,為什麽巨頭們連這個小眾市場也不肯放過?而它們的加速進場,是否會影響這個垂直領域的市場格局?

  其一,市場潛力大。雖然眼下信用卡代償的市場並不算大,但信用卡的髮夾量和餘額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對比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信用卡滲透率,中國市場的潛力確實不容小覷。尤其,最近一兩年,商業銀行們也鉚足了勁力推信用卡業務。

  央行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二季度,國內信用卡總髮夾量達到6.38億張,較上一年同期新增總計1.18億張,同比增長22.7%;人均持卡量從0.34張增長至0.46張,同比增長35.30%。

  而隨著各大銀行加快零售轉型,信用卡業務逐漸成為各家銀行零售發力的重點。中銀國際發布的報告顯示,工、農、交、建及幾大股份行環比年初信用卡規模平均增速為15%。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向零售業務傾斜,大力發展信用卡業務並不是一個短期策略,伴隨著信用卡行業的發展和生態的成熟,孕育的市場太空自然也會擴大不少。這一點從幾家已經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數據中已可見端倪。

  今年上半年,維信金科的信用卡餘額代償產品實現放貸總額61.4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利息收入5.75億元;同期,小贏科技的同類產品“小贏卡貸”放貸總額達到138.34億元,超過該業務2017年全年交易額。

  其二,邊際效益大。在國內信用卡滲透率不高的情況下,信用卡發放的準入門檻並不低。所以,就目前來看,國內信用卡人群體還算相對優質。考慮到新金融行業居高不下的獲客成本,這個業務也變相成為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獲客的手段。

  再加上,相對於本就低頻的金融交易行為,還款跟支付一樣,相對穩定且高頻,是一個積累數據的有效路徑。當然,有了客戶和數據,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足夠長的業務鏈條來承接,深度挖掘客戶價值,提升邊際效益。

  反過頭來看微樂分也是如此,儘管信用卡代償本身不是一個高利潤、大市場的業務,但騰訊還有很多借款、理財、保險等產品可提供給客戶,單一產品所帶來的效益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微樂分的運營主體是財付通小貸公司,考慮到小貸公司的資本金和杠杆率,這個產品的成長性有限,難以如微粒貸一樣爆發式增長。但畢竟佔據著中國最龐大的流量的入口,它若發力勢必讓該領域的市場格局生變。

  “我們也發現了這一轉變,正在密切關注和了解中。”一家以信用卡代償業務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負責人憂心忡忡地說到,對於勢單力薄的創業公司來說,巨頭任何微小的調整可能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影響。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