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鹹豐和恭親王兄弟為何反目?只因當媽的說錯了話

清鹹豐帝奕詝(音zhǔ)和恭親王奕訢,皆為宣宗道光帝所出之子。這兩兄弟之間,關係一度十分親密,但到後來兩人反目,鹹豐竟至對恭親王至死不願相見的地步,實為間接影響晚清數十年國運的一樁公案。下面為大家簡述故事發生的過程。

鹹豐為道光第四子,恭親王為道光第六子,兩人隻相差2歲,自幼便十分親近。《清史稿·諸王列傳》記載,恭親王小時候,“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製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是一起上學打鬧的好夥伴。

而且作為父親的道光皇帝,也有意於培養兩人的兄弟情,把二人所創的槍法命名為“棣華協力”,也包含了讓兄弟兩人齊心協力的深意。

兩兄弟從小感情好,除了年齡相仿和道光的有意引導外,也和二人由同一個母親撫養長大有關。實際上,鹹豐和恭親王是同父異母兄弟,鹹豐的母親是道光的繼嫡後孝全成皇后。

《清宮詞》記載:“蕙質蘭心並世無,垂髫曾記住姑蘇。譜成六合約春字,絕勝璿璣織錦圖。”孝全成皇后品格高尚,與道光帝感情深厚,但不知因何故暴崩於宮中,對道光和鹹豐二人而言都是一場悲劇。孝全成皇后去世時,鹹豐只有10歲,道光將他托付給靜妃撫養,而靜妃正是恭親王的生母。

在同一個母親的撫養下,兩兄弟朝夕相處,又少年心性,自然比之其他兄弟要更親密無間。然而,靜妃既是培養兄弟感情的關鍵人物,後來卻也成為了兄弟決裂的導火索。

總的來說,靜妃並不是那種后宮中喜歡爭風吃醋,挑撥是非的女人。對並非自己親生的鹹豐,她也盡到母親的職責將他撫養成人。但在靜妃的心目中,卻一直有個心結,那就是希望自己成為大清的皇后。

靜妃有這種想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在孝全成皇后去世後,道光將靜妃晉封為皇貴妃,實際上擔起了皇后管理后宮的職責,只是道光生前為了紀念孝全成皇后,不願再冊封靜妃為皇后。

好不容易熬到道光去世,鹹豐作為繼承人登上了皇位。靜妃最初心想,雖然鹹豐不是自己所生,但起碼把他撫育成人,完全可以盡孝冊封自己為太后。誰知鹹豐也以清朝開國以來沒有封養母為太后為由,隻尊靜妃為皇太妃。雖然鹹豐實際上將靜太妃當作太后來奉養,但沒有正式的身份,使得靜太妃始終對此耿耿於懷。

一方面親生兒子在皇位爭奪鬥爭中失利,另一方面新帝鹹豐又不願冊封自己為太后,加之鹹豐登基後政務繁忙,與靜太妃的交流溝通越來越少,最終導致母子之間漸漸產生了隔閡。

據晚清名士王闓運《祺祥故事》記載,有一次靜太妃生病,恭親王每天都到宮裡去看望她。有一天恭親王探望離開後,鹹豐皇帝親自到靜太妃處問安。當時太妃正在休息,鹹豐怕吵醒太妃,便命下人不要通報。靜太妃在床上向內而臥,看到床前人影,以為是恭親王還沒走,就對他說了句:“汝何尚在此?我所有盡與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

等靜太妃發現自己認錯了人,話已出口無法收回,搞得和鹹豐兩人之間非常尷尬。聽到這句話後的鹹豐不得不多想,自己把靜太妃當親生母親對待,但她和恭親王兩母子卻始終拿自己當外人,對他們的懷疑越來越深。

到後來靜太妃去世,恭親王誤會鹹豐意思,自作主張將靜太妃封為太后,更加觸怒了鹹豐皇帝,也讓兄弟從此走上了決裂的道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