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恭親王算一筆收入账:他一年能拿多少錢?

恭親王奕訢,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累計當了29年領班軍機大臣,當了27年領班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掌控權力中樞,權傾朝野。

今天我們來給恭親王算一筆收入账,看看他一年能拿多少錢。

恭親王的收入,大致可以分成三塊。一是俸祿,二是上面的打賞,三是下屬和地方督撫的孝敬。

先看俸祿。

清朝立國以來,就廢棄了明朝給王爺封地的做法。所有的王爺,都只有封號,而無封地。他們全都居住在京城裡,不允許輕易離開。為了讓王爺們養活自己和一大家人,朝廷給予了相對比較豐厚的俸祿。

清朝宗室爵位中,親王的等級最高,俸祿也最高,他們的俸祿是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郡王其次,他們的俸祿是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然後是貝勒,他們的俸祿是俸銀2500兩、祿米2500斛。接著是貝子,他們的俸祿是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

顯而易見,恭親王作為親王,每年能拿到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一年1萬兩銀子,看起來似乎並不多,其實這是一筆巨款。當時,清朝一品文官的年俸為180兩銀子,九品文官的年俸為 33兩銀子。這意味著,恭親王的年俸,約相當於55個一品文官和303個九品文官。

再看上面的打賞。這裡的上面,指的是鹹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對恭親王打賞。恭親王身處權力中樞,與皇帝、太后們朝夕相處,有很多獲得打賞的機會。

1861年,恭親王協助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扳倒了以肅順為代表的顧命八大臣,掌握了朝政大權。慈禧太后為了籠絡恭親王,任命他為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領班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此外,還給了許多恩典,其中就有“親王雙俸”。

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義頒發上諭:

“我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該王辭謝倍力,聲淚俱下。兩宮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從所請,將世襲親王罔替之旨暫從緩議,俟朕親政之年,再行辦理。恭親王奕訢著先賞食親王雙俸,以示優禮。”

由於恭親王堅決辭謝“世襲罔替”恩典,慈禧太后就只好先給予“親王雙俸”待遇。所謂“親王雙俸”,簡單地說就是拿雙份俸祿。恭親王的俸祿從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變成了俸銀2萬兩、祿米2萬斛。

當然,這種打賞是不固定的。如果皇帝、太后們不高興了,隨時可能收回去。

1884年,慈禧太后借口恭親王在中法戰爭中“委靡因循”,免去了他一切職務,“親王雙俸”待遇也收了回去。直到1886年,才奉慈禧太后的懿旨,賞還“親王雙俸”。

最後是下屬和地方督撫的孝敬。

晚清時期,官場盛行“陋規”,即收受禮金。冬天要送“炭敬”,夏天要送“冰敬”,過年要送“年敬”,地方官員出京要送“別敬”,官員“三節兩壽”要送“喜敬”,送給官員眷屬的叫“妝敬”,送給官員公子的叫“文敬”,送給門房或仆人的叫“門敬”……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恭親王地位尊貴,一般人想給他送錢,也是找不到孝敬的門道。只有曾國藩、李鴻章這種級別的封疆大吏,才有資格給他送錢。

李鴻章每次回到京城,都要給恭親王送一份厚禮。一次,李鴻章走了之後,恭親王打開桌子上留下的信封,裡面是一張4萬兩銀票。

一出手就是4萬兩銀票,這就叫大手筆。

【參考資料:《石屋余沈》《清史稿》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