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拉松比賽中 我們到底應該采取什麽配速策略?

資料圖。資料圖。

  在馬拉松比賽中,要采取哪種配速策略

  是每個追求成績的跑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簡言之,就是在確定成績目標之後,你打算前面跑慢一點還是快一點,或者用相同的配速跑完全程?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當因人而異;可以將跑者區分為職業選手和業餘高手以及普通跑者這兩大類群體,分別展開探討。

  第一類是職業選手和業餘高手,他們的能力更強且平時訓練量大,所以對比賽全程更具掌控力。

  破2團隊的棘手難題

  據一年前受邀見證“破2”(Breaking2)試驗的美國專欄作者哈欽森(Alex Hutchinson)介紹,“破2”團隊當時也面臨著配速策略這一難題:

  到底是應該用1:59:59的平均配速——每公里2分50秒跑完全程?

  還是前面稍快一點,為後程可能的掉速攢點余糧?

  抑或是盡可能長地hold住加速衝動,等到最後再借助終點越來越近的興奮勁全力總攻?

  後兩者的術語,分別叫正分割(positive splits)負分割(negative splits)

  直到試驗前幾個月,科研團隊對於究竟要采取哪種策略仍然舉棋不定,因為他們想讓三名挑戰2小時大關的主將,都跑得自在、自信。而這三位的想法偏巧互不相同:一個想要正分割,一個想要副分割,第三個想要全程勻速!

  該如何是好呢?還是從歷史經驗中尋找答案吧。

  不久前,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體育科學期刊》發表一篇論文,深入剖析最近15個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分段用時。這些世界紀錄從1967年澳大利亞名將克雷頓(Derek Clayton)在福岡跑的2:09:36,到肯亞人基梅托2014年在柏林創造的2:02:57。

  論文作者將這15個破紀錄成績,都拆分成9個部分加以審視:8個5公里分段,外加最後的2.195公里收官賽段。總體而言,破紀錄者的後半用時比前半稍快一丁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似乎證明了全程勻速策略效果最好。

  不過,如果將這些紀錄以1988年為界,劃分成“古典”(classic)和“當代”(contemporaneous)兩組,你就會發現它們的特徵恰恰相反:

  古典組起步快,但大約在25公里過後逐漸掉速,最後2.195公里衝刺再次提速,不過仍比全程的平均速度慢。當代組,前面跑得比全程平均速度慢,25公里過後才加速。

  兩組的跑法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古典組紀錄均為歐洲裔選手創造:澳大利亞兩人三次,威爾士和葡萄牙各一人。而當代組多為非洲選手創造:肯亞四人,埃塞俄比亞兩人三次,摩洛哥裔一人兩次,巴西一人。

  兩者間的區別,據先前的研究顯示,肯亞精英跑者相比歐洲裔同行,更能在累人的練習中維持大腦供氧水準,也許後者與馬拉松後程加速能力有關

  近幾年還出現一種新趨勢:破紀錄者的配速變動幅度趨於縮窄,最好的例子就是基梅托創造當今世界紀錄2:02:57時的跑法。於是,報告作者提出,比賽全程速度變化很小的配速策略,也許將是未來趨勢

  這也是破2團隊的最後決定,即指令兔子團隊按2小時的平均配速2分50秒/公里領跑,並維持盡可能長的時間。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基普喬格以2:00:25完成試驗,與2小時目標失之交臂。

  日本第一高手實戰策略

  通過前文,我們對非洲裔和歐洲裔高手的跑法特點已經有所了解。

  那麽,亞洲選手又該采取何種策略呢?為此,筆者對當今日本和中國兩大高手的跑法作了比較。

  先說結論:亞洲選手似乎更接近歐洲裔,後程加速能力不如東非同行,難以實施負分割式策略。不過,他們的最好成績,都是在雖然屬於正分割,但全程基本勻速的情況下跑出來的。

  今年2月東京馬拉松,日本半馬紀錄保持者設樂悠太以2:06:11奪得亞軍兼日本第一,打破了2002年高岡壽成在芝加哥創造的保持16年的亞洲紀錄。

  賽後筆者特意製作圖表,對設樂迄今跑過的三場全馬,與高岡的2002芝馬展開橫向對比。

  從下表可以看出,2002年芝馬前35公里,高岡跑得相當勻速,每個5K的平均配速都控制在3分以內。直到第8個5K,他才掉出3分(3:06),最後2.195K繼續降速至3:11。

  2017年東京馬拉松,是設樂悠太的馬拉松首秀。雖然才第一次跑全馬,這位初哥居然膽大包天,飆出世界紀錄配速——頭3個5K,有兩個的平均配速達到2:54!

  第4個5K他開始掉速,但前半程仍隻用1:01:55,直到25K仍比15年前的高岡快14秒。此後他兵敗如山倒,每5K均速節節下滑:3:03,3:06,3:09,3:20。最後2.2公里更是只剩3:28——典型的跑崩跡象,後半比前半慢5分37秒。

  去年9月柏林馬拉松,設樂學乖了些,前半程不再太過激進,用時1:02:57;後半1:06:06,比前半慢3分09秒。完賽時間也比東馬快24秒。

  今年東馬,設樂繼續改進戰術,跑得更加穩健。

  除第1個5K外,他前40公里的累計用時都比高岡慢,破紀錄並無十足把握。這次他幾乎沒怎麽掉速,5K均速從2:58、2:59、3:00,最慢也有3:02。雖然還是前半更快,但後半程隻慢45秒鐘——基本保持勻速

  正是因為35K過後掉速比高岡少,直到最後2.2公里,他才一點點地追上並最終超越前紀錄,將它縮短5秒鐘。

  再看當今中國馬拉松第一高手董國建,在2016年重慶馬拉松暨裡約奧運會選拔賽上創下的近10年中國最好成績2:11:42。

  重馬沒有設半程計時點,不過這位雲南名將賽後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表示:“我前半程65分多,後半程因為他們邀請的國外選手水準也不是很高,沒人帶,所以就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節奏不是很好。如果後半程節奏好的話,我想成績應該還會好一點,因為我那天感覺狀態挺好的。”

  如此看來,他也是全程基本勻速,後半隻比前半慢1分鐘左右。

  至於第二類普通跑者,絕大多數都很難做到全程勻速,能夠做到負分割的更是有如鳳毛麟角。原因是,平時跑量相對有限,長距離拉得較短較少,所以半程到30公里過後容易掉速,甚至能夠堅持隻跑不走,已經都很不容易。

  所以,對咱們凡夫俗子來說,既然“掉速總是難免的”,那還是乖乖地跑正分割吧。需要注意的是,前面切忌跑太快,否則到後面一定會跑崩

  另外,你可以通過在備戰期間多拉長距離,特別是32公里以上的,好讓身體對比賽的艱巨性有所準備,減少後半程掉速程度。

  (咪咕善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