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詳細介紹什麼是「腫瘤性腰腿痛」,不看肯定後悔

有些腰腿痛是由下胸椎、腰椎、骨盆及臀部軟組織原發或轉移性腫瘤所致,並可以是惡性腫瘤的首要癥狀。臨床上為了把這類腰腿痛與一般的腰腿痛相區別,稱之為惡性腰腿痛。惡性腰腿痛不同於一般性腰腿痛之處,有以下三點:①疼痛特點,惡性腰腿痛常是難以忍受的電擊樣或燒灼樣疼痛,立位、坐側都痛,臥床位亦無明顯緩解,嚴重影響睡眠,需用強鎮痛葯才能緩解,這種難以解釋的劇痛是一般腰腿痛所少見的。②伴隨癥狀。除腰腿痛外,還伴有不同程度原發癌癥狀。如直腸癌有黏液血便,肺癌有咳嗽、咯血、胸痛、肝癌有腹脹、腹痛、納獃等表現,血液系惡性腫瘤有高熱、貧血、出血等癥狀。③病程進展快。癥狀、體征和X線片在短期內即可有較大的變化。如有的病人開始時僅是腰腿痛,逐漸出現一側下肢無力、跛行,繼之發生截癱。腰椎X線片起初僅為小片蟲蝕樣改變,數周後破壞區明顯擴大。

腫瘤性腰腿痛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由於它並不多見,加上多數人不願往這方面去考慮,常使人們喪失警惕。其實有一些腫痛,一開始就長在脊椎裡,另一些則由別的部位的其他腫瘤轉移而來。前者稱「原發性脊椎腫瘤」,後者稱「轉移性脊椎腫瘤」。這些腫瘤都有很強的隱蔽性。由於脊椎本身沒有感覺神經,腫瘤開始長的時候,總是悄悄地進行,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直長至骨頭被破壞到一定程度,相鄰的椎骨受到侵蝕,擠壓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時,才產生明顯的、讓人覺得非同尋常的腰腿痛。而此時上醫院檢查治療,往往為時已晚。常見的原發性腫瘤有骨血管瘤,骨巨細胞瘤,骨髓瘤和脊索瘤等。

骨血管瘤多發生於青少年。好發部位為脊椎骨和顱骨,少數在四肢骨。起病緩慢,疼痛輕微。脊椎血管瘤可使脊往,特別是腰骶關節活動受限;患椎有壓痛,或有脊柱後凸、側彎畸形;嚴重者可合併病理性骨折,出現壓迫脊髓或神經根癥狀。X線片表現為局限性骨質破壞。治療以放療為主,療效較好。脊椎血管瘤並發截癱時,可先做放療,無效時可行刮除術、切除術或椎板切除減壓術。

脊椎骨的骨巨細胞瘤較常見,而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最多見。骨巨細胞潛是一種潛在的惡性腫瘤,也稱「破骨細胞瘤」,破壞性強,常有複發、惡變或轉移的傾向。有的開始即為惡性,應提高警惕。患者多為30歲上下的年輕人。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壓痛、腫脹和功能障礙。常合併病理性骨折,有時可出現脊椎或脊神經根壓迫癥狀。X線表現為椎骨的溶骨性破壞,可波及整個椎體。治療以手術為主,最好在腫瘤早期範圍較小時行刮除植骨術。放療對脊椎巨細胞瘤療效較好,也用於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也較常見,是骨髓內漿細胞惡性增生所造成的惡性腫瘤。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好發部位為脊椎骨、肋骨、骨盆骨和顱骨。早期癥狀為局部疼痛,逐漸加重。後期出現全身乏力、貧血和惡病質等;脊椎骨可發生病理性骨折、脊柱畸形,嚴重者出現脊髓或神經根壓迫癥狀,以至截癱。腎功能損害明顯。骨髓象可見大量漿細胞。X線表現為溶骨性破壞。本病一般採用綜合治療,如支持療法、化療和局部放療等。但目前尚無根治法。必要時手術。

脊索瘤好發於骶尾椎和顱底的蝶枕部。由殘留或異位的胚胎脊索產生,是一種生長緩慢的低度惡性腫瘤,局部破壞性大,手術後極易複發,但很少發生轉移。臨床上較少見,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早期癥狀為局部疼痛,脊柱活動受限,馬尾、脊神經根或直腸、膀胱出現壓迫癥狀;腫瘤穿破脊椎後形成軟組織腫塊,直腸指檢可發現骶骨前方腫塊。X線片表現為骶骨溶骨性破壞,常見軟組織腫塊陰影。本病治療以手術為主。第3骶椎以下的脊索瘤以行截除術為宜,其他部位脊索瘤可行刮除術。放療僅用於術後或不適於手術者,不太敏感。由於骶椎脊索瘤毗鄰馬尾神經,手術很難徹底。刮除術後易複發。但很少發生肺、淋巴或其他器官轉移。

轉移性脊椎瘤常來自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腎癌、宮頸癌.攝護腺癌和直腸癌等。這些癌有的早就發現骨轉移,多位於腰椎,首先出現腰背部疼痛和放射性神經痛,常被誤認為腰肌勞損或腰椎間盤突出症。本病早期不易被發現,一旦確診往往是病變的中晚期。因此,若發現無外傷史的持續性腰腿痛,並呈進行性加重者,應立即上醫院檢查,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總之,惡性腰腿痛的預後多屬不良,若為轉移癌所致,預後更差;若為原發癌症所致,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因此,凡腰腿痛癥狀較重,且經一股治療無效者,都應做詳細檢查,特別是X線檢查,有條件時應做放大及斷層攝片,並搜尋身體其他部位有否腫瘤,不可掉以輕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