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入秋後中老年人要謹防中風,4件事情要留意!別讓高血「纏」上你

入秋了,是中老年人患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謹防腦中風。入秋了,要注意以下3點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風險:


1、早晚要養生水

血液黏稠度升高是導致腦中風患病的因素之一。人們經過7~8個小時的睡眠、排尿變少,體內的水分也會大量的缺乏,此時的血液沒有了水分的稀釋,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所以晚上睡覺前以及早起後,都要喝約200毫升的白開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入秋後為了防秋燥,每天需要另外補充1000毫升的水,尤其要做到「不渴時也要喝水」,如果能堅持每天喝適量的水,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

2、入秋後要滋陰潤燥,防口乾舌燥、便秘等症
我們在夏天時容易出汗過多,汗液損耗較大,入秋後體內各組織會感覺缺水,表現癥狀為:口乾舌燥、長口瘡、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心情煩悶等,這是我們百姓常說的「秋燥」。


滋陰潤燥的小食療方
百合200g,蜂蜜適量。新鮮的百合加蜂蜜隔水蒸軟,時時含一片緩慢吞咽。百合入肺,可以補肺熱,對肺臟熱,煩悶咳嗽有效;而蜂蜜含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對血壓疾病、神經衰弱、肺病等,有一定的療效。除此外,防秋燥還可以食用蓮藕、梨、山楂、柚子等,有收斂、補肺的功效。
用山楂50g+紅棗50g+陳皮15g+適量的白糖/冰糖+1000毫升的飲用水,煎煮半個小時,去渣,調入冰糖/白糖即可飲用。早晚各飲用150毫升。對於消化不良的人群有療效,還能降血壓。

3、「多事之秋」要慎食用生薑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天過去了,入秋後,空氣中就缺少水分。為了要適應秋天乾燥的特點,要經常給自己的身體「補液」,而生薑本來就有發汗的作用,屬於熱性食物,事後很容易上火,燥氣一發,容易傷肺,加劇人體失去水分,變得尤為乾燥,可能會導致失眠加重。古書就有記載「一年四季,秋天不吃薑;一天24小時,晚上不吃薑」。

除了以上的一些注意事項,還有早晚散散步,散步有利於身體的代謝。長期散步、走步(6000步)有利於降血壓、降血糖,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的作用。另外初秋季節,早晚溫差較大,要適度的添減衣物,尤其中老年人夜間防止受涼,還需要及時觀測血壓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