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爸媽老是喊這裡痛、那裡痛,卻不願意就醫,當心抑鬱症

抑鬱症的典型癥狀是對一切都變得悲觀,連帶地失去為未來奮鬥的慾望和動力。由於睡眠節奏紊亂,會變得淺眠或失眠,導致身心都痛苦煎熬。此外,情緒不斷在沮喪與振奮之間互動轉換也是抑鬱症的特徵,特別是中午以前狀況容易變差,這也是年輕或中壯年患者常見的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抑鬱症經常會出現上述之外的非典型癥狀——以下這些情況,乍看並非是明顯的抑鬱症癥狀,希望大家也能記得並留意。

1. 焦躁不安、靜不下來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患抑鬱症的人會出現好辯、煩躁的狀態。因為焦慮不安的感覺太過強烈,於是變得坐立難安、只要靜下來就會擔心焦慮,這在專業上稱為精神運動性興奮(psychomotor excitement)。

有時候,因身體疾病住院的患者若變得狀態不穩定或情況不太對,醫生在接到通知而前往看診時,仔細檢查後往往會發現是抑鬱症。此時只要給予抗抑鬱藥物,就能讓患者平靜下來。或許有人會認為,讓一個處於亢奮狀態的人服用抗抑鬱藥物,不就等於是火上加油嗎?但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在焦慮煩躁時服用抗抑鬱藥物,會緩解亢奮的情緒。

2. 心悸、呼吸急促、失眠、食欲不振

老年抑鬱症還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等自律神經系統的癥狀,其中最常見的是失眠及食欲不振。抑鬱型失眠與一般失眠有頗多差異,因此精神科醫生經常可以從患者訴說自己睡不著的抱怨裡,發現隱藏於其中的抑鬱症。

一般的失眠是不易入睡,像是到半夜2點、3點、4點還睡不著,一旦睡著了,又是到早上10點、11點都起不來(當然就來不及上班了),這是最常見的狀況。相對於此,抑鬱型失眠者的入睡障礙不太明顯,雖然也有人難以入睡,但主要的特點是即使睡著了,也會在清晨4、5點左右醒來、或是整晚睡眠斷斷續續。

或許大家已經發現,當人上了年紀,這種失眠的癥狀自然就會出現。人們常說老人家都起得早,所以單單只根據睡眠障礙,很難判斷是常見的老年失眠或老年抑鬱症,這時就需要與先前的睡眠狀態比較,或是從食欲不振等其他癥狀來評估確認。

3. 傍晚開始出現異狀

一般情況下,抑鬱症的特徵是中午之前狀況不佳,下午過後較為好轉,但抑鬱症老人則大多從傍晚開始出現整晚不適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日落綜合征;當老人家一到傍晚就無法平靜或行為異常,必須謹慎留意。只不過這也是老年癡呆常見的癥狀之一,所以很難區別。

4. 不切實際的妄想

一旦年歲增長,或多或少都會變得固執,經常堅持非黑即白的言論,或是對一件事太過執著,不肯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是額葉老化所導致的現象,有的人早在40歲左右就開始退化。儘管如此,如果這樣的態度裡還包含了不切實際的妄想,就要慎重考慮是否患抑鬱症的可能性。例如先前提過的被害妄想,就會固執地深信別人都討厭我或是只有我被排擠。

疑病妄想、有罪妄想、貧困妄想被稱為抑鬱症的三大妄想,或許大家也曾在自己或周遭的家人、朋友身上見過類似的情況。

疑病妄想是指明明沒有生病,卻一直覺得自己病了,像是深信自己一定對某些東西過敏、身體有奇怪的氣味等,更極端的例子還有認定自己患癌了、得到不治之症,或是馬上就要死了。

有罪妄想是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己,覺得自己做了無可挽回的事、給職場及家人添麻煩,即使安撫他沒有人覺得你添麻煩,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一旦癥狀加重,就會陷入周遭所有的壞事全都是自己造成的妄想,甚至覺得自己必須受到懲罰。

貧困妄想則是執著於金錢的不安,莫名覺得自己根本沒有錢(即使有一定的儲蓄)、往後會變得越來越窮,工作會陷入困境,最後流落街頭、一想到用錢就害怕。

5. 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

或許會讓人意外,但老年抑鬱症患者經常會抱怨有腰痛、心悸或鬧胃病等身體不適的癥狀,這在專業上稱為身體化疾患。患者會積極地四處就醫,因此往往不會被認為是抑鬱症。如果一經確診,適當用藥就能大幅改善,就不需太過擔心;但如果檢查身體後沒發現任何異常,不妨就試著服用抗抑鬱藥物。

6. 記憶力衰退

老年抑鬱症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患者開始對一切失去興趣,注意力也變得散漫。年輕的抑鬱症患者很少出現記憶障礙,因此這也是老年患者常被周遭的人誤解為老年癡呆的主因。

如果老人家同時出現了以上這些癥狀,就要注意可能是患了抑鬱症,最好儘快就醫。

老年抑鬱症的徵兆容易被視為上了年紀本來就會這樣,這也沒辦法,覺得理所當然而遭到忽視;此外,老年抑鬱症在記憶障礙及意欲低下、失去活力方面的癥狀特別明顯,因此很容易被歸類到老年癡呆症的範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