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自以為是的紈絝子弟:不聽指揮胡亂行動,終葬身定川寨

都說幸福的人生大多相似,而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三川口、好水川之戰宋軍都以失敗告終,失敗的理由各不相同。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李元昊發動對宋朝的第三場戰爭,史稱定川寨之戰。

三川口戰敗主要因為范雍的錯誤判斷,而好水川之戰敗在任福的貪功冒進。可想而知,定川寨之戰同樣是失敗收場,而導致這一切的是一名官二代,他名叫葛懷敏。西夏李元昊進攻方向是鎮戎軍,宋廷得知此事也大為震驚,慌忙安排防務,只不過他們再次用錯了人。

幾十年的和平,讓仁宗朝廷上下再也難以找到一個會打仗的將領,這次戰爭的重要指揮權,落到了紈絝子弟葛懷敏的手中。當時葛懷敏的被命為“涇原路兼招討、經略、安撫副使”,葛懷敏的父親為太尉葛霸,而且他還是大將王德用的妹夫。

單憑這些關係,葛懷敏在京城就可以橫著走了,所以就算到了邊防軍,葛懷敏依舊我行我素,也無人敢管。得知李元昊來襲,渭州知州王延命葛懷敏前去迎敵,並一再告知要小心謹慎,切勿孤軍深入。

葛懷敏對此告誡當然不上心,這大概都是紈絝子弟的通病。宋軍到達瓦亭寨,葛懷敏命令周圍各將領向他集結,史料記載“與知鎮戎軍曹英及涇原路都監李知和王保王文、鎮戎軍都監李嶽、西路都巡檢使趙璘等會兵。”集結完畢宋軍兵力大概7萬,跟西夏的10萬部隊有了一戰之力。

范仲淹曾評價葛懷敏“言其猾懦不知兵”,這足以說明這次戰役必定失敗。果不其然,敵軍還不知道在哪裡,葛懷敏命令兵分四路去迎敵,雖說雙方實力相仿,但此時分兵則是大忌。

貪功心切的葛懷敏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依舊沒有找到西夏部隊的影子,突然情報傳來,在定川寨發現敵軍,於是乎大軍馬上開赴定川寨。李元昊可謂軍事鬼才,每次戰役必定以耍詐開始,耍詐結束,很少和敵人正面衝突,大多依靠伏擊和陷阱取勝。

這次還是老套路,宋軍一開進定川寨,西夏騎兵蜂擁而至,宋軍落入敵人陷阱,西夏騎兵把定川寨死死圍住,且還斷了城中的水源,這下宋軍成了甕中之鱉,李元昊的計策再次成功實施。定川寨之戰,宋軍傷亡9000餘人,葛懷敏、曹英、趙珣等16位將領全部戰死,宋軍大敗。

明明實力相差不多,一手好牌讓葛懷敏給打廢了,宋軍開始進入了敗仗的怪圈,幾乎是一打就敗,一敗到底。葛懷敏對此戰負有重大責任,這無可厚非,但其他人就沒有責任了嗎?從宋朝開國,就開始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死循環,軍隊戰鬥力差大多從此而來。

其次禁軍長時間不參戰,京城成了養老院,養的都是一群老爺兵,想讓這些兵打勝仗,也很困難。最核心問題,那就是用人失誤,朝廷兩府的大佬們研究多時,就只能派來個葛懷敏,可見此時的朝廷已經沒有什麽軍事人才了。

重文輕武,讓武將無法掌握大權,不論是韓琦、范仲淹、范雍、王延都是文官,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他們對於戰場的判斷大多要來自兵書戰策,這明顯都是一場場豪賭,賭注可是千萬士兵的性命。

在無奈之下,宋朝只能再次想辦法和談收場,國與國的博弈全靠實力說話,戰場打不贏,談判就落下風,這一次次的和談也讓宋朝的骨子裡透著那麽一點懦弱,弱國無外交,從這裡看得是多麽真切。

參考資料:《宋史·列傳第四十八》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