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疆域比北宋小得多的西夏,宋軍為什麽一敗再敗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國號大夏。從此宋夏的邦交破裂,狼子野心的李元昊,發動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宋夏戰爭。原本黨項部落作為宋朝的藩屬,在遼國和宋朝的夾縫中生存,隨著實力的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現狀,開始把目標瞄準宋朝。

宋夏戰爭主要有三次戰役,分別是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結局則是宋軍一敗再敗,最終雙方在1044年達成和解。堂堂天朝上國,面對區區黨項部落,宋軍為何屢戰屢敗?

圖1 三川口之戰又稱延州之戰,北宋與西夏之間的一次重大戰役。以宋敗夏勝收場。

一、常年不經歷戰爭,軍隊馳廢

1040年李元昊發動了第一場戰役,史稱三川口之戰。此時的宋軍距離上次戰爭多久了呢?澶州之戰發生在1004年,宋軍已經有30多年了沒有打仗了,和平時光對百姓來說無疑是幸福的。但和平時間的長短和軍隊的戰鬥力則成反比。

再說趙匡胤的統一戰爭,為何勢如破竹、無堅不摧,無論面對南唐、後蜀、南漢,都是所向披靡,因為這幫禁軍基本上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們原本可是郭威、柴榮手下的精英。

練兵是一回事,戰爭則是另外一回事,長時間的和平必然會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這也是為何宋軍屢戰屢敗的原因之一。

圖2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

二、李元昊狡詐多端,大多以詐降或伏擊取勝

黨項人在宋朝和遼國夾縫中生存,所以他必須卑躬屈膝,這也決定了其民族的性格。以李元昊為例,不論是對付吐蕃,還是北宋,他常用的套路就是詐降,待敵人放鬆警惕,他再以數倍兵力伏擊,取得勝利。

在三川口之戰前,李元昊為了奪取金明砦,就曾向延州知州范雍假意投降,再派士兵假裝百姓混入金明砦,裡應外合攻破金明砦。史料記載“元昊先遣人通款於雍,雍信之,不設備。一日,引兵數萬破金明砦,乘勝至城下。”

等范雍反應過來已經晚了,延州城已經被圍住,於是乎范雍馬上命令周邊部隊支援,李元昊圍點打援的招數發揮了作用,宋軍一萬餘人被包了餃子,宋軍幾乎全軍覆沒。李元昊的部隊有十萬之眾,雙方軍隊數量相差懸殊,這本就是一場無法取勝的戰役。

圖3 (上)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下)西夏地圖

公元1041年,李元昊再次率兵侵入宋境,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前去迎敵,行軍路上突然得知張家堡發現敵軍,遂改變行軍路線,西夏軍且戰且退,把宋軍引入了埋伏圈,等任福追到好水川,發現已經上當了,但為時已晚。

此時西夏軍早已等待多時,十萬騎兵蜂擁而來,面對數倍敵軍,宋軍再次大敗,死傷無數。拋開李元昊的人品問題,他的作戰指揮的確有獨到之處,每次宋軍都被耍得團團轉。面對如此狡猾的敵人,宋軍想要取勝實在是難上加難。

圖4 好水川之戰是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軍進攻宋涇原路,在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地區,擊敗宋軍的一次伏擊戰

四、北宋北方邊界線過長,兵力分散,無法快速集結部隊

北宋西北邊境分四路,分別是秦鳳路(今甘肅天水地區)、環慶路(今甘肅環縣地區)、涇原路(今甘肅涇川地區)、鄜延路(今延安地區)。此地是邊防要塞,其守衛的就是宋朝的西北邊境,對付的就是西夏敵軍。

邊界線過長,就不可能每個點屯重兵防守,所以兵力自然分散,加上宋朝的防守策略以築城為主,大小軍寨無數,這無疑再次分散了兵力。仁宗慶歷年間,在陝西四路,大概有327營,按照每營300-400人算,大致有10-12萬宋軍駐守。

這些部隊需要分散在不同地區,四路的平均兵力也就在3萬人左右,加上各個軍寨的分兵防守,人數更少,所以面對李元昊的進攻,很難快速集結起來。

圖5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趙匡胤

五、北宋國策決定武將無法掌權

在重文輕武的北宋國策面前,武將地位極其低下,這是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北宋吸取了五代時的教訓,所以對武將的限制很嚴。五代時期,大多將領和士兵很熟悉,且將領軍政大權一手抓,其優勢就是戰鬥力很強,缺點就是容易割據為王,成為反叛勢力。

趙匡胤千辛萬苦創立的大宋,當然不能再讓武將掌權,於是他設置了樞密院和三衙,樞密院就好比國防部,是國家最高軍事機關。三衙分別是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樞密院負責調配軍隊,三衙負責管理軍隊。樞密院有調兵權,卻無法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法調動軍隊。

這明顯為了防止武將造反,並且每次戰爭爆發,都需要中央任命合適的將領出征,於是乎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其制度的弱點就是軍隊的指揮、戰鬥都不會太協調,戰鬥力會受到影響。不僅是樞密院,且每次戰爭的最高統帥大多是文官,武將很難掌權。長時間的和平,加上制度的限制,讓宋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圖6 宋代官製簡表(元豐以前)

六、派去的文官大多沒有任何作戰經驗,胡亂指揮

三川口之戰宋軍準備不足,且指揮官還是糊塗的范雍。難道偌大的國家,連個會打仗的人都沒有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朝廷得照章辦事,就算派去的文官沒有作戰經驗,也得派文官去。所以范雍輕易就相信了李元昊的鬼話,丟了金明砦。

公元1042年,李元昊發兵兩路入侵宋境,此次戰爭的指揮官是涇原路經略安撫招討使王沿,這位同樣是個不懂軍事的文官。面對來勢洶洶的西夏騎兵,王沿卻派出了紈絝子弟葛懷敏,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當然了,葛懷敏的官職也是朝廷給的,可見朝廷真是無人可派了。在出征前,朝廷還賜予葛懷敏原本屬於曹瑋的甲胄,史料記載“既入對,以曹瑋嘗所被介胄賜之”,說明朝廷對葛懷敏還是給予厚望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葛懷敏不聽指揮,輕敵冒進,最後還是被李元昊擊敗。定川寨之戰宋軍損失慘重,包括葛懷敏在內的16位將領被殺,近萬名士兵失去了生命。

圖7 宋朝軍隊

史料記載“懷敏驅馬東南馳二百裡,至長城壕,路已斷,敵周圍之,遂與諸將皆遇害。余軍九千四百餘人,馬六百餘匹,為敵所斷。”這一次次的胡亂指揮並不是玩遊戲,這賭注可是成千上萬士兵的性命。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從三川口之戰的慘烈程度可以看出,宋軍士兵戰鬥力尚在,只不過統帥無能,讓很多人無辜喪命。

實力才是核心競爭力,看似強大的宋朝屢吃敗仗,看似弱小的黨項人卻能屢戰屢勝,國與國的博弈是要靠國力說話的,雖然最後雙方以和談結束,但宋廷同樣顏面盡失、威嚴掃地。

文:九魚亭

參考文獻:《宋史·列傳第四十八》、《宋史·列傳第四十七》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