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心!頭部搖晃、四肢亂顫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惹的禍」

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吳文可 胡靖祥

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記者跟隨科主任馬雲枝教授查房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類病人:他們頭晃、手搖、四肢亂顫,看似患上了以震顫為主要運動癥狀的帕金森病,但據馬雲枝教授介紹,這類病人往往最終被確診為一種名為「血管性帕金森病」的疾病。

血管性帕金森病與繼發性腦病密切相關

記者從馬雲枝教授和患者陳先生的溝通中了解到,陳先生出現肢體震顫是在一次腦出血後,被確診為血管性帕金森病,通過中醫辨證治療,震顫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馬雲枝教授表示,血管性帕金森病與原發性帕金森病的區別在於:第一,血管性帕金森病多繼發於腦梗塞、腦出血等腦血管病基礎上,大腦或脊髓創傷、一氧化碳中毒、藥物不良反應等;第二,臨床癥狀除了肢體震顫外,根據損傷部位的區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口眼歪斜、認知障礙;第三,影像學方面有助於鑒別。治療上原發性帕金森病以服用美多芭為主要治療措施,同時結合中醫藥辨證論治。血管性帕金森病往往對美多芭不敏感,適合在治療腦血管病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因血管性帕金森病中醫病機以「血瘀生風」「血虛生風」為主,故治療上採用「化瘀除風」「益氣除風」的方法,臨床多取得良好的療效。

與陳先生相比,患者段先生的震顫癥狀則更加明顯。兩個月前,段先生因車禍導致腰椎骨折,在當地醫院接受手術後,在返回病房的途中,段先生突然呼吸、心跳驟停,立即被送往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經搶救,段先生神志轉清、呼吸及心跳恢復,卻又出現了言語不清、四肢大幅度且不自主舞動現象。查頭顱MRI顯示,段先生右側額頂顳葉多發缺血灶,按腦梗塞治療,但療效欠佳。之後,段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輾轉省內各大醫院尋醫問葯,然而四肢震顫的癥狀並無明顯改善。

記者在門診上看到段先生時,他正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進診室。僅年過半百,段先生的頭髮已經全白,看起來比同齡人蒼老許多。馬雲枝教授在查體時發現他手足震顫,情緒激動時四肢搖動不能自製,查體極不合作。馬雲枝教授表示,像段先生這樣震顫如此嚴重的患者在門診上並不多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他術後呼吸、心跳驟停而導致腦部缺氧的經歷有關。

腦缺氧導致血管性帕金森病需「氣陰雙補、熄風定顫」

中醫理論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在馬雲枝教授看來,段先生因腦部缺氧導致大腦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傷,再加上長期臥床,導致久病氣虛、血虛生風、氣陰兩傷。在詳細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後,段先生最終被確診為脊髓外傷術後繼發性腦病、血管性帕金森病,中醫辨證為繼發性腦病虛風內動證,治療需氣陰雙補、熄風定顫,予以「柏子養心湯」加減治療,具體用藥如下:黃芪30克、麥冬15克、黨參15克、柏子仁30克、茯神20克、川芎20克、當歸15克、醋五味子6克、茯苓15克、珍珠母30克、天麻18克、鉤藤30克、羚羊角粉1克(沖服)。

配合使用熄風定顫丸和腦心通膠囊,祛風除顫,加強療效,減輕舞動癥狀。馬雲枝教授表示,由於段先生病情較重,需花費一段時間耐心調理。在此期間,家屬要為患者加強營養,患者自身也要正確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醫患攜手,有望達到更好的療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