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帕金森病情,緒管理不容忽視,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療效倍增

在了解了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的故事之後,記者發現,疾病確診後、病程開始進展之時,患病後的恐懼心理以及疾病帶來的種種不適讓患者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數據顯示,35%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癥狀,這對他們造成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了疾病本身。 □記者王嘉譯

70歲的王大爺因帕金森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

對於70歲的王大爺來說,帕金森病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5年前,王大爺逐漸出現左側肢體僵硬、行走時擺臂幅度變小等癥狀,一開始並未在意,直到左上肢開始止不住地震顫,肢體僵硬程度加重,起坐、轉側等動作變得緩慢,才引起了家人的重視。

前往當地醫院,王大爺被診斷為患上了腦血管疾病,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未見好轉。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大爺又來到鄭州某醫院接受診療。查頭顱磁共振提示為:腔隙性腦梗塞,按「帕金森病、腦梗塞」治療,並給予美多芭、森福羅治療。因治療效果不明顯,王大爺便自行把葯停了,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半年前,王大爺的病情已經進展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身體僵硬明顯加重,起坐等動作需協助才能完成;行走不穩,並反覆出現跌倒、不願與人交流等現象,穿衣、吃飯等日常生活均需家人幫助……

經人介紹,王大爺來到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找到了在治療帕金森病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全國名老中醫馬雲枝教授。馬教授詳細查體後發現病人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四肢肌肉僵硬、口角流涎、說話含混不清。另外,馬雲枝教授考慮,病人的病情進展較快,癥狀嚴重,且有明顯抑鬱癥狀,這其中或許還有其他原因。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使療效倍增

經了解,王大爺曾是一村之長,在村中有著較高的威望,是一個極為自信的人。患病後,由於疾病的折磨,加上多次治療療效較差,讓他情緒日漸低落,覺得自己已無葯可醫。

根據王大爺的癥狀,中醫診斷為顫證,辨證屬於肝腎不足、陰虛風動型,治療以「滋補肝腎,熄風定顫」為主,用獨活寄生東加減,具體藥物如下:

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黨參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g克、炒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川芎15克、炒白芍15克、柴胡20克、石菖蒲15克、製遠志12克、合歡皮10克。

王大爺因操勞過度,應酬較多,又有煙酒嗜好。長此以往,導致脾胃損傷、肝腎虧虛、腎精不足,腎水不能滋養肝木,故在獨活寄生湯補肝腎、強筋骨的基礎上加用合歡皮、川芎、柴胡疏肝理氣解鬱,加用石菖蒲、遠志、珍珠母,化痰、安神、定智。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病情逐漸好轉。

另外,馬雲枝教授鼓勵各位患者朋友,多與親朋溝通,多與外界環境接觸,藥物與心理療法相結合,方可使療效倍增。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