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伏「除病根」,吃三葉,喝三茶,按三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中伏,和頭伏、末伏不一樣,此時,「三伏養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是「除病根」的最佳時節!



中伏時節,氣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濕。


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


很多「病根兒」,都是中伏天落下的,所以,此時養生,十分重要!

中伏「除病根」,吃三葉,喝三茶,按三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中伏「除病根」,吃三葉


吃:薄荷葉——清涼又解暑


中伏,是三伏中,氣溫最高的時節,此時,適合吃點薄荷葉。


薄荷葉,味辛,性涼,歸肺、肝經,清香升散,具有疏風散熱,清頭目,利咽喉,解鬱之效。


清清涼涼的薄荷葉,能消除夏日的火氣與胃腸鬱悶。


煮綠豆湯的時候,加點薄荷葉,這樣熬出來的綠豆湯,喝起來真的沁人心脾。


另外,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備用,然後榨果汁的時候,添加點薄荷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吃:藿香葉——防中暑


炎夏,預防中暑,藿香正氣水,絕對是少不了的。


其實,可以把藿香作為香料來使用,藿香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還有殺菌祛濕功能。


平時在燒菜時,加點藿香葉,可以有效預防中暑,又增加了滷菜的香味,一舉兩得。



吃:荷葉——消暑增食慾

荷葉,性味苦澀,平,歸肝、脾、胃、心經。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


荷葉的清香,非常誘人,伏天食用可以增加食慾。


也可以用來做綠豆湯,跟薄荷葉一樣,煮綠豆湯時放一點,增強消暑功能。



中伏「除病根」,喝三茶


中伏時節,濕熱重,當飲伏茶,來清熱解毒解暑降溫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


一般是由金銀花、淡竹葉、夏枯草、甘草等草藥煮茶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喝熱茶,還可以解暑消渴,促進排汗散熱,達到防暑、祛濕之效。

喝點伏茶,還有助於體內陰濕外泄,有助於「冬病夏治」,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中伏時節,適合喝三杯茶,給身體解暑降溫的同時,還有助於身體健康。


播放GIF


喝:蒲公英五方草茶,健脾祛濕


中伏,悶熱潮濕,人體還容易被濕邪侵襲,此時,就需要祛暑、祛濕。

可以自己動手,做杯健脾祛濕茶飲,每天喝一杯,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苡仁、淡竹葉、五方草、槐花、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五方草,洗凈曬乾,備用;

5、槐花、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對於祛除濕熱效果顯著!



喝:荷葉苦丁茶,排毒「泄舊病」


中伏,是排毒「泄舊病」的最佳時節。


暑濕積聚,出汗可以泄出體內的暑濕、熱氣、寒氣,可以泄掉病邪。


此時,泡上一杯荷葉苦丁茶,幫助身體排出毒素,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材料:蒲公英葉、荷葉、小葉苦丁

做法:

1、蒲公英葉子,清凈,瀝水,切成小段,用鍋烘乾炒製成乾茶,備用!

2、新鮮的荷葉,洗凈,瀝水,撕碎成小片,用鍋烘乾炒製成乾茶,備用!

3、新鮮的小苦丁葉,清凈,瀝水,切成小段,用鍋烘乾炒製成乾茶,備用!

4、取蒲公英葉、荷葉、小苦丁葉,按照2:1:1的比例,直接泡水喝,即可!



荷葉有清熱、解暑、利濕、開胃之效,可清理腸胃、排毒養顏、滋肝潤肺,散瘀止血。


小葉苦丁消暑熱,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殺菌、健胃消積之效!


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稱,有很好的利尿排毒之效,還可以排肝毒!


三者搭配在一起,利水排毒,清熱祛濕,效果尤佳!



喝:紫甦生薑飲,芳香植物,消暑散寒


中伏氣象悶熱,很多人喜歡吃冷飲,吹冷氣機來降溫,不住不覺間,會導致寒濕入體,容易留下病根。


此時,泡上一杯芳香茶飲,可以消暑散寒,助力身體健康。


材料:紫蘇葉、生薑、陳皮,冰糖


做法:


1、紫蘇葉、陳皮,清洗乾淨;

2、生薑切絲,備用;

3、三者同煮,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中伏,暑濕重,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濕。

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陳皮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生薑有散寒的作用。


三者搭配在一起,非常適合大暑時節飲用。



中伏「除病根」,按三穴,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內經》有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意思是說,陽氣之於人,就好比太陽之於自然,自然界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人沒有陽氣就會減壽。


陽氣衰弱會減壽,所以,中伏時節,一定要注意保護身體的陽氣,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不留病根,少生病,更健康。


此時,不妨經常按摩三大固陽要穴,可以幫助身體護住陽氣。



按:氣海穴——補氣


【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往下1.5寸,即兩橫指的位置。


【方法】平時可以按揉氣海穴或者用筷子、筆等,按壓住穴位,來迴旋轉刺激穴位,每次3—5分鐘。



按:湧泉穴——振奮陽氣


【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方法】用手揉湧泉穴,每次3—5分鐘。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所以湧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按:神闕穴——生命之根

【位置】肚臍正中。


【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



此外,護陽氣,還可以曬曬後背


養背就是養陽,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脊背正中間是督脈,總督全身陽氣。


人體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對內臟功能的調節起著重要作用,可調和陰陽,延年益壽。


古人雲:「日為陽之精。」


日是陽的精華所在,所以,曬曬後背,是養陽護陽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炎熱的中伏,曬後背,盡量選擇在傍晚夕陽快落山之前,此時,陽光溫和,並不是十分炎熱,最適合曬曬後背。


播放GIF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