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陳皮非彼陳皮,你的陳皮買對了嗎

我國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藥,已經約有2000年的歷史,只是在舊文獻資料中,往往不是以「陳皮」的字眼出現。「陳皮」的名稱是到元代以後才變得常見。古代所稱「橘」,包括了現代柑、桔(橘的俗字)、橙、柚、檸檬等品種類群,但先秦、兩漢的文字記載隻稱橘、橘柚。由於「橘」所包含的種類很多,後來「柑」從「橘」中獨立列出。

古人發現「橘皮」作為中藥,乾燥後陳放日久的「陳皮」藥效更好,於是有了「橘皮以陳久者為良」的說法,藥方上就有清楚寫明的「陳橘皮」、「陳皮」。到了元代,葯書上已經多寫作「陳皮」了。

由於「橘皮」包含的範圍較廣,通指柑橘類成熟果皮,既包括柑皮,又包括桔皮,因此不好區分,但是功效差別甚大,所以現在的「陳皮」一般專門表示柑皮。

所以有些人覺得「陳皮不就是平時吃的桔子剝下來的皮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陳皮漫長的歷史中,有許多地方都有陳皮的產出,但是論藥效,還是要數新會所產的陳皮。

新會,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部,潭江下遊。由於獨特的氣溫、濕度、地形等因素,此地的茶枝柑皮形大,質地較軟,著色稍遲,表皮油胞突出,有油光感。新會陳皮是「十大廣葯之一」,「陳皮味微苦而辛,性溫,有行氣、健胃、燥濕、化痰、下氣、止嘔的功效。(來源:《廣東植物志》)

養生市場的興起使陳皮以其歷史和療效為人們所認可,許多人將陳皮作為養生佳品。但是不同的陳皮之間,無論在藥效還是品質上都有很大差別,需要消費者仔細分辨。什麼樣的陳皮才是好陳皮?主要有以下幾個判別的方式:

顏色:

茶坑梁新會陳皮:年份短的陳皮內表面呈雪白色或黃白色,外表面呈豬須紋,顏色呈鮮紅色或暗紅色;高年份的陳皮內囊風化自然剝落,內外表面豬須紋明顯,呈棕褐色甚至黑色,紋理清楚,有光澤。

外地陳皮:不同產地的陳皮顏色不統一,青色、黃色、紅色不等,顏色或深或淺,內囊光滑無脫落感,皺紋不勻。

形狀:

茶坑梁新會陳皮:基部相連,規則三瓣狀,片張反卷。經過數十年的陳化後,陳皮的形狀若仍為三瓣完整無缺,為之極品。

外地陳皮:片狀多不規則,零碎型者居多。

油室:

茶坑梁新會陳皮:表面有無數大小均勻且凹入的油點,鄒縮十分明顯,即陳皮術語中的「油室」。油室完整度越高,陳皮所含橙皮甙等活性物質就越高,藥用養生功效就越好。

外地陳皮:油點分布不勻,數量較少,大小不一。

茶色:

茶坑梁新會陳皮:年份短的陳皮茶色呈青黃色(甚至青色)。高年份的陳皮茶色呈黃紅色(甚至紅色),茶色金黃通透。

外地陳皮:用不同成熟程度的陳皮泡茶,茶湯的顏色也不相同。

氣味:

茶坑梁新會陳皮:揮髮油種類多,香氣獨特、不單一,是複合型的香氣。3—8年陳皮,刺鼻的果香味;9—20年的陳皮清香撲鼻,沒有糖酸味;20—40年的陳皮陳香醇厚;50年以上的陳皮有葯香,陳香醇舊。

外地陳皮:揮髮油種類少,香氣微弱、單一,或酸,或苦,或澀,即使長時間陳化其香氣也沒什麼變化。

質地:

茶坑梁新會陳皮:陳久者輕、硬。霉雨天時用手去感觸陳皮,年份越短皮身就越軟,而年份越長的陳皮,皮身的手感就越硬,容易碎裂。

外地陳皮:皮硬,容易折斷、碎裂。

表皮:

茶坑梁新會陳皮:用指甲刮表皮,刮過的地方有油光,年份短的陳皮油光稍多,年份長的油光略少。

外地陳皮:此特徵不明顯。

味道:

茶坑梁新會陳皮:年份短的陳皮口味苦、酸、澀,而年份高的口味甘、香、醇、陳。

外地陳皮:不隨年份增長而改變,大部分的味道都是單一的。或酸,或苦,或澀。

雖然同是陳皮,但是此陳皮非彼陳皮,新會陳皮的藥效和價值與普通陳皮不可同日而語,在陳皮的辨別上,即使是有經驗的人也有判斷失誤的情況,所以消費者在購買陳皮時,要認準品牌和正規店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