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門「禍害」血管的動脈斑塊到底什麼來頭?

體檢發現長了動脈斑塊,讓人感覺心裡「咯噔」一下,聽說,它是引起心腦血管病的最危險因素。於是,一系列問題縈繞在心頭:它是怎麼長出來的?會帶來哪些危害?有什麼辦法預防?能把它清除掉嗎?

「血管幽靈」動脈斑塊是怎麼出現的?

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要由積聚在動脈內膜下的脂質形成,外觀呈黃色小米粥樣,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粥樣硬化斑塊。構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脂質成分主要是膽固醇和膽固醇酯,這些膽固醇和膽固醇酯來源於血液。換句話說,血液中的膽固醇才是粥樣硬化斑塊脂質成分的源頭。那麼,血液中的膽固醇又是如何進入到血管壁內皮下的呢?

首先,構成動脈血管壁內膜的內皮細胞被多種危害因子損傷,致使內皮功能受損。然後,血液中富含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會透過受損的血管內皮進入內皮下。這些低密度脂蛋白將被氧化修飾,變成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與此同時,血液中的單核細胞也會通過受損的血管內皮進入內皮下,並且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衍變成巨噬細胞。之後,這些巨噬細胞會大量攝取內皮下的Ox-LDL,最終巨噬細胞所攝取的膽固醇超負荷,使得巨噬細胞變成了顯微鏡下呈黃色的泡沫細胞。泡沫細胞的形成,正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早期的標誌性成分。

動脈斑塊是如何「行兇」的?

從醫學上講,斑塊大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穩定性斑塊,另一類是不穩定性斑塊,以火山作比喻的話,穩定性斑塊是「死火山」,不穩定性斑塊是「活火山」。

臨床上出現的心腦血管事件多半是不穩定性斑塊造成的,猶如活火山爆發噴出岩漿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損害,同樣,不同部位內不穩定性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會引起不同部位的栓塞,如心肌梗死、腦梗塞或者下肢血管缺血壞死等。

穩定性斑塊表面有一層比較厚而且堅實的膜,而且裡面的內核相對比較硬,形成鈣化灶,因此CT、超聲波檢查發現越是鈣化厲害的斑塊,就越不容易破裂。

如果斑塊小、阻塞程度小,不影響血流則對身體沒有大的影響,而大斑塊容易造成血管狹窄,一般大於75%以上可能造成血管缺血事件,而狹窄90%以上缺血事件發生率非常高。

另外,不穩定斑塊在出現心腦血管事件之前都會有一些小的癥狀提示血管的病變,比如大部分患者在出現心肌梗死之前一段時間或多或少會出現新發心絞痛、心絞痛癥狀較前加重、更頻繁等,這些都預示心肌供血血管內的斑塊不穩定,可能惹大事,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就醫。但是也有小部分人沒有任何前兆突然出現猝死。

動脈斑塊可以「自行消失」嗎?

我們多麼希望這些血管裡的幽靈可以消失不見,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動脈斑塊一旦形成,完全消除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當發現動脈出現斑塊時,我們目前能做的是穩定斑塊,通過科學的方法可能會縮小斑塊,但更多的是阻止斑塊繼續長大。

動脈斑塊不是短期內形成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相當於人體中的活化石,可以說它的生成與生長決定於一個人生活方式的健康與否。因此,改變了抽煙、喝酒、熬夜等等不良生活習慣,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是可以阻止動脈斑塊長大的。

「金三角」方案助力穩定動脈斑塊

針對斑塊的防治,醫學專家提出了「金三角」方案,即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通心絡膠囊。其中他汀類藥物能降低血脂,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絡膠囊與他汀類組合可以增強降脂效應,與阿司匹林組合可以增強抗凝效果,讓斑塊不容易形成。

此外,張運院士領銜的「應用通心絡乾預頸動脈斑塊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通心絡膠囊能減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表明通心絡膠囊能夠縮小血管內的易損斑塊。

同時,國內外許多研究也表明,通心絡膠囊自身具有很強的降脂抗凝、抑製斑塊形成作用,並能對抗動脈硬化;同時可以抑製血管痙攣,增加斑塊包膜厚度,使斑塊保持穩定,並能逐漸消融斑塊。

「金三角」治療方案既能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還能消融斑塊,使斑塊逐漸減小,這樣就能改善心腦供血不足,防止心肌梗死、腦梗塞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所以說「金三角」方案是一個未病能防、已病防變、病後防複發的方案。值得提出的是,斑塊在血管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消融穩定斑塊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一定要堅持長期用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