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燒心、胸痛、咳嗽久治不愈?小心是胃食管反流病!

導讀:有一種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據統計我國每100人中就有5.7人患有此病,經濟發達地區發病率甚至高達16.9%,並且其發病率還在逐年攀升;說其陌生是因為大家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對其食管外癥狀以及其嚴重性並不了解,過半患者得病而不自知,主動就醫率不足10%。這是什麼病呢?

這個其實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說白了就是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氣體)反流到食管,刺激到了食管粘膜,產生燒心、反酸等癥狀的一個疾病,如果反流物、氣體再往上反流到口腔、喉氣管和/或肺,則可引起相應食管外癥狀及併發症。

疾病引起的原因:

食管與胃的連接部分叫賁門,像個「閥門」。

平時這個閥門處於關閉狀態,即使人在倒立時候,胃內的食物、液體也不會倒流到食管。

如果這個「閥門」鬆了,胃酸、胃蛋白酶、膽汁及未消化食物就容易反流到食道、甚至咽部、口鼻腔、喉氣管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而產生一系列癥狀不適。

是哪些原因破壞了這「閥門」?

1、閥門鬆弛

食管下括約肌鬆弛、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和過度出現一過性食管下括約肌鬆弛,就容易出現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常見。

2、胃內壓高

由於吃的過飽、過快、不消化等原因導致胃腔內壓力較高,容易衝破「閥門」發生逆流,因此飯後容易出現反流。

3、不良生活習慣

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吸煙、辛辣刺激食物,每次吃飯吃的很飽,特別是晚上睡覺前2小時內吃東西,躺下睡覺時胃內的食物還沒有完全消化排空,就容易造成反流。

4、年齡

老年人多見。食管裂孔疝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賁門關閉能力。

但隨著我國國民飲食方式改變和日益加重的工作壓力,中青年也已成為胃食管反流病重點侵襲的對象。

5、精神

精神緊張、壓力山大、作息不規律,胃也跟著受累。

6、肥胖

增加腹壓,引起反流。

7、食物

某些食物藥物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功能:濃茶、咖啡、高脂肪、巧克力、薄荷、藥物(鈣通道阻滯劑、地西泮)。

癥狀:

該病患者常見癥狀為反流、燒心、胸痛等食管癥狀以及食管糜爛、瘢痕狹窄、出血、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內鏡下表現以外,還可以出現聲嘶、咽痛、牙侵蝕症、乾咳、清嗓、哮喘等食管外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重症哮喘、喉痙攣、肺纖維化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反流物(含胃氣)經過賁門到達食管(上段)

刺激食管粘膜,引起急、慢性炎症可出現燒心、噯氣、出血、胸骨後疼痛、背痛、癔球症、食管狹窄、吞咽困難、食道腫瘤等。

2、反流物再向上,沖入喉咽部

引起咽喉疼痛、咽部異物感、癔球症、咳粘液、聲音嘶啞等。

3、經咽部至口腔、鼻腔

反流物到達口腔、鼻腔或中耳,引起反酸、反食、口酸、口苦、牙侵蝕症、口腔潰瘍、流涕、鼻後滴流、鼻塞、耳鳴、聽力下降等。

4、過聲門(喉口)再向下衝擊氣管、支氣管等

反流物進入喉氣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氣、哮喘、氣管炎、吸入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纖維化等,甚至發生喉痙攣窒息危及生命。正是這個疾病表現複雜多樣,「走錯門診」「誤診」的事件時有發生。

本文來源:符煒大夫

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戳這兒,把健康帶回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