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旬老人自駕帶100歲父親旅遊,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就是這三個字

「趁我還年輕」

這句話成為年輕人行動的推手

趁著年輕多去走走轉轉

免得年老之後心有餘而力不足

面對這種說法

北京一位100歲高齡的老爺子擺擺手

「 世界那麼大,100歲了我也能旅遊去看看 」

繼《100歲還能縫衣紉針、搓麻下棋,這些北京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不簡單!》之後,北京百歲老人的長壽奇蹟還在繼續。

今天,又有10位北京百歲老人開講他們的長壽生活。小板凳兒,就位!

坐如鐘 站如松 行如風

現居東城區廣渠家園的王根宗老人生於1918年,如今已經101歲高齡,但走起路來穩穩噹噹,很難想像他已年過百歲。

老人不愛待在家裡,平時最愛出門遛遛彎,「我算計著,一天得在外邊待三個鐘頭。有時候在門口坐著,看見離著近的街坊就說說話,離著遠的就打聲招呼。」儘管有點耳背,但老人眼神很好,看到有人跟他打招呼便微笑點點頭。

說起長壽的秘訣,老人稱,就是愛旅遊,多出去看看,心情好。「我去年去了懷柔,還去了南京。我兒子他開車帶我去的,我兒子今年70歲了。」老人回憶起這些故事眉眼間都帶著笑意。

提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人喜笑顏開:「我已經一百掛零了,但我還想多活幾年,我覺得越活越高興,七十周年了,祝祖國生日快樂,越來越好!」

笑對過往 積極生活

現居房山區琉璃河鎮東南呂村的劉淑珍老人生於1919年,如今已經100歲高齡。老人年輕時是一名家庭主婦,一直打理家裡的大小事務。

家庭是見證她一生成就的地方,年輕時她對孩子們的關心,化為年老時兒女對她的孝順。「平常我陪著她睡覺,夜裡扶著她上廁所,早上起來後,給她沏點豆奶粉擱塊兒果子。」老人行動不便,一直由兒子、兒媳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老人如此長壽離不開兒女日常悉心的照料。

老人常說:「以前吃得不好,現在都好了。」談到解放以來的變化,老人的兒媳婦也顯得十分激動「我來之前是土房,四九年以後房子拆了,蓋上了大瓦房,這生活就好了!」

說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媳婦代表老人送上了真心的祝福:「祝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出手軟如棉 沾身硬似鐵

楊德厚老人出生於1919年,已經100歲高齡。他這一輩子受太極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頗深,「太極拳」是陪伴了老人一輩子的「朋友」。

9歲時,老人便跟隨二哥練習太極拳;13歲,開始跟隨太極拳泰鬥陳發科老師學習;1974年起,老人在月壇公園練習並開始了無償的太極拳教學生涯,至今,仍有二三十人跟隨老人學習陳式太極拳。

問及老人長壽秘訣時,子女們為他總結了三點:心態好;沒有不良嗜好;主要是喜歡運動,一直堅持練太極拳。

「生活中處處都是太極,一個不利的事變得有利就看你怎麼看問題。」在祖國發展的過程中,他也將這個理念作為宗旨。懷著對祖國的感恩之心,老人衷心地說道:「祝祖國越來越好!」

家長裡短嘮一嘮 不氣不惱心態好

現居東城區東花市北裡中區的沙秀華老人生於1917年,已經102歲高齡。老人說起話來思路清晰,十分健談,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

老人信奉伊斯蘭教,從8歲起念經,堅持至今。「我想起來就念,每次吃完飯念一念。」老人說念經主要是為家人祈福,祈求歲歲平安,其次就是讓人心態平和,不愛生氣,不憎恨人。

談其長壽秘訣,老人說除了心態好,自己在飲食上也有「小竅門」,「我從40歲開始每天都喝牛奶,我不懂,他們都讓我喝,我就喝。」現在年紀大了,老人喝奶時都要配備奶嘴,喝奶的樣子像極了小嬰兒。

說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人正關注著電視裡《新聞直播間》,邊看邊伸出大拇指「祝祖國越來越好!」

規律生活 樂觀向上

現居東城區東花市北裡中區的施慧老人生於1919年,如今100歲高齡,老人一生樂觀開朗,勤勞的精神刻在了骨子裡。

見到老人時,老人剛剛大病初癒,雖然身體還抱恙,但始終面帶笑容,熱情招呼著客人。「我母親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一輩子勤勞能乾,除了工作,還忙著操持家務。」

說起長壽的秘訣,老人的女兒總結了三點:不暴飲暴食;作息規律;堅持勞動。多年來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她長壽的關鍵點。

說起解放前後的變化,老人的女兒提到,老人時常感嘆解放前的動蕩和解放以後心裡的踏實感。「生活在我們的國家,我們都感到很幸福,生活越來越好了。」

對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希冀,老人的女兒說道:「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也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一日三餐有規律 清閑自在心不老

現居東城區東花市北裡中區的王淑珍老人生於1917年,如今已經102歲高齡了。年輕的時候從事手工工作。

老人的孫子說:「奶奶這輩子艱辛,年輕的時候就靠做手工養活我父親、叔叔一大家子的人。」現在孩子們長大了,都想把她接回家照顧,可是她就喜歡住在自個兒的屋裡。一日三餐十分規律,所以老人身體好、精神好。

除作息規律外,老人還愛鍛煉,她介紹說:「我平時喜歡多活動,出去溜達溜達,或者歸置歸置屋子。」老人的屋子十分整潔,桌上還擺著鮮花,她說:「平時我也愛澆澆花。」這些小植物都是老人種的,捯飭這些花花草草是老人的日常。

老人一生伴隨著祖國的發展,她見證了祖國的進步和發展,最後她為祖國獻上了衷心的祝願:「祝祖國,生日快樂!」

把人生過成理想的樣子

現居東花市南裡三區的張漢清老人生於1919年,已經100歲高齡。老人一生的「工作」就是照顧家庭,孩子們長大後便開始過著精緻的退休生活。

在張奶奶的生活裡必不可少的就是花和魚,在提到花時,老人特別激動:「平時種種花,給它弄一下,養的有富貴竹。養花啊得有地方,這兒太狹窄了,花養得不太好,只能弄點假花。」

張奶奶有個特殊的鍛煉方式—打掃衛生,她說:「平常在家搞衛生。受不了臟,好乾凈,就這性格。」她把家裡打理得乾淨利落。還講究動靜結合。靜下來的時候,坐在桌前聽一兩首評劇,享受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

在談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奶奶感慨道:「現在越來越好了,挺好的,高興!」最後她送上了自己最衷心的祝願:「祖國生日快樂!」

人生如茶 品嚐百味 悠遠綿長

現居西城區展覽路鐵路巷的王淑慧老人生於1919年,已經100歲高齡,年輕時是一位家庭主婦。

老人的性格十分平和,她的女兒說:「她不像別人一樣愛出去聊天,張家長李家短的。」她享受安靜的生活,喜歡縫補些小物件,現在也不願閑著,「她老疊衣服,弄得特平,疊得特別好。」

雖然已到期頤之年,她依舊愛吃油炸、甜的食物。有著自己獨特的養生之道:「我母親從年輕時就愛喝茶,這是她多年的習慣了。她現在每個月半斤花茶,二兩綠茶。」喝茶是她長壽的一大秘訣。

老人常常說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他們都感受到了國家和政府對自己的關心,王奶奶的女兒代老人送上衷心了祝願:「祝我們國家越來越好,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美滿!」

關心時事 與社會同行

現居展覽館路的魯秀清老人生於1918年,現已101歲高齡,是一名退休護士。

雖然已經退休多年,魯奶奶依舊關心社會上的大事小事。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讀報,她說:「每天都看報,因為不出去,外面什麼事都不知道。」除了關心時政,魯奶奶還特別熱愛生活,養花、刺繡樣樣精通。

魯奶奶拿出她年輕時的刺繡桌布,上面一針針的綉滿了精緻的花紋。在問到刺繡過程是否繁瑣時,魯奶奶笑著說:「我喜歡的,都不麻煩。」老人的心態十分樂觀,提到外孫女時更是開心,看著櫃子裡擺放整齊的一排賀卡,她欣慰地說:「這是我外孫女寫給我的。」樂觀的心態、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老人長壽的兩大秘訣。

在提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老人開心地說:「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祝祖國生日快樂!」

自知滿足 心常快樂

現居安貞街道的於桂珍老人生於1917年,現已102歲高齡。年輕時,主要從事手工工作。

老人的生活十分安逸,她的孩子悉心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為她做飯,陪她上公園鍛煉。老人的兒子說:「我媽吃東西不挑食,胃口相當好,食量也還行,補充營養,頓頓都得有點肉。」她在飲食上一點兒也不挑剔,身體十分健朗。

聊天兒的時候,於奶奶時常發出爽朗的笑聲,即使是談起原先艱苦的生活,她依舊臉上掛著笑。樂觀豁達的胸懷就是她長壽的秘訣,面對生活時的樂觀,使她戰勝艱難的歲月一路走到今天。

老人的兒子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他與老人回憶起這些年和祖國共同走過的歲月,他們感受到了從生活起居到國家勢力上的重大改變。他代替老人送上衷心的祝福:「希望新中國一年比一年好,越來越強大。」

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與北京日報共同舉辦「我是百歲老人」、「我的長壽秘訣」系列宣傳活動,與100位北京百歲老人聊了聊他們的故事。

如何能夠長命百歲,尚無標準答案可對照。但是通過這些年過百歲的老人家「傳授秘訣」,無論從生活的習慣還是秉持的心態來看,或許可以總結出些經驗來參考。

老人們的笑臉是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好的贈禮,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感謝百歲老人們為新中國所付出過的辛勤,也祝福老人們福壽康寧,繼續創造長壽奇蹟。

推薦閱讀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