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太極拳入門的十六字訣!領會了,學拳就快了!

一、手不驚風,足不沾塵

概指練太極拳時,動作要緩慢柔和,每一個動作都要求輕靈、沉著。輕靈不是浮飄,沉著不是呆板,務必做到練一套拳架,能運轉自如,式式圓滿,一氣呵成。輕鬆柔和,用意不用力,最忌肌肉緊張。全身肌肉、關節一定要鬆開,一切動作應以柔和為主旨,在速度方面宜慢不宜快,速度均勻,不緩不急,如行雲流水一樣。

太極拳講究「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求靜」。手足動作最忌起強勁,故能手不驚風;腳步緩慢且輕靈,故能足不沾塵。某網上「大師」練拳時努目皺眉,頓足有聲,打拳咚咚,其實傷元氣;如滿身帶勁,滿臉神氣,活靈活現,隻圖外表好看,則偏離了太極真義,恐難入太極門徑。

二、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其實質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動為陽、靜為陰,「天圓」是陽的象徵,「地方」是陰的象徵。

太極拳最重陰陽,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所以引入了天圓地方的概念。在《黃帝內經》中說:「有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方圓,從太極拳拳理上來講,內容繁多,比如:攻與守的平衡,剛與柔的變化、進與退的呼應等等。

有人說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圓弧的。亦不盡然。從動作演練過程來看,方圓亦指發勁時弧形與直線,曲中求直,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拳式演練弧形轉換的多,這是太極拳的共性,但並不是所有動作都是弧形前進或者後退的。有一些動作中,手的出去必然是一個直力。可謂方圓共濟,曲中有直,直中寓曲。

《楊式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第二十一篇「太極正功解」寫道:「太極者,圓也。無論內外、上下、左右,不離此圓也;太極者,方也。無論內外、上下、左右,不離此方也。圓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圓之往來也。方為開展,圓為緊湊。」

陳微明先生著《太極答問》一書中寫道:「圓直二勁,要曲中求直,圓勁之中,必須有直勁;直勁之中,必須有圓勁……故圓直二勁,能融合為一,則善矣。」

祖父也教導我說:動作以圓弧形為主,但圓中有直,有些動作直線進擊,不走弧形;而直線進攻之時,又不能臂腿完全伸直,其勁易僵易斷,其力不整。勁以曲蓄而有餘,此謂直中寓曲,方圓相濟。

三、氣定神凝

氣定,氣固也。氣整則精神自固,動作不散漫,體松而氣定。腹實則氣固,氣固身自穩,身體便能保持重心不失。氣定之秘訣,全在嚴格遵循太極拳要領下的呼吸自然。氣定者,氣和也,呼吸力求自然,氣不可提,更不可沉。不能提氣,否則氣浮於胸,重心不穩。言腹實者,忌故意沉氣,強壓丹田,否則屏壓抵製,勉強使氣降於丹田,易致內氣紊亂,易入歧途。

神凝者,神宜內斂,凝神定意,形神合一。不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時,心神必須專一集中,萬不可心神散亂,否則氣必散亂,毫無益處,蓋太極拳之要點全在一個「靜」字。故曰:「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凝神斂志則心意專一。心不平則式不平,易為人製。神至意到,動作方能貫串如一,乃得太極之妙。

太極拳貴在神意與軀體一致,識神內守,元神聰穎,神經靈敏,安靜靜練,物我兩忘,使大腦皮層充分休息。動作柔和,呼吸自然,動中求靜,養氣凝神,悉心靜氣。平時練拳是為了養氣、蓄神。自然界中鷹立如睡,虎行似病。關公的眼睛常半閉著,戰場上關雲長倘一瞪眼,就要殺人。

太極拳實戰的用神,類此謂之,剎那間用神。昔日楊澄甫宗師曾為黃元秀先生著的《武當劍法大要》題「劍氣如虹,劍行似龍,劍神合一,玄妙無窮」。楊老師傳授太極劍時常說,不練到劍神合一之境界,不足以稱得上神明。

太極拳意動形隨,練氣化神,從凝神入手至形神合一,練神還虛,則人我兩忘,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至此境界,論及養生,定能強身健體;論及技擊,已入化境,無論粘打皆能製人。此境界即《太極拳論》中所述的「神明」。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作者:苗興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