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媽究竟能不能打孩子?記住這幾個原則,可以打

文 | 幸孕姐

在老祖宗「棍棒低下出孝子」的家訓下,很多父母奉為圭臬,時刻牢記。而媽媽作為家庭教育的主力軍,也是在打與不打的十字路口躊躇不定。幸孕姐今天就告訴各位寶媽,在不能忍的情況下可以打,但一定要堅持這5個原則。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連坐原則

正所謂:「養不教,夫之過」。孩子沒有教育好,大抵還是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寶媽可以進行自我檢討。當孩子因為一件事情,寶媽要非打不可,那打可以沒有問題,但是寶媽作為一個教育者一個領路人在打完孩子之後一定要進行自罰,比如不吃晚飯、承擔全部家務等。

這樣做不僅可以起到自我警示的作用且能讓孩子意識到他的錯誤也會「連累」其他人,讓他們意識到不僅僅是他們自己在為這個錯誤「贖罪」,媽媽也在陪著他。這種做法可以很好的消除被打後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激發內心的愧疚感,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適度原則

俗話常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因此狼來了的故事寶媽還是少演繹為妙。如果寶媽常常把體罰孩子像家常便飯那般隨便,那所得的效果也就是像一頓飯般隨意。

因此寶媽的正確做法是一定要堅持適度原則,也就是若非要體罰孩子,就要體罰得孩子受益匪淺,而非孩子習慣於打罵模式。要讓孩子意識到寶寶這次打我了,是真的生氣了,我是真的闖禍了。

三、及時原則

現在小孩子最討厭的一種父母無疑是那種喜歡把成年舊事拿出來說教的父母。這種教育效果往往會和預想的背道而馳。體罰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孩子犯錯了,寶媽需要懲罰一定要及時,千萬不要等黃花菜都涼了再舊事重提。

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觀裡也是有因果聯繫的,如果在做錯事的當下受罰,他們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且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事後再重提,孩子只有有反感及厭惡之心。

四、冷靜原則

任何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養育熊孩子的寶媽們,那真是時不時被氣得暴跳如雷。但此時體罰孩子是很不理智的行為,因為暴怒之時,說明你此刻已經是情緒的奴隸,這時候打孩子往往是為了泄憤,懲罰時往往會失了分寸,誤傷孩子。

而且這個時候打孩子,家長往往是沖昏了頭腦,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要打孩子,事後又無盡悔意。因此一定要冷靜,要反覆仔細思考為這事打孩子值不值。

五、隱蔽原則

「人前教子」當今已很不合時宜。小孩子也是有羞恥心和自卑心的,也是忍不得別人在外人面前踐踏的。如果寶媽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訓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得不償失,這樣的教育方式換來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叛逆,甚至對家長出現敵意。

因此最好選擇你自己和孩子兩個人的時候進行教育,不僅保全了孩子的顏面,且為孩子與你傾吐心聲創造良好的環境。(JPP)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