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犯錯,別以“愛”的名義懲罰孩子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討的話題是生活中很普遍的行為——懲罰

為什麽大人會懲罰孩子?

因為孩子經常會做一些上房揭瓦的事情把大人激怒。大人一旦情緒爆發就會忍不住要去懲罰孩子。

打一頓。

罵一頓。

或者是從頭到腳數落一頓。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

前陣子有個新聞,一個媽媽因為2歲女兒做錯事總是懲罰孩子。原本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沒想到卻害死了自己的女兒。失聲大哭,也悔之晚矣。

雖然我們不至於像這個媽媽一樣,對親生孩子下狠手。但是,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現在對待孩子的方式:

是不是總習慣以居高臨下的口吻,給不同形式的懲罰,冠以愛的名義?

舉個例子:孩子總是不好好洗手,你一怒之下把孩子罵了一頓。然後跟他說,不好好洗手會把細菌吃到肚子裡,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當孩子拿著一張成績非常辣眼睛的考卷回家,你拍案而起,把他一頓羞辱。然後跟他說,我還不是為了你好,為了你將來能有出息嗎?

為了你好,好像不是故意聲明。而是自然而然從嘴中流出來的。可能是因為它太順嘴了。或者是因為這句話是伴隨懲罰責備和我們一起長大的。

我打你是為了你好。我管你是為了你好。

我不讓你和某某同學往來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一方面說明,在大人和孩子的關係中,雙方的地位並不平等。大人始終處在支配的地位之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另一方面暴露了,大人在育兒過程中的無力蒼白。罵一頓再附贈一句為你好,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簡單粗暴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為大人除了懲罰的方法,什麽也不會。所以,才會通過懲罰和控制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換位思考一下,大人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他們在你的做法中學會的是什麽?

是以暴製暴,你比我強,所以我只能聽你的。是不用尊重別人的想法,不用顧慮他人的感受,不去考慮後果,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是做事衝動,脾氣暴躁。不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反而尋找各種理由。

膽小的孩子,因為害怕挨罵和懲罰,為了討大人歡心,就會隻做大人喜歡的事情,然後變得更加懦弱,一點兒自我也沒有。

另一種孩子,會學習你的套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頂嘴,會反抗,會做出各種過激行為。因為從來沒有人教給過他們正常的交流方式。

你可能覺得,小孩子嘛,哪有不挨罵,不被懲罰的。大家不都是這麽長大的嗎?難道孩子做錯事不能說了?難道就放任小壞蛋們撒野?

當然不是!懲罰孩子是低能的行為。一個總做低級事兒的人永遠也高級不起來。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學會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運用更高級的做法。

那當孩子讓你怒發衝冠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1先管好你自己的嘴

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大人最先開始的就是嘴炮了。

你怎麽回事。

又把牛奶撒一地。

你說你能乾好什麽?

話一出口,你就會從一句數落變成了一堆數落。然後孩子一句話沒說。

你卻越說越帶感,直到你失控的嘴,徹底把自己激怒了。

所以,事情發生時,一定要避免說教或者控制和孩子的交談。

2找到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

心理學家說過,對小孩子來說,沒有不良行為,只有不恰當的行為。

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跟他們能力有限,認知不足,初衷動機都有關係。

比如,一個小寶寶使勁打了你一下,他可能只是不知道應該用多大力氣。

孩子又尿了床,只是因為他的身體還沒發育好。

孩子打碎了杯子,可能跟小手控制力不足有關。

孩子總是眼前晃,是想通過搗亂來尋求關注。

孩子把拚圖扔了,可能是因為拚圖太難他拚不好。

孩子不肯刷牙,可能是因為他還想看電視。

孩子在牆壁上畫畫,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太想畫了。

……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情況比汗毛都多,如果你不去區分,不找原因,一律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削,那孩子得多委屈呢?

你可以用啟發式提問的方法來詢問孩子原因,而不是直接給他定罪。

發生了什麽事?

為什麽會發生這種事?

你怎樣做下次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

這樣的做法才能發展孩子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詢問的過程中,要避免用圈套式提問。

你刷牙了嗎?

你做作業了嗎?

你洗手了嗎?

明知道孩子沒做還要故意去問,孩子都懶得回答。

一定要多使用“我句式”。

我注意到你沒刷牙,去刷吧。

我注意到你還沒寫作業,去寫吧。

這樣的說法對孩子來說更容易接受。

3體驗自然後果,教孩子正確的做法

如果孩子把牛奶打翻了,就和孩子拿抹布一起擦乾淨。然後告訴他,怎麽倒牛奶,才不會流得到處都是。

如果孩子把積木亂丟,就和孩子一起撿回來。然後告訴他,怎樣搭建積木,才能搭得又高又好。

如果孩子把地板弄髒了,就和孩子一起打掃。然後告訴他,使用掃把的正確方式。

比起懲罰,體驗自然後果,教會正確做法效果要好得多。

4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小明因為很生氣,打了媽媽一巴掌,啪的一下,媽媽很疼。

照平時的做法,媽媽可能就說,你小子敢打我,反了你了!

這樣下去就會變成一個暴力循環鏈條。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總在為同一件事懲罰孩子。這次你因為他打你修理了他,下次,他還照樣打你。

細想想,你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憑什麽要求孩子控制好呢?做人不可以如此雙標。

如果孩子打了你,你可以跟孩子說,你打媽媽,媽媽很疼啊,也會很傷心。上次小亮打你時你不是也疼得哭了半天嗎?所以,以後不要再打媽媽了。我知道你不開心,我們來一起想其他辦法好嗎?

5如果你實在沒忍住懲罰了孩子就要彌補

大人是人不是神仙,有時就是忍不住懲罰了孩子。

這種時候,就別用為了你好來粉飾自己了,錯了就是錯了。啥也別說。等平靜下來時該道歉時就道歉。告訴孩子你為什麽生氣,對這樣的做法表示歉意。希望他能夠原諒自己,也希望他下次別這樣做。

然後抱抱孩子,告訴他他你愛他,愉快的和解吧。

關於如何避免懲罰,喵姐說了5個方法:

方法1,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過多的廢話把自己激怒。

方法2,找到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別不分青紅皂白一頓吼。

方法3,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方法4,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方法5,如果實在沒忍住懲罰了孩子,事後請道歉彌補。

如果你以前有懲罰孩子的行為,不管哪種形式,打今兒個開始,都戒了吧。懲罰小孩不算本事。

如果你不想孩子以後用過激行為來孝順你。現在就別用懲罰的方式戳了孩子的心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