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注意,千萬不要這樣哄孩子,會毀了孩子!

孩子生來如一張白紙,等著我們父母為他鋪滿色彩。世間本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只有好教育和壞教育。你要知道,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情有可原的,並不是孩子的錯。

做父母沒那麼簡單,陪孩子有陪伴的技巧,罰孩子有懲罰的技巧,哄孩子也要注意技巧。

這幾種哄孩子的話千萬別再說了!

01

  • 你在吃什麼?給我也吃一口好嗎?

孩子在吃東西,奶奶跟孩子撒嬌:「你在吃什麼呀?給我也吃一口好不好?」當孩子猶豫或拒絕了,奶奶說:「咦,這麼小氣啊……」,孩子最終還是把手裡的食物伸過來,結果奶奶笑著說:「奶奶不吃,奶奶就是看看你肯不肯給奶奶吃,我家寶寶是個懂分享的好孩子,真棒!」

也許你覺得你只是和孩子開玩笑,但孩子會當真,你的拒絕會使孩子失去判斷力,這樣的行為也無法培養孩子分享的意識,只會讓孩子誤解,原來大人只是要我做出分享的動作,而不是真的想要這樣東西。

建議做法:孩子分享給你的時候,一定不要拒絕,然後誇獎孩子:「謝謝你,你真大方。」

02

  • 這個桌子怎麼那麼壞?別哭,媽媽幫你打它!

小傢夥喜歡在屋裡跑,撞到桌子摔倒了,哇哇大哭起來。媽媽立馬抱起孩子,摟在懷裡連聲哄:「寶貝別哭,誰撞倒我家寶貝的?媽媽幫你打它!」然後還真就為了哄孩子開心,伸出手拍了桌角幾下,然後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幫你教訓它了,看它以後還敢欺負我家寶貝麽!」

你可曾想過,明明是孩子撞了桌子,卻把錯誤歸結到桌子身上,讓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遷怒別人,不懂得寬容和自省。從小就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你還指望他能成為一個謙謙有禮、待人大度的人嗎?

建議做法:如果不嚴重,家長大可不必驚慌失措。而是溫柔地過去幫他揉揉,告訴他:「沒事,媽媽揉揉就好了。」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可以告訴孩子:「小桌子被你撞了,它也會疼的,咱們也幫它揉揉好不好?」

03

  • 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我來教你。

孩子有了新玩具,很開心的這邊戳戳,那邊弄弄。媽媽在一邊看著更著急,巴不得孩子一分鐘就完全學會了,尤其是看到孩子操作錯誤或者玩法不對的時候,也許會說:「錯了錯了,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媽媽教你吧!」

你一句錯了,孩子瞬間就有了挫敗感。玩具不就是用來玩的嗎?那為什麼一定要講究那麼多的規則呢?孩子的思維遠比大人富有想像力,而且不受任何慣性思維的約束,讓他安靜地一個人認真研究,興許還真能玩出不少新花樣呢?而且,自己研究出來總比被人手把手教會更有成就感,不是嗎?

建議做法:讓孩子盡量嘗試自己玩,他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再耐心指導就行了。孩子即使方法錯了,也不必直接說「你錯了」,而是委婉說「其實也可以這樣玩呢?」,引起孩子興趣後再演示給孩子看。

04

  • 媽媽不讓你吃,我們偷偷吃。

為了防止蛀牙,媽媽規定孩子不能吃糖,爺爺偷偷塞一包給孩子討孩子開心,說:「媽媽不讓你吃,我們偷偷吃,千萬別告訴媽媽是我給你的哦。」被發現了,還主動站出來袒護孩子,「是我讓他吃了,怎麼了。」媽媽總不能懲罰長輩吧。

對待孩子的教育,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致戰線,而且必須有一個人是有著絕對的主導權的。如果媽媽已經給孩子制定了規矩,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這樣不但教會孩子撒謊,而且也會對孩子自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建議做法:不要破壞給孩子制定好的規矩,如果孩子趁著媽媽不在想要破壞規則,可以對孩子說:「你問過媽媽了嗎?媽媽同意嗎?」然後溫柔製止。如果孩子不依不饒,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也可以嘗試和媽媽聯繫,幫著孩子一起徵得媽媽的同意。

大人和小孩的世界觀是完全不同,有時候大人的一句話看似是玩笑可能在小孩子的心裡卻不是這樣子的。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大人說話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才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呢?你是否也曾經這樣哄過孩子呢?

1、「寶貝長得最漂亮/最帥。」

有的孩子確實相貌優於常人,家人或親戚朋友會忍不住經常誇獎。事實上,大人的這種言語很可能會讓孩子學會以貌取人,而忽略後天努力。人的容貌是與生俱來的,這不應成為孩子獲得肯定的理由。他們應該因自己的努力或行為而獲得讚揚,比如心地善良,對同學很友好,對長輩很孝順,能幫大人分擔家務,能照顧弟弟妹妹,學習上要求上進等,只有誇獎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強大。

2、「給阿姨唱首歌,給你糖吃。」

在小區裡玩或是家裡來客人時,有些大人總喜歡這樣逗孩子。孩子展示才藝,應該是他們內心自發的想法,不應該培養孩子為了點「好處」,就屈服別人,大人更不能以此強迫孩子表演,這種做法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可以對孩子說:「我們都很喜歡聽你唱歌、看你跳舞,你能為大家表演一下嗎?」

3、「你在玩什麼?給阿姨玩一會兒吧!」

如果孩子不給,會逗孩子說「這麼小氣啊,不給阿姨玩」;孩子給了,會說「謝謝,阿姨不玩了,你自己玩吧」。這樣的言語在大人的世界裡是句玩笑,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卻會當真。孩子給了大人玩具,大人言語的拒絕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傷害」,他會覺得是在拒絕他的真誠。

4、「當孩子很專註地玩或做事情時,對他說「寶貝,快看媽媽手裡拿的是什麼」。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也很常見。這其實是剝奪孩子注意力的一種行為。中途打斷孩子,偶爾一兩次沒關係,經常這麼做既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可能會打擊他的積極性。注意力時間的長短是逐漸提高的,如果注意力經常被打斷,對孩子成長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5、「你媽媽不在,阿姨給你好吃的。」

有的人看別人家孩子可愛,會未經家長同意,忍不住拿零食給他吃,本是好意,但由於不了解孩子的體質或飲食習慣,可能會給他帶來一場濕疹或是過敏。作為成年人應該首先有這個意識,在給對方孩子零食之前,先顧問對方家長孩子能不能吃,是否過敏等。

6、「寶貝,媽媽幫你做。」

媽媽總是想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大人這樣做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有的孩子對做一件事剛產生好奇心,就被大人的「幫忙」澆滅了。所以,在孩子沒有求助之前,請不要打斷他的探索。

7、「這個籃球是用來拍的,不是用來踢的」「這個玩具應該這樣玩,不是你那樣……」

大人的思維常常是定式思維,而孩子的思維則常常是天馬行空,無論是玩玩具還是做事情,只要不傷害別人或自己,就應讓孩子盡情發揮,不要剝奪了他們最可貴的想像力。

8、「寶寶不怕,打針一點都不疼。」

小朋友都有去社區打疫苗或是去醫院驗血扎手指的經歷,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安慰孩子說:「寶貝,打針不疼,不要怕」。這種說法看似在安慰孩子,但實際卻是在對孩子撒謊,因為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打針肯定是疼的。更重要的是,父母這樣安慰孩子,恰恰忽略了給孩子提前做心理預設,當孩子發現被扎一針很疼時,就可能會嚎啕大哭。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打針會有一點點疼,但為了身體不被病毒「欺負」,一定要忍住,寶寶最堅強了。

當今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小朋友們的玩具也發生了變化,從布娃娃、小汽車變成了手機、平板。但是,對於控制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過早頻繁使用手機會傷害孩子的健康!

對 0~5 歲幼兒的父母來說,孩子年紀小,自己活動安全隱患高,必須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但父母並不想每時每刻都看著孩子。對 1000 名幼兒父母的調查結果顯示,幼兒的智能手機使用率為 80.4%。3 歲就開始玩手機的達到 32.5%,給孩子看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是 " 讓孩子老實一會兒 " 的最多,佔 52.9 %。

給孩子一部手機,他能半天不動一步,很多父母為了哄孩子省事,直接就這麼辦,這些年輕的父母,陪伴孩子的狀態並不是很好,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幼兒頻繁使用手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妨礙大腦發育

幼兒大腦發育速度是很快的,若是長時間使用手機,就會使得幼兒的左腦發育不均衡,特別是幼兒時期的孩子,雖然大腦逐漸發育成熟,但大腦功能還不健全,自主的調節能力也不是很強,每每受到外界刺激,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很容易引起焦慮、不安、注意力缺乏等狀況。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長時間玩兒手機,會對視力產生一定影響,使人的視力下降,看不清東西,但是更可怕的是,它會引起睡眠問題。孩子在睡覺之前看手機,過於明亮的畫面會影響幼兒激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的產生。

阻礙身體發育

特別愛玩兒手機的孩子,很多都不喜歡運動,身體條件也越來越差,這樣就很容易引起身體發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最終影響身高增長,阻礙身體發育。

在一個,玩兒手機時間過長,對孩子的手指影響也很大。特別是喜歡玩兒遊戲的孩子,手指總是再做同樣的動作,無法鍛煉手指的靈活,長時間就會影響到手指的發育。

孩子為了看清手機上的內容,總是往前彎腰,不自覺的前傾,脖子和腰總是保持一個姿勢,很容易引起脊椎變形、脊椎側彎等綜合症,也可能引起頸椎疾病的早期癥狀。孩子們只有通過各種運動,才能刺激骨骼發育,促進身體成長。

對家長的建議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玩兒手機,嚴防死堵,一看到孩子玩兒手機,立刻將孩子手中的手機搶走,但這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反而會讓孩子表現出很大的反抗情緒。家長首先要認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你怎麼防範,孩子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心,是絕對不會消退的。

當今社會,手機、電腦已經成為了家庭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工具,完全融進到了我們的生活裡,將來也會進入孩子的生活中,若是我們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再有,我們就算真的把孩子和手機隔離開了,那只能是讓孩子對手機更好奇,更感興趣,逮住機會就猛玩一通,反而更容易沉迷其中。

所以說,使用手機哄孩子是不可取的一種行為,若孩子已經沉迷在手機的世界裡,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規定,讓孩子正確地使用手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