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糖與粥,也可兼得

李大叔最近診斷出了糖尿病,有不少人告訴她絕對不能喝粥了。老人家這可犯了難,年齡大了消化不好,就喜歡喝點粥舒服暖心,可為了血糖,真就一點都不能喝了嗎?

國內外多項研究均發現,糖尿病患者在進食米飯後,血糖較平穩,進食同等量米熬成的粥以後血糖則會升高顯著,和進食等熱量的葡萄糖相似。

這就是「喝粥等於喝糖水」這句話的由來。一般來說,白粥消化吸收速度比白米飯要快,血糖上升得也快,所以多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糖尿病患者少進食白粥。

由此可以看出, 「吃乾不吃稀」對於控制血糖是有利的。

一、 豆類粗糧當主力。

粥當中升糖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而澱粉的顆粒大小對升糖快慢影響很大。

豆類的澱粉顆粒大,消化速度慢。而且豆類中的抗消化因子,會減慢澱粉的消化速度。比如綠豆、紅豆、扁豆,對血糖影響遠低於白米飯和饅頭。

另外,粥裡多加像黑米、糙米、黃豆之類未經過精磨、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粗糧,食用後血糖的上升速度也會比較慢。原料當中豆類和粗糧佔一半以上為最佳。

二、 澱粉糊化易升糖,澱粉老化血糖穩。

澱粉類食物熬煮的時間越長,其顆粒就越容易破裂分解,叫做澱粉糊化。這種糊化的食物消化吸收更快,對血糖影響更大,所以食物不宜太精細。

而糊化的澱粉在室溫或低溫下冷卻,變得不容易消化,叫做澱粉老化,俗稱「返生」。返生的食物對血糖影響明顯下降。所以,熬粥不宜過久,把粥晾涼老化,都可以降低其對血糖的影響。

三、 澱粉攝入要適度。

要做到這一點,一是限制食粥的總量,每餐最好不超過一小碗;二是在吃粥的同時混合食用蔬菜和蛋白質類的食品,去有效稀釋粥中澱粉的比例。

暖心小貼士

粗糧豆類不能少,

蛋白纖維離不了。

分清糊化和老化,

適度進食要記牢。

圖片編輯:靠臉吃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