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新一期“曉說”,高曉松談了談高山春茶

高曉松說成都是自己的福地。他最近又來成都走了一遭,在竹葉青的春茶品鑒會上,他說,自己以前根本不懂喝茶,但自從喝了高山春茶之後,我就成它的忠粉。

這是不符合我們想象的,高曉松這麽一個折扇不離手的文青——不,“文中”吧,怎麽會一直都沒有個喝茶的閑情逸致呢。畢竟在東方的文藝傳統中,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啊,文人愛茶,似乎是天經地義。

沒想到高曉松一轉話鋒,說,“其實人的年紀可以分成三段,喝水的年紀,喝酒的年紀跟喝茶的年紀。”作為解釋,倒是讓人豁然開朗了。

“小的時候平淡成長,是喝水的年紀;青年之後,人生開始濃烈起來,或東奔西走,或四處折騰,這就到了可以喝酒的年紀;而49歲開始,就到了喝茶的年紀。”

少年如水,平靜純澈

雖然就高曉松的家世來說,較之常人,絕不平淡。也正是因為家世的保障,他從出生到上大學,這人生的前二十年,生活學習都在象牙塔裡,過得無憂無慮。

生活在清華大院,周圍住的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大牛。如果高曉松遇到什麽不懂的問題,家裡人就會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去找誰誰誰,他肯定知道”,而找的那個人,肯定都是國內某個領域的專家權威。

他上北京最好的中學,讀最好的班,自己組織詩社,主編校刊《年輪》。

1988年,縱使高考遲到,數學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高曉松還是以超線5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

這是他喝水的年紀,他學習,他創作,他談戀愛,他組樂隊。他在音樂裡抒發的情感像水一樣純澈,寫出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依舊是訴說同窗情、兄弟情的歌曲裡,後人難以超越的佳作。

高曉松講起自己的1992年,為自己當時在成都,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杓金而歡呼雀躍。

那時他在亞視做實習編導,去成都參加糖酒會,本以為就是開個會,結果一到地兒,人都傻了。走在街上,荷包裡被熱情商家塞滿了吃的,坐在車裡,剛把車窗搖下一個縫,嗖嗖就被扔進來好幾包九製陳皮。

他們一行人臨時決定去給展商拍廣告,遇到了特闊氣的老闆,給別人想了句廣告語“想活99,多喝xx葡萄酒”,在油菜花田中拍了一條視頻,捧回了人生中的一筆“巨款”。

回到了北京,高曉松辭了工作,決定奔向自由。

那晚,他和女友打了一輛裡程費一塊二的豐田皇冠計程車,司機問他去哪,他說,就圍著北京轉一圈吧。花了111元,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工資了。

這就是高曉松青春裡的恣意,此時也是他喝酒的年紀。

在圍著北京兜了風,又去館子撮了一頓之後,他決定創業,開自己的廣告公司。那時的規劃是,自己拍廣告,既練手又賺錢,等攢夠了錢,就去拍電影。

就算有十分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也是喜事:《同桌的你》這首歌火了。突然間,高曉松本已設計好的,奔向夢想的道路被打亂,倒是成了一個著名音樂人,不過,這也挺好。

此時的高曉松是自由的,不過因為喝酒這事,也徒增了些不快的經歷,“我以前一直以為喝酒能讓人自由,最後因為喝酒失去了自由。”

心境如茶,方品竹葉青

如今高曉松49歲,過了喝水喝酒的年紀,到了喝茶的年紀。

他給自己總結,50歲以前要奮鬥,努力披荊斬棘,尋找一條前進的道路,總要到力所能及的地方去看看。到後來發現,自己可能也並沒有什麽明確的目標,前進是沒有坐標系的偽命題,最多是依賴社會評價體系的前進。真的到遠方了嗎?越過山丘了嗎?或許不是年少時候想象的樣子。

所以,50歲以後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找一條退的路,不是兵敗如山倒的後退,而是從容地退到一個讓自己更遼闊的地方。

這是歷經了沉浮才會得出的感悟。如茶一樣溫潤內斂的內心境界,和一顆平常心,這才能延長自己的藝術創作壽命。

對,高曉松也開始喝茶了,“自從喝了竹葉青之後,我就成它的忠實用戶了”。而在這之前,高曉松確實是不喝茶,也不了解茶的。他說,“我其實沒有喝過這麽好的茶,說心裡話,我都不知道綠茶可以這麽漂亮的”。

有多漂亮,高曉松的描述是,“竹葉青的每個茶芽都是完全豎立著的。像拍《臥虎藏龍》得從那跳出去。竹葉狀的茶芽特別漂亮”。

不光喝茶,高曉松還開始認真的賞品其中的文化,“有一些東西來自於我們民族,是要有生機的。每年的春天漫山遍野長出來的,是我對竹葉青最深刻的記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