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私募託管需要實質改變

  來源: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上周,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第二十三批失聯私募機構名單,與此同時,一批託管機構陸續提高了對私募基金的準入門檻,有的甚至暫停託管業務。業內人士認為,股權私募管理人失聯、投資者資金無法兌付等問題頻頻出現,資金環節上的漏洞顯露出來,私募託管需要大的調整。

  私募股權機構問題頻發

  考驗私募託管行業

  近期,私募失聯、跑路事件時有發生,私募股權領域出現的問題對私募基金託管形成極大壓力。私募股權基金風險事件頻發原因何在?私募管理人失聯,託管人該承擔什麽責任?

  華北某機構人士認為,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不同,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流不是閉環,這給託管銀行的安全保管資產帶來很大的挑戰。“契約型股權基金沒有形成資金的閉環,是開放的。募集完成後,募集戶支付到託管戶,託管人按照基金合約的要求和管理人的指令,將資金支付給被投企業,之後資金就不在託管人的閉環體系之內了。一些私募利用運營流程中的漏洞,改變基金資金的用途,傷害了投資者利益。”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表示,私募證券行業因為是標準化產品,託管、投資品形成了一個閉環,安全性相對較高。上海錦天城(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秦政表示,部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是非標,資金只要從基金账戶劃到合約標的公司,理論上就失去了託管方的監督。再往後的資金流向,就要考驗項目運作方的良心和誠信了。“在這種情況下,託管方很難做到監督資金真實完整地進入到具體項目,除非一個基金一個具體項目,但也很難做到完全沒有風險。”

  關於託管人的責任,利得科技集團投資業務板塊運營管理部總經理趙騰飛認為,託管人應該承擔包括保管基金財產、資金清算、資產核算、監督管理人的投資運作、資訊披露等主要職責。

  華東某銀行內部人士表示,託管人的主要職責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合約約定,履行好自己的義務,維護好投資者的權益。管理人失聯後,託管銀行要采取臨時止付、凍結账戶等措施,維護好基金账戶資金安全。

  私募託管行業門檻提高

  多方出力防範風險

  近期,一些託管機構采取提高託管費用、提高私募準入門檻等手段,嚴格控制問題私募,還有機構甚至暫停了私募託管業務。

  引領投資首席風控官牛浩表示,銀行、券商等託管機構雖然不用去跟蹤基礎項目,但要密切關注私募管理人的狀況,當私募運營等方面出現問題時,要及時反饋。“託管可以事先對私募的主體進行審核,設定白名單,對私募的背景、資產規模、產品數量、資質等都做詳細審核。雖然按照白名單開展託管業務難度較大,但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秦政也提出,未來如果可以做到一個基金投一個項目,並且明確從基金劃出的每筆資金的前提條件和應當提供的證明,託管方的監督會相對容易一些。另外,還要加大金融違法的打擊力度和範圍,形成長效機制。

  也有機構投資者認為,可以發揮外包機構的作用,幫助託管機構履行職責。

  前述華北專業機構人士並不認為提高託管費是合規風控的好辦法。“這樣會增加行業成本,降低投資效率,同時也會給不良機構提供可乘之機。”他提出,第三方外包機構是私募基礎設施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投後管理外包發揮作用,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我們在法律框架中,要求管理人承諾將定期投後報告和臨時風險提示報告送報託管人。”他介紹,目前股權外包服務包括投資者和基金在被投企業的工商確權、每月投後管理風控報告、人員變化管理原因分析、行業監管和市場變化分析,負面輿情管理,深度盡調等,這些都是對私募行業資金安全監管的有力補充,可以為託管人提前獲知基金風險、被投企業的異常變化,能夠讓託管機構提前采取應對措施,有利於監管部門對整個行業安全的把控。

  新環境下私募託管行業未來發展該怎麽走業內人士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是在私募股權基金的法制建設方面,頒布私募管理條例,明確職能監管和機構監管;二是呼籲專業化的託管機構出現,而不是商業銀行的託管部門;三是大力扶持獨立第三方服務機構。

  趙騰飛也認為,目前的問題只是暫時的,私募行業逐漸走向合規化運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市場出清的過程。“相信監管部門會盡快推出相關制度,提供完善的指導性檔案,明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的權利義務。”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