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分養生

播放GIF

秋分是農曆24個節氣中第16個節氣,在每年的公曆9月23日前後。

一場秋雨一場寒。從秋分開始,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漸漸步入深秋季節。

秋分時節該如何養生呢?

一、飲食

秋分時節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最重要的當數充足補水。

在飲食方面以清潤溫潤為主,要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等清潤的食物。果蔬以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柿子、芝麻、蜂蜜等為佳,秋分時節的鮮梨、蘿蔔都具有行氣的功效,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二、起居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添衣不宜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兒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體質較弱,要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避免受涼感冒。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秋季睡眠姿勢也須因人而異。如心衰患者,宜採用半臥位。腦血栓患者,側臥會加大血流障礙,易導致血栓再發,而宜仰臥。胃潰瘍患者,右側臥,會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體的迴流量,引起胃部灼痛,而宜左側臥。高血壓患者,宜加枕平臥,枕頭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氣腫患者宜仰臥,頭部略高,雙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暢。

肺主氣,與呼吸的關係最為密切。秋天進行深呼吸有助於調養肺氣。你可以每天在睡前或晨起,平躺在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呼吸,鼓起小肚子,停頓幾秒鐘後,再把氣從鼻孔裡面呼出去,小肚子收縮,反覆做20~30次。

三、運動

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運動還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二防運動損傷,三防運動過度。

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情志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氣象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品質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煉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

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

五、防病

秋分過後,氣象逐漸轉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反覆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腸病、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

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氣當天以及前7天、後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秋季是養生進補時節,但也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不可逢補必肉,多補少出,打破身體平衡補出一身富貴病;也不可隻補貴的不補對的,養生進補不是講究進補的食品越上等越名貴,而是講究是否對症下藥,進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後再針對自己的身體制定養生進補食療方。

主辦:崇州市衛計局

供稿:崇州市中醫醫院

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地在於分享資訊,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播放GIF

歡迎關注健康崇州官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