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見國內百億私募下調 管理費收入每年減少數千萬

  私募狼來了!首見國內百億私募下調管理費,每年減少數千萬管理費收入,私募行業一輪淘汰來了

  私募距離靠收管理費輕鬆度日的時光,還有多遠?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自9月1日起,深圳大型私募凱豐投資將旗下所有產品的管理費率降低為1%/年,成為行業內首家規模百億以上、下調管理費的私募。

  在行業“傑出人士生”都開始下調管理費的情況下,私募市場的競爭或日趨激烈。

  數據顯示,目前管理規模在1億以下的私募數量佔比高達48.33%。如果管理費按照1%來計算,即一年管理費收入不到100萬,如果沒有業績提成,連運營成本都無法覆蓋。而市場中有接近一半的私募都不足1億元,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降低管理費或是市場的一大趨勢。行業要有長期應對熊市的準備,以往靠管理費輕鬆度日的時光或一去不複返,率先做出改變的私募將更為主動。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輪市場或將淘汰不少中小私募。”深圳一家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不少私募規模和業績雙雙下滑,但凱豐投資今年的規模較年底有一定增長。業績方面,Wind數據顯示,凱豐投資2018年旗下產品的平均業績遠遠跑贏上證指數,在百億私募中排名靠前。

  百億私募宣布降管理費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深圳大型私募凱豐投資近日將旗下所有產品的管理費率降低為1%/年,自9月1日起生效。據記者了解,這或是行業內首家百億以上規模的私募宣布全線下調產品管理費。

  據了解,凱豐投資是深圳一家老牌私募,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投資於全球大宗商品、債券、權益類資產及其衍生品的巨集觀對衝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規模已達140億元。

  凱豐旗下的一份產品公告顯示,為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提升投資者的投資體驗,根據《凱豐巨集觀對衝10-8號基金合約》的約定,經與託管人協商一致,決定自2018年9月1日(含)起,將旗下凱豐巨集觀對衝10-8號基金的管理費率降低為1%/年。

  除了上述產品公告外,8月30日,凱豐投資對旗下所有產品均下調管理費率。

  “降低管理費的想法早已有之,董事長吳星剛好借凱豐2018年投資者年會的機會告知了廣大投資者。有客戶現場測算,按照當前140億的規模,預估凱豐每年要減少5000萬管理費收入。實際上,過往凱豐產品平均收取1.3%至1.5%管理費,據內部測算每年大約會減少4500萬至6000萬管理費收入。”凱豐投資資管部總監李環皖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為什麽要選擇在此時點降管理費呢?李環皖表示,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有兩個考慮:

  首先,凱豐投資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具備與客戶共克時艱、共謀發展的責任心。在凱豐配置的投研人員數量遠超同行的背景下,我們的投研人均管理費率(管理費率/投研人員數量)其實已是行業最低,但通過管理費旱澇保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管理費於我們而言只需要保證我們團隊持續研發運營的固定開支即可,而利潤更應與客戶的利益綁定在一起,我們追求的是為客戶創造超額收益而獲取的業績報酬,在這樣的願景下,我們決定下調管理費率至1%,主動遠離“舒適圈”,力求給客戶帶來更好的業績表現。

  其次,凱豐投資自信能通過投資行為,為投資人創造資產增值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在投研方面,秉持“極精微、致廣大”,進一步強調深耕研究、穩抓細節,打造具有凱豐特色的投研體系,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並重;在人才建設方面,持續吸納了諸多有實力的首席研究員,他們在大消費、醫藥、TMT等領域均有不俗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費通常是私募一筆不小的收入,尤其是對規模較大的私募而言,光管理費收入一年就有上億元。目前,私募普遍的管理費率為1.5%-2%之間。

  “今年7月份,外資私募貝萊德發行首隻產品時,就將管理費降至0.75%/年,一度引發市場關注。但貝萊德畢竟是外資私募,又是首發產品,促銷很正常,對國內龐大的資管市場而言,影響並不大。並且有投資者計算這個0.75%只是部分費率,實際成本並沒有比一般私募低多少。但凱豐投資作為行業內規模超百億的大型私募,宣布全線下調產品管理費,對私募行業或將造成較大衝擊。”一位華南私募相關負責人表示。

  私募競爭激烈,率先改變將更主動

  在行業傑出人士生私募開始下調管理費的情況下,私募市場的競爭或日趨激烈。

  截至7月底,私募排排網統計的11102隻成立滿7個月的中國對衝基金產品平均收益為-5.47%。尤其股票多頭私募,接近7成都處於虧損狀態。

  持續低迷的市場對大小私募都均形成很大衝擊。即使是行業內的明星私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格上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知名私募中,淡水泉、源樂晟、從容、尚雅、翼虎等旗下產品平均跌幅都超過10%。Wind數據顯示,凱豐投資2018年旗下產品的平均業績為-2.98%,在百億私募中排名靠前,目前業績壓力不大。

  由於行情低迷難以提取超額業績報酬,但私募的運營成本不減,不少中小私募直呼日子難過。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為12.79兆元,增速緩慢,其中證券類私募持已續縮水6個月。

  不僅如此,私募基金募資困難的情況在行業內普遍存在,據報導,某百億級知名私募稱最近發行一隻產品,最終隻募到了幾百萬元。

  “降低管理費或是市場的一大趨勢。由於市場賺錢效應較低,投資者對於私募的管理費將變得更為敏感。行業要有一個長期應對熊市的準備,以往靠管理費輕鬆度日的時光或一去不複返,率先做出改變的私募將更為主動。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輪市場或將淘汰不少中小私募。如果沒有管理費收入,又做不出業績,可能很快就在市場消失了。”深圳一家大型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有管理規模的私募管理人中,管理規模在1億以下的私募佔比最高,高達48.33%。規模1億以下的私募,如果是按照2%的管理費計算,也只有200萬;如果降至1%,即管理費收入100萬,如果沒有業績提成,連運營成本都無法覆蓋,而市場中有接近一半的私募都不足1億元,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私募倉位繼續下滑,信心指數開始回升

  隨著9月的開局,A股的尋底之路還有多長呢?作為最專業的投資機構,私募對市場的信心如何呢?

  數據顯示,9月融智 ·中國對衝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 112.07112.07 ,相 比上個月 環比上漲 2.27 %,但依舊處於較低水準。

  而從私募的倉位來看,目前私募平均倉位相比於上個月繼續呈現下降趨勢,目前整體平均倉位在52.61%,而上個月57.82%,環比下降接近5%的倉位。目前整體來看,基本處於近一年的最低倉位水準。

  “前面七八個月市場的大幅下跌,是在貨幣去杠杆、財政政策不積極、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中美貿易戰、CDR擬大規模發行等五大利空因素影響下發生的。現在來看,上述五個利空因素基本都在發生著邊際上較大幅度的改善,或許之前市場最壞的時間也差不多已過。加之目前市場整體估值水準已經很低,處於歷史的低位。比如,上證50的市盈率僅10倍左右,故目前點位是可以進行較多資產配置的。“私享基金總經理陳建德表示。

  凱豐投資研究總監曹博表示,從行業配置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周期、科技和消費是三個值得配置的方向,未來重點還是聚焦在科技和消費板塊。

  看好周期的邏輯相對簡單。周期板塊一方面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環保限產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抑製供給彈性,因此周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公司更加具有競爭力。總體看,周期行業盈利持續性不斷增強,同時現金流很好,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科技板塊方面,明年以5G、雲計算、自主可控為龍頭的新一輪的科技創新會引發科技板塊的多種投資熱點。5G對於電信企業和科技巨頭是必爭之地,並且中國科技行業具備工程師紅利等很多向前的動力,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非常值得期待。

  消費逐步成為中國經濟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對GDP增長貢獻了2/3以上的增量力量。並且隨著品牌化、消費更新、管道下沉、集中度提升等趨勢,消費領域仍然存在非常多的投資機會,尤其是服務型消費。

  具體到下半年的看法,我們認為市場目前更需要的是時間的消耗,但向下的太空相對有限,是一個時間換太空的過程。從時間上看,今年下半年到年底之前,更多的是一個底部區域的消耗,市場大的機會有可能出現在明年的二季度。而太空方面看,市場的主跌浪可能已經趨於結束,在未來磨底的過程中也會逐步出現一些結構性機會,例如5G等。

  目前悲觀因素市場反應的比較充分,很多方面甚至有些反應過度,這是對中國經濟的深度、韌性和廣度認知不足,40年來累積的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的慣性還是很強的,在不斷加速迭代更新。另外,中國的人口規模使得幾乎在所有行業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且太空仍十分巨大,科技創新和消費更新的轉型會越來越明顯,所以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長期完全不用太過悲觀。

責任編輯:王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