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費率擠壓本土私募太空?業內:盈利能力才是關鍵

  低費率擠壓本土私募太空?業內:盈利能力才是關鍵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經歷了草根時代、蓬勃發展、監管加強等階段的發展,私募基金似乎正進入行業大洗牌階段。近期,外資私募巨頭貝萊德在國內發行首隻私募產品,以0.75%的管理費率及10%的業績提成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有私募人士驚呼“狼來了”,也有私募人士認為,對市場這會有一些衝擊,但是短期不會很大。而對於哪些處於生存線邊緣的私募,尤其是資產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權益型私募基金,生存太空或會受到擠壓。

  或令中小私募承壓

  隨著外資私募巨頭採用低費用策略進入市場,對於那些正在生存線邊緣掙扎的中小私募而言,無疑是拉響了警報。

  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私募管理費大多按照1%~1.5%來計算。如以管理費率1.5%來計算,除去支付給通道和管道各方的費用,實際到手的大概就是1%。一家5億元管理規模的私募,在沒有業績提成的前提下,按照1%計算管理費收入,一年可獲得的確定性現金流入僅為500萬元,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勉強覆蓋成本。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業績提成,私募管理規模做不到5億元以上,基本上是不掙錢的,所以,5億元管理規模可看成是私募的“生死線”。

  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有2萬家私募機構的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未來新成立、規模小、投資管理能力和經驗不足的私募,生存太空正日益縮小。

  盈利能力更受看重

  而外資私募貝萊德發行的首隻產品費率很低,管理費率才0.75%,業績提成也僅10%,這對目前私募市場的生態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基岩資本副總裁黃明麒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無論前端後端的定價如何,業績情況才是定價的核心因素。一般優秀的私募基金後端收費30%~40%,這是基於其業績良好,客戶也買账。甚至有的私募前後端一般是三七分甚至四六分,而非目前行規的二八分,這也是基於這類私募較為良好的業績和優秀的基金管理能力。僅僅用低費率是難以招募客戶的,客戶更看重的是基金的盈利能力。

  新富資本研究中心對此也表示,隨著外資私募大舉進入,會對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風格產生影響。同時在監管機構的引導下,A股市場會越來越成熟化。低費率對市場而言,會有一些衝擊,但是短期不會很大。對於客戶,更在乎的是投資結果,而不是費率。公募的費率更低,不收後端業績提成,投資門檻更低,但是公募的規模目前已被私募超越。實際上和費率相比,私募的客戶更在乎投研能力、風控體系、歷史業績和客戶服務。本土私募目前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做好投研和客戶服務,提高客戶黏性,以業績贏得客戶,以服務留住客戶。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市場的變化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方案。

  私募排排網合規部副總監溫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不考慮收益提成的前提下,僅憑管理費的話,私募機構的管理規模需達到一定水準。如一家私募的年營業成本為200萬元,收取2%的管理費,那麽管理的規模需達到1億元。對於初創私募來說,達到1億元的管理規模並不容易。由於外資私募具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結合其管理規模優勢,所以有降價的實力。但這勢必會提高初創型私募的最低管理規模生命線,同時也會擠壓其他過了生存期的私募的利潤太空。

  那麽對於外資私募采取低費率策略,國內私募機構會如何應對呢?溫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資私募以低費率搶佔市場,這會給投資人帶來真實的讓利,可以有效促進行業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強者恆強的局面。而國內私募與外資私募同場競技,一方面要堅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質,持續為投資人帶來收益;其次也要學習外資機構先進的經驗。現在新成立的外資私募都隸屬龐大的資產管理集團,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學習,至於是否要跟進降低費用,我們還要評估。”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